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江汇聚人文古村:三河汇城

  韩江之源,汀江、梅江、梅潭河三水相汇之滨的凤翔山麓,一座古老的城廓雄踞江畔,这是筑就于明初的三河古城,今天的汇城村。非州非县的弹丸小镇竟可圈地筑城,时全粤境只有两座(另一为饶平县黄冈),皆因汇城踞“三河襟喉惠潮,扼杭汀漳,舟车繁忙,为南北要津”(乾隆大埔县志)。汇城村始建于明朝初年,历600余年沧桑,文化早开,人文荟萃,舟楫辐辏,贸易者星布,又为历代兵家重地,故迄今留存文物古迹、清民居建筑且保护完好者众,成为文化积淀深厚之古村落。

  ◇古城沧桑

  汇城(三河城)旧称汇川,清初改汇城,坐落于汀江、梅江、梅潭河三江交汇处的凤翔山麓,枕山带河,西坐东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夏建成。城围周长1547米,下宽3.3米,上宽2.4米,有堞垛918个。开四门,东曰“永清”门,南曰“宣和门”,西曰“镇宁门”,北曰“拱极”门。

  明嘉靖三十八至四十一年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一方面,由张连、林朝曦领导的农民起义震撼闽粤赣边广大城乡,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倭寇侵入内陆为患,烧杀掳掠,大埔三河、湖寮等地百姓深受其害,为加强防卫,地方官报及朝廷,兴工抢筑城池,历时一年告竣。城廓筑就,从此百姓安居,人文蔚起。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三河城历经近400年变迁,1960年特大水患,把古城东门夷为平地。1974年围堤造田,又拆去北门及大半城墙筑坝,后来仅剩下南门楼、西门楼的断壁残垣。

  2005年,三河镇政府对残存的南门、西门的古城损毁的城楼和部分墙体,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向群众广征以前弃失的老墙砖,予以修复,成今南、西两城门楼及城墙560多米。

  登上南门城楼,田畴似锦,鱼塘星布,西门外,埔梅公路新线,车水马龙,熙来攘往,行走在新筑的堤坝和西南的一条村道上,不时俯身也可寻找到几处古城墙残垣断砖,让人仿若时空流转。

  ◇古民居和它的人文积淀

  汇城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旧时交通商贸重地,不少外来人汇聚于此。明清时,村里就有100多个姓氏,称为“梅花姓”。至今,汇城全村2500多人,还有37个姓氏。频繁的人际往来为汇城留下了众多各具风格的历史民居建筑和深藏于这些古民居走出来的汇城人的深厚的人文积淀。

  汇城现存最早的民居建筑为戴姓祖屋,(有600多年历史)有“未有三河城,先有戴屋坪”之说。汇城现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约20多座,多为民清时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

  位于汇城西门墩的陈氏宗祠,是一座两进四横一围的典型客家围龙屋,建于清乾隆九年(1697年)。宗祠不是很高大,坐西南向东北,背倚“猛虎下山”之势的凤翔山,遥对江东三峰并峙的笔架山,大门门前有一堵用灰土夯筑的照壁,据称有挡风煞之玄机,入口一方形天井用鹅卵石铺就,不同的是图正中有一枚同样用鹅卵石摆的似九宫之图案,正中是一铜钱图案。堂后半圆形花胎,庭中有一株老干纵横,郁郁葱葱的百年夜来乡。陈氏宗祠有325年历史,没有雕梁画栋,风格含蓄内敛,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宗祠,人才辈出。明清两代,汇城陈姓科甲不断,其中更以陈光韶、陈瑜瑛祖孙举人广为人知。20世纪20年代,陈姓就读于中山大学及省外名校者不乏其人。而其中尤以陈明绍(曾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和夫人及子孙三代10人,其中9人毕业于清华大学且卓有成就,可谓兰馨桂馥,满门书香。

  位于村北边的“汝南堂”同样建于乾隆年间,三堂四横半围楼结构,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有“九厅十八井”之称,奇特的是房间正大门画有一八卦图案,功能恐与陈氏宗祠照墙同,此屋为周伯民将军故居。

  汇城村名人故居还有150多年历史、“国叔”徐统雄先生的故居“德庆楼”,1918年孙中山来三河坝时曾亲临此屋察视并看望徐母。钟嘉华将军故居则为西式二层楼房建筑等等。 (下转第2版)

  (紧接第一版)

 

  三河集三江之利,自古成为交通商贸之重镇。三河坝街,古称三河市,明朝已有相当规模,嘉靖四十二年,三河城筑成后,乡人及四方客商纷纷依傍城墙(外)建筑商铺,一时客商云集,八乡民众集汇城,时有“小潮州”之称。至清末民初最鼎盛时期,三河街全长达3公里,民国年间,因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商铺骤减,至解放初,街道只剩1.5公里,仍有三四百间店面。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政府在围筑汇城防洪堤,折去了大部分危旧店铺。70年代后期,三河政府机关迁往河对面汇东,三河古街逐渐推动了往日繁华并走向衰落。

  今日三河古街,只剩下主街中的三两十间店铺。走在街上,看到不少店铺已坍塌,有的渐渐湮没在杂草丛中。留下还稍完好的,也已颓象显露,门窗、铺栅栏斑驳脱落。临近中午时,走过街上,只有几个五六十岁的老街坊正在做午饭。一位张叔说,现在街上只有七八户人家在住了,生意是早几十年就没得做了,从上世纪70年代镇政府(当时叫公社)搬走后,街道就日趋没落破败,过不了几年,恐怕要消失了,正是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俗语。

 

  三河城隍庙位于汇城村古城东门直入50多米外,此庙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时东南沿海倭寇为患,县令孔修倡建三河城以御倭寇,建好后于此建城隍庙庇佑苍生。有趣的是,三河城隍头上戴的是宰相帽,这里还有个故事。传说当年有位京官曾元标被贬到河北三河县,却误到广东三河坝,当曾元标到城隍庙进香时,因京官大,城隍的官小,大官怎能拜小官呢。于是当地官员想了个办法,让城隍爷戴上宰相帽,这样曾元标参拜便无妨了。

  另外,汇城村内饶屋附近,留存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总兵吴六奇(又称吴钩公)的总兵街门,称吴钩衙,衙前厅有一大梁,梁上雕有一条大龙(已失)。门前有两个大石鼓,每个有两百多斤,传说是吴钩练功专用的。

  另外,汇城文物古迹还有筑于凤翔山麓的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建于韩江出口处的镇守三河水口之塔凤西亭塔(1524年建)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河古镇(二)(华萼楼)
城中村里的上寮戴屋和戴氏宗祠
大埔中山纪念堂要“正名”(组图)
平海古城----海禁的标本
游览漳浦县六鳌古城
古村落的前世今生目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