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绝品收藏)

 
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绝品收藏)
 

 中国目前还有多少石窟,这个数字我至今未能查到,但有一个比较靠谱的数字就是甘肃省有50多处石窟,佛教大概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间传入中国,汉朝和三国时期并没有广泛推广,直到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才在中国有了极大的发展,南朝的宋、齐、梁、陈各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最有名的是梁武帝,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四次舍身入寺,皆由国家出钱赎回。北朝虽然在北魏世祖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时发生过禁佛事件,但总的说来,历代帝王也都是扶植佛教的。

        所以在两晋南北朝期间,中国开始出现大量名闻遐迩的佛教造像石窟,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都是始凿于那个时代。中国的佛教石窟大致的传播路线是天竺到西域经河西走廊到中原,除了新疆的石窟外,莫高窟应该是中国内陆最早石窟艺术开创地,但莫高窟的开凿盛期是在北魏孝明帝时期,晚天梯山石窟100多年,而且初期莫高窟并不出名,影响力也不大。反而是现在名不见经传的天梯山石窟,从始年代上虽比莫高窟略晚,但开凿天梯山石窟的凉州僧人们,以昙曜为代表,后来成为了中国内陆另两大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主要技术力量,昙曜甚至还成为了北魏的佛教领袖,凉州天梯山石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石窟的开凿,包括莫高窟在内,所以一般学者认为中国石窟的影响过程应当是:天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天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

        可这个被称作“鼻祖”的石窟比之受其影响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石窟,名气却小得多,不仅鲜为人知,而且游客稀少,这又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还是一座水库让天梯山石窟名存实亡,但如果你有机会去甘肃武威旅游,而且还是自驾的话,我还是会极力向你推荐天梯山石窟的。特别是再过几年,天梯山石窟将逐步得到恢复,也许能够再现往日盛况。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城南约58公里处的中路乡灯山村,黄羊河水库旁,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时期,大概在公元412—439年间,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

 天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是因为它的开凿者及继任者直接开凿了中国另两大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并对中国后世石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鼻祖”为什么现在没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座黄洋河水库,1958年,武威市决定在天梯山石窟不远处兴修黄羊河水库,而天梯山窟址恰好地处水库淹没区,为了不让石窟中的塑像和壁画被水淹没,天梯山石窟中大量的塑像和壁画被拆了下来,搬运到甘肃省博物馆

 所以我们今天到天梯山石窟,实际上只能看到一个被水泥围堰保护的大佛窟,而据说让天梯山石窟重现原貌的工程已经启动,原在天梯山石窟的造像都已运回天梯山的仓库,可能再过一两年过去,天梯山将不止一处大佛窟了

 天梯山石窟门票30元,武威市的景区门票都不贵,从停车场步行到大佛窟大概10分钟,途中经过呈阶梯状的天梯山石窟陈列馆

 陈列馆不大,由于位于高处,可以俯瞰整座黄羊河水库

 里面主要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天梯山石窟的历史和文化等等

 为了修建水库,1960年代梯田山石窟绝大多数造像和壁画都被运去了甘肃省博,只留下一尊运不走的大佛

 天梯山石窟交通不太方便,离武威市区约58公里,必须自驾前往,游客稀少,但却是武威市一大旅游品牌

 由于大佛窟位于临水一面,所以必须经过一处山洞,山洞中有一些现代的佛像雕塑

 今天的大佛窟有一处水泥围堰保护,其实这也是近年才修建的,水库建成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大佛都没有得到保护,据说有时底部就泡在水里,直到1999年才复原对外开放

 当时为了建这个水库,除了移不走的大佛外,距地表几十米高处的小洞窟内49身塑像、100多平方米的壁画及25箱残片均搬迁至省博物馆保存,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武威市及相关水利专家多次对黄羊河水库测量,发现当初其实过高估计了蓄水水位,水库对小洞窟的文物并不造成威胁,确实是很乌龙的一个事件

 大佛窟是天梯山石窟的13号窟,始建于唐代,主尊释迦佛高28米,两侧塑像高21米

 大佛面水而坐,雍容典雅,庄严肃穆,有气吞烟霞,挥斥乾坤之势

 释迦牟尼两旁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虽经历代重修,仍然保留着唐代风貌

 围堰高约20米,从上往下看,更显大佛之巨大,足有六七层楼高

 围堰两侧有楼梯下到大佛底部,可以仰视大佛,由于距离有限,非广角相机不能拍摄大佛全貌

 为了更好的保护大佛,在山体上要加装了遮阳遮雨罩,这大佛主要是泥质砂岩,质地并不坚固,能保存千年,可能主要还得益于这里干旱的气候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凉州是佛教由西至东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北凉王沮渠蒙逊时期,以昙曜为代表的凉州僧人在公元412年至439年之间完成了天梯山石窟

 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从姑臧(今甘肃武威)迁3万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其中有僧侣就有3000多人,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姑臧人口众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佛教在此地十分兴盛

 北魏灭北凉后,当时姑臧的僧人纷纷外流,除迁移到山西大同外,还有一部分向西迁往敦煌等地,接连成就了云冈石窟和敦煌石窟

 如果你去过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一定会听过昙曜这个名字,云冈石窟的代表之作即为“昙曜五窟”,这个昙曜不仅主持开凿了天梯山石窟和云冈石窟,后来还成为了北魏的佛教领袖

 后来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后继者们开凿了龙门石窟,完成了从天梯山石窟到云冈石窟,再到龙门石窟的影响进程

 今天我们还可以在大佛窟中看到残存的一些壁画,这些壁画多为西夏、元、明之作

 由于现在只有一个大佛窟,仔仔细细看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但天梯山石窟所在的黄羊河水库风景也不错,四周山势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

 大片的农田,一派丰收的景象

 天梯山石窟是一个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景观相融合的地方,希望那些搬走的文物能够早日回归,重现中国石窟鼻祖辉煌

        天梯山石窟是一个游客十分少,风光独特的地方,从高速到景区需要经过具有西北特色的黄土山区,但公路非常不错,看来是花了钱修路准备搞旅游的,但这个唯一的大佛窟目前还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游客,我觉得主要还是宣传不够,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离高速路口不远的地方有这么个北凉石窟,而且还是直接影响了中国三大石窟的“鼻祖”,如果加大宣传力度,将武威的景点串起来,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潜力还是非常之大的。另外,天梯山一带还是中国的人参果之乡,据说人参果是含钙量最高的水果,《西游记》中生长人参果的万寿山实为武威天梯山,当然这种说法我不知从何而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参果是武威市的一大特产,如果你在果实成熟季节来到武威,一定不要忘了尝尝猪八戒吃的人参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梯山石窟“中国石窟鼻祖”
佛教东传,石窟东进,凉州天梯山石窟为何被誉为“石窟鼻祖”?
丝路——武威,之三
武威市,凉州区,中路乡,灯山村,天梯山石窟
(1)河西走廊
甘肃最低调石窟 精美不输莫高窟 被誉“中国石窟鼻祖”却少有人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