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鱼钱
中国人庆贺传统新年,一句话常挂口头,那就是“年年有鱼(余)”,以此讨一个来年收入丰盈有余的口彩。无论南方北方,鱼都是年画中最常用的图案之一。其实现代人对鱼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在小小的钱币上也有体现。

 
  近来看到一种形制特别的“古钱币”,因其呈现鱼形,故俗称“鱼币”。“鱼币”形体扁平,无钱文,头部开有一孔,酷似眼睛,形态古朴而生动。据其苍翠斑驳的坑色推断,这种“鱼币”大约铸于先秦时期。“鱼币”存世稀少,历代泉谱都没有关于它的记载,可见其特别。至于它本来的用途,专家们给出了“流通货币、佩饰”等等猜测,目前尚无统一结论。相对而言,我更倾向于认为它和早期的“铜贝币”类似,是一种仿生物设计的古代铸币。 


  古代先民铸造、使用鱼币,因为鱼是他们十分喜爱的形象。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在上古时期,因为鱼是产卵极多的水生动物,被看做生殖的象征而受到崇拜。到先秦时期,鱼的这种象征意义得到进一步的继承与丰富,《周易》中有“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易剝,六五爻)。以“贯鱼”象征君王后宫中众多的女子。君王宠幸宫人,有利于王室的繁衍,是一个吉祥的预兆。未婚的青年男女爱将自己心仪的对象比做“鱼”《诗经  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娶)妻,必齐之姜。” 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鱼”演变成为对人的一种爱称和美称。孔子就曾给他的儿子取名为孔鲤,字伯鱼。 
  不仅如此,我以为鱼还象征着生活的富足。《战国策》中,冯谖弹剑高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在那个生产力水平还相当有限的时代,食鱼是富人的专享。可以这么说,“食有鱼”或“食无鱼”反映的是生活水平甚至是社会地位的高下。古代先民仿鱼为币,寄托了他们对富裕生活的美好祝愿。 
  秦代之后,鱼的纹样在钱币上仍有出现。我曾有幸见到一枚“半两”钱,从形制看,应该是西汉初年民间的私铸品,钱面上下分别铸有鱼纹和水纹,形象生动。使人联想到古逸诗“浩浩白水,鯈鯈之鱼。”水流浩渺丰沛,鱼儿活泼自如,象征了夫妻生活的和谐幸福。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鱼中书”传递的是一位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念与关爱,体现出一种浓浓的人情关怀。可见“鱼”在汉代民俗文化中就有象征家庭和谐的意味。 
  中国人对鱼怀有特殊的情感,因为它和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存在一种密切的关联。隋唐时期的器物上就经常出现龙头鱼尾的“摩羯”图案。民间也认为鲤鱼跃过龙门就能化身为龙。在明清时期,科举是贫寒士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金榜题名”成为读书人毕生的目标。而考生殿试高中,成为天子门生,也被称作“鲤鱼跃龙门”。就这样,鲤鱼寄托了中国人对家中子弟的殷切希望,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形象之一。传统年画常用鱼纹图案,则是取“鱼”、“余”谐音,祝愿来年“吉庆有余”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钱币
压胜钱(厌胜钱)
民俗花钱是为何物?
这样的“花钱“,你见过吗? | 刻在钱币上的城隍信仰
读懂民俗钱币吉祥图案的象征文化
浅谈“招财进宝”花钱的民俗文化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