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中医学习笔记 | 《“小人参”黄芪也》

《“小人参”黄芪也》

文:一瀛

黄芪者,小人参也。

何故?因其气也。

人参像是有千万条腿,能将能量迅速送达到身体各处。黄芪也如是,像是千万条腿将能量送往外。

黄芪为补药之长,善于补气。

古中医讲能量,能量是什么?能量是气血,是津液。能量是一个统称。

黄芪善于补的是能量中的气的部分。气血气血,气是带动血行的,血是气的生发之所。血濡养全身,离不开气的推动。而气的产生,少不了血的生化。

说到这里,我就有了一个疑问,来,让疑问带着我朝前走。

如果说气是从血中生发出来,相当血是气之母,那么如果一个人能量弱了,理应补血就够了。因为血是气之母嘛。补血,那么气就能生出来,对吧。

子病治母,的确有这种治法,让我想起哺乳期的婴儿生病了,往往可以治其母从而得到治疗,原理是其母喝药,喂奶的奶水也含有药的势能,喂给婴儿喝,把婴儿给治了。

那还需要补气做什么?会不会是因为子病治母是绕了一层,有时候就是需要直接粗暴的补气,而非补血等待气从血中生成。

这时脑海中浮现建中四味,这是我们熟知的建能量的比较核心的药物。人参、大枣、生姜和炙甘草,如果细细分析的话,为什么医圣张仲景要用建中四味,为什么是这四味呢?人参气足,能快速地把胃顶起来,人参偏于补气,大枣红的像血,大枣偏于补血,炙甘草淡淡的黄啊,偏于补津液,生姜是在胃里点起了火,让胃运化起来,我感觉建中四味是生姜把胃这个身体的能量来源的炉灶点火,而人参把气丢进去,大枣把血丢进去,炙甘草把津液丢进去,气血与津液就在一阵阵的烹饪中供给身体所需。建中四味所产生的能量够大多数的时候用。

我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同样补气,人参就够了,为什么又要立黄芪,说黄芪是补气之长。我感觉除了人参和黄芪都有千万条腿似的,还有它们不同的地方,人参有土气,而黄芪没有。有形有色有味,就容易被滞住,这么说人参因有土气,那么人参不及黄芪跑得远,黄芪能一下子就跑到边关。人体的边关就是体表嘛。

黄芪能一下子就跑到边关。以其性温,味甘,味甘则意味能生成能量,自带能量跑到边关,就是在护卫边关嘛。

黄芪自带能量在边关,我觉得有几层意思。其中一层是黄芪能形成体表的一层金钟罩,让病邪不容易进来。人的体表有一层气在那里,这层气越厚抵抗力越强,这层气越薄,吹阵风就容易感冒,像你的墙本来是钢筋水泥的,台风都吹不进,结果你的墙突然间变茅棚了,风一吹就穿透进去。

一层是黄芪能去修复边关的问题,比如边关的城墙坑坑洼洼啊,边关的门凹进、塌陷啊。那么黄芪能治体表的各种各样的皮肤病,皮肤下陷等问题,哇,我觉得是自然而然的嘛。想到这里,我就激动起来了。

原来我看《神农本草经》上讲,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痈疽,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一种毒疮。久败疮是指一种长期难以收口的疮疡类疾病,如淋巴结核破溃难以收口,古称“老鼠疮”。大风癞疮是现代的麻风病。五痔,是肛门痔五种类型之合称。鼠瘘,病名。指生于颈、腋部之窦道破溃难敛者。症见颈、腋部生核,日久破溃流脓血,或伴有恶寒发热的漏症。这些都是在讲皮肤病。

而止痛、补虚,则因为黄芪味甘,自带能量嘛。

那小儿百病呢,是讲黄芪气足,补元气,元气足,小儿病自消,也是在讲黄芪的自带能量。

这不就是应证上面所讲的黄芪能修复边关嘛。

想到这里,我激动地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来回踱步,来回踱步,啧啧叫好。大概踱步了几圈,又回到椅子上,继续对黄芪抽丝剥茧。

那如果像死肌、手脚发木、脸歪斜、眼皮耷拉、脱肛、外痔...等,很大可能派黄芪上场,就是妙笔。

拿死肌这个证来研究一下。死肌,就是肌肉死了,怎么掐都没有感觉。就好像树没有营养,其他叶子变黄了,你怎么掐它都没感觉了。肌肉底下没有营养,就会发死。就像一个人没有能量,就容易反应变慢,变麻木。如果这时在树底埋营养,不要埋在根部,而要埋得离树干远一些,不多久,树又会焕发生机长出新叶子。人体也是,把能量拉到肌肉处,拉到体表,死肌又会活过来。

想起有个国产的护肤品叫“黄芪霜”,据说效果很好,去暗沉,去暗疮,用完皮肤白又透亮。黄芪因为把能量带到体表嘛,黄芪的势能是往上走往表走。

像暗疮,有个后世的方子“透脓散”,由黄芪、当归、川芎、皂角刺和穿破石组成,当归川芎活血行血,皂角刺和穿破石去除路上的坑坑洼洼,黄芪将暗疮透出修整。

讲到黄芪往上走往表走的势能,开头都是围绕着黄芪往表走,黄芪往表走即是往上走。这个往上的势能用来调整大气下陷很有用。张锡纯的“升陷汤”里有柴胡、黄芪、升麻三味升提药,知母是能量药,而桔梗是清除路上障碍。

思考到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冒出来了。

黄芪是自带能量的跑到边关,这是黄芪这一物的精华所在的话,那是不是体表有问题,就派黄芪一味药去就能搞定?

我要仔细想一下。

如果仅仅是边关的能量不够导致的,那么黄芪一味药重用,理应可以担当大任。怕就怕,边关的能量不够是瘀堵导致,这时核心点就在于清除瘀堵,而非派黄芪去补边关的能量了。

是需要整体辨证的。

我们不能有懒思维,就想抱着“黄芪补气治表虚治皮肤病”就行走天涯。治病,千万不要忘记核心,能量和渠道这个点上。立于此处,以不变应万变。

立在哪,意味着眼界在哪。

《大医至简》提出能量和渠道是古中医的核心,初级即是高级。这意味着眼界在,疗效就在。而非落在糖尿病、高血压、带状疱疹、鼠疫...等等这些病名当中,一旦落在这里,疗效即差。也非落在一个个固定的经方,仿若刻舟求剑,人体是流动的河流,随河流的弯曲走向,变化加减,顺流而下,直取要害,眼疾手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芪和人参的补气异同
补中益气汤治外感?
气虚外感,该用参还是用芪?
人参与黄芪的区别使用
一味中成药,补气、补血、补心、补脾,让你能量满满
中医上讲,人参和黄芪,都能补气。但二者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