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 《狂夫》 赏析

《狂夫》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诗名《狂夫》,杜甫为何称自己是狂夫呢?我们到原诗中去寻找答案: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字词典故   “万里桥”:【成都南门外的一座小石桥,据说这是诸葛亮送“费祎yi1”出行的地方。费祎是蜀国四相之一,诸葛亮曾经派他出使其他国家。这个万里桥,后来杜甫也常在这里送严武出行。】“百花潭”:【杜甫草堂前的“浣花溪”。】

    “沧浪“:【《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o2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本身指汉水,而孟子这里给这个汉水加上了一些涵义。孺子就是儿童,这是给儿童唱的歌,教导儿童,你不要对沧浪有什么嫌弃,它清的时候可以清洗你的衣服你的带子,浑浊的时候也还可以洗你的脚。)】另外,这首孺子歌在“屈原”《渔父》里有了更多的内涵。《渔父》的白话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赏析  杜甫说,在万里桥的西边,有一座草堂,那就是我现在的家。草堂的前面有一湾百花飘漂的潭水,那就是我现在的沧浪。

    杜甫这“沧浪”的涵义大概是,他听从了“渔父”的意见,随遇而安了,事实也就是准备在这里归隐了,不再像屈原那样对外面的世界耿耿于怀了。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字词典故  “筿xiao3”:【细竹。】“娟娟”:【姿态柔美貌,飘动貌。】“裛yi4”:【浸湿的意思。】“蕖qu2”:【荷花的别名。】“冉冉”:【慢慢的,徐徐的。】

赏析  杜甫说,这里的环境特别好,微风含着翠绿的细竹,如此柔美飘逸,如此纯净。微雨浸润了红红的荷花,徐徐飘来阵阵香气。

    多好的地方啊,那杜甫该是无忧无虑地生活了吧。非也。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字词典故  “厚禄”:【丰厚俸禄。】“故人”:【旧交,老朋友。】“恒”:【长久,持久。】

赏析  杜甫说,最近那些俸禄丰厚的老朋友,书信都断绝了。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尚且稚嫩的孩子们,一个个脸色凄凉。

    杜甫这首诗究竟写于何时呢?荷花的花期6-9月。当时比较可能接济杜甫的“故人”应该有两个:一个是“严武”:【761年十二月,被任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一个是“高适”:【759年五月,出任彭州刺史。760年改任蜀州刺史,763年初。】从他们两人的时间表来看,760~761年大部分时间,严武好像并不在成都,而附近能够接济他的,恐怕就是“高适”了。高适和杜甫是老朋友了,高适呆的“彭州”和“蜀州”都离成都很近。可能是什么原因,没及时收到老杜的“求救信”,所以没能及时接济他。而严武到达成都后,应该就没有让杜甫饿过了,好像还帮他开垦了一些田地。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字词典故  “填沟壑”:【典出《战国策》卷二十一〈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左师公“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意思是希望自己没死之前,让自己的儿子有个着落。后遂以“填沟壑”作为死的婉辞。】“唯”:【因为。】“疏放”:【放纵;不受拘束。】“狂夫”:【典出《东方未明》 先秦 · 佚名: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天还没有亮,他就急忙穿衣服,以至于颠三倒四,因为“公”召他,命令他去做事。后来他折断柳枝,盖起了篱笆,不去做事了。于是他变成了一个像禽兽一样眼睛瞪得圆圆的狂夫(可能是饿的)。不能分清早晨与黑夜,不早起就什么都没有。】

赏析  杜甫说,现在饿得几乎要被抬去填沟壑,就是因为我太放纵了。以前曾经自我嘲笑,说自己是个不受拘束,不去上班的狂夫,想不到如今都老了,竟然更狂了。

    这首诗,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前面讲非常美好的生活环境,后面讲近乎要饿死,就要被人家填沟壑的惨境。从“狂夫”的典故,我们知道,这个名称源自一个不上班而饿得发狂的人。杜甫如今恰好也是这样的情形,他弃官离开了华州,先跑到秦州,后又来到了成都。杜甫弃官不做的历史,更早的还有一件,755年的时候,朝廷授予老杜一个河西尉的官职,可是老杜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估计,当时杜甫就称自己是“狂夫”了。想不到时隔四五年,自己再次弃官而走,才会导致今天自己和孩子都饿成这个样子。所以是“自笑狂夫老更狂”,本来就嘲笑自己是个狂夫,想不到都这么老了,却更狂了。

    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狂”呢?既然前面提到了“沧浪”,杜甫的解释自然是认为自己就像屈原一样,不愿意与人家同流合污。确实,杜甫会辞去华州司功参军的官职,我们分析是因为旱灾,饥荒闹得非常厉害。然而杜甫作为一个官,应该还是有吃的,只是这吃的恐怕是要像其他官员那样更加疯狂地去从老百姓,从饥民的口中去夺了,老杜自然是不愿意做这样的事。这恐怕才是他辞职的真正原因。他曾经在长安不为五斗米折腰,堪称狂夫。如今到了这里,变成是为了这美好的“沧浪”,都可以不吃饭了,岂不是“老更狂”。

    关于“狂夫”,后来的“刘禹锡”在《竹枝词九首》其四中写道:“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当时刘禹锡任“夔州”刺史,也是“厚禄”了。他多想成为杜甫的“厚禄故人”啊,要是老杜还在的话,他想给他寄信,资助他,信就寄到成都万里桥。

《狂夫》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诗七律赏(29)杜甫·狂夫
杜甫七律《狂夫》读记
【经典品读】杜甫: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作者:[唐]杜甫
杜甫《狂夫》赏析
杜甫七言律诗《狂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