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有没有想过,世界上哪些植物最爱“吃盐”?

最植物

植物,是我们望向世界的另一种视角,它们在自己的圈子里相互交融、此生彼落,从萌发到荼糜再至枯荣,终其一生不悔…生命的历程清晰可见,花朵并非最终的奥义,这过程,却直戳心底!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
万物自然,植物最美
酷暑天气,汗流浃背。
你有否无意中尝到过自己汗液的味道?
嗯,咸咸的~
这是由于人体内含有盐分的缘故。

高温环境会引起人体的代谢和生理状况发生一系列改变,包括体温调节、水份代谢、消化系统等等,都会和平时有所不同。尤其是频繁的出汗,不仅导致水分的丢失,盐分也随之减少。

因此有一种说法是,夏季要补盐。

盐,分子式是NaCl

化学名叫做氯化钠

常来自于盐湖、盐矿、盐井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

烹制佳肴,应急输液,我们生存的大陆,更是被大海所包围着。

或许是因为许多生命来源于大海,我们的日常也依赖着这种咸咸的味道。

如果某天菜肴里没有放盐,吃起来,哎,真没劲!

那么,植物也需要吃盐吗?

确实,有那么一些植物,选择或者被迫选择在了高盐环境里扎根,土壤中钠离子的含量要比正常情况高出许多。为了生存下去,他们都使尽浑身解数。那么,重口味的他们都采用了哪些对抗高盐环境的办法呢?

1

   
  对抗盐分小秘诀之
稀盐

植物们对抗高盐环境的第一种方式,就是通过 “喝”大量水把吸收进来的盐分进行稀释。

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就是这一方式的实践者。

会“发红”的盐地碱蓬(Suaeda salsa

又被称为翅碱蓬、黄须菜、碱葱   

他们的茎叶肉高度质化,这就意味着在他们的体内生长出大量可以贮水的薄壁细胞。当他们吸收大量盐分的时候,就可以用之前“存储”的水分进行稀释,细胞内的离子浓度就降低了。

著名的盘锦红海滩风景区——红色的碱蓬地毯


藜科的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惠木( Halostachys caspica),,还有我们在蚂蚁森林里常“种”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树,就是用这种策略来帮助自己“减盐”的。

相比绿色的盐地碱蓬,

紫红色表型盐地碱蓬的叶更加肉质化,

茎维管组织更加发达,

气孔密度变小,

盐腺分泌组织出现。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蚂蚁森林里集绿色能量换取的入门级明星物种。


2

   
  对抗盐分小秘诀之

植物面对高浓度盐分的环境使用的第二种策略是:把吸收进体内的盐分排出去。这一类的植物通过叶片上的盐腺细胞,或者通过附着在叶片上的盐囊泡把盐分排到体外去。

我们常见的红树植物,例如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等植物由于经受周期性的潮汐涨退,为了在海水的环境中可以进行正常的生长,就通过盐腺细胞将盐分排出体外,从而能够屹立于海边而不倒。沙漠中的柽柳(Tamarix chinensis)也有着可以排盐的器官-盐腺。

大家熟知的红柳大串,串肉的“红柳”就是柽柳的别称。

柽柳盛开的时候

粉色的花冠颇有樱花的几分味道


利用盐囊泡排盐的植物中,有一种叫做冰叶日中花(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冰叶日中花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高端很玛丽苏呢?

其实,他是同属番杏科日中花属的植物,是跟多肉爱好者们的心头好“屁股花”,是同一属的植物。

生石花属(Lithops sp.)植物

就是我们常见的“屁股花”


这种植物,我们在餐桌上也能经常看到他们,这就是冰草。

冰草吃起来有一种凉凉的、咸咸的味道,这主要来源于他们叶片上的泡状细胞。在气温较低的夜晚,它们会打开气孔摄取二氧化碳;在炎热的白天则会关闭气孔,从而最大限度抑制蒸腾作用,减少体内水分流失,通过把吸收的盐分排出至泡状细胞中来降低盐度。

冰叶日中花的茎杆上会密布着透明的小囊泡

密集恐惧症者请勿手贱哦  

排盐的植物还有俗名是“灰灰菜”的藜(Chenopodium album)。

藜用来对抗干旱和盐碱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密布于叶片表面的泡状毛。

这些泡状毛,其实是叶片表面的一些细胞分裂分化而成的多细胞结构。

“灰头灰脑”的藜    

对于较为幼嫩的叶片来说,这些泡状毛平时伏贴在叶片表面,就像给绿色的叶片穿上了一件“灰袍”,让植株显得灰头灰脑的,这大概就是这种植物被称为灰灰菜的原因吧。

藜叶片表面上的泡状毛,

这是让植物显得“灰头灰脑”的主要原因    

泡状毛在显微镜下的结构  


3

   
  对抗盐分小秘诀之

第三种跟高浓度盐碱环境做对抗的方式,叫做拒盐。

这种植物说:“我偏不让盐分进入我体内,要进,那就只能进入到我根部的一些薄壁细胞和薄壁组织的液泡中!”

木麻黄(Ephedra equisetina)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生存在条件艰苦的盐碱环境中的。

更多的盐碱植物,其实并不只有一种应对高盐度环境的措施。

像柽柳(Tamarix chinensis)既有着可以排盐的器官-盐腺,又在根系中产生大量的脯氨酸,高到可以把盐碱地中的水分吸进来,这样它们就可以在盐碱地上悠然自得的生存了。

猪毛菜(Salsola collina) 既有盐腺,又将自己的叶子肉质化,通过将盐分泵入肉质化部分来降低自己体内过多的盐分。

肉质化的猪茅草叶子  


而对于我们而言,其实应该感谢这样“吃盐”的植物存在。


据97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报道,

我国有约8818万公顷盐渍土

其中80%以上仍然没有进行开发利用。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可利用土地匮乏的国家来说,一点一滴的土地,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对普通植物来说,寸草不生的盐渍土完全是一种 “hard生存模式”,唯有这些进化出各种各样对抗高盐度武器的盐生植物,才能充当起盐碱地冲锋陷阵的先锋队,在盐碱地上绽放。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盐生植物能够被合理利用,

达到改善盐碱土壤,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并能生产更多的食物资源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不同生境下2种表型盐地碱蓬形态结构研究。魏春芬,崔洋洋,周凤琴。《中国海洋药物》, 2016,(3):57-61.

植物对盐碱胁迫的响应。鲁松,杨楠,熊铁一。《四川林业科技》。2013,34(6):93-95

北疆荒漠几种盐生(耐盐)植物抗逆附属结构的初步研究。陈玲,兰海燕。《广西植物》。2012,32(5):686-693

耐盐碱植物研究进展。唐相亭,金研铭。《北方园艺》。2012(22):181-184

滨海不同生境下盐地碱蓬生物量分配特征研究。毛培利,成文连,刘玉虹,王光美,陈景春,韩广轩,张志东,于君宝,刘福德. 《生态环境学报》,2011,20(z2):1214-1220

常见的耐盐植物及应用。《北方园艺》。2010(3):191-196

藜科盐生植物的形态特征与耐盐分子机理研究进展。高海波,张富春。《生物技术通报》,2008(4):22-26

不同自然盐渍生境下盐地碱蓬叶片色素积累及光合特性的研究.阮圆,刘彧,王宝山。《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3(1):115-117

植物耐盐性进展研究。王波,宋凤斌,张金才。《农业系统与科学综合研究》。2007,23(2):212-216

盐生植物对盐渍化土壤适应的研究进展。《安徽农学通报》。2007,13(7):52-53

盐生植物盐地碱蓬和中亚滨藜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李存桢。《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2005。

中国盐生植物。赵可夫,李法曾。《植物学报》。1999,16(3):201-207

我国盐渍土资源及其综合治理。张士功,邱建军,张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1):52-56

来源丨深圳市仙湖植物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田从寸草不生到郁郁葱葱的进阶之路
重度盐碱地没救了?你可能不知道冰菜
盐渍土土壤成因及其改良技术
盐碱地变良田:梦想如何实现?
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
海水农业,一片有待深度开发的农业领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