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生跑步进城:抽掉了乡村的魂

漫画摘自网络

一定程度上,当下城市的繁荣是以乡村凋敝为代价的。

当城市中产忙着将孩子送出国门留学,乡村留守家庭正在将孩子送进城市。为了孩子,自身知识相对贫乏的农村人,在子女教育上还是蛮拼的,他们竭尽所能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为下一代实现阶层跃升积攒资本。

蜂拥进城:小学惊现过百班额

2016年返乡春运爱心列车上认识的一位朋友,说起家乡大悟县乡村空心化,突然冒出来一句,“学生都挤县城了。”

朋友的侄女跟着在外打工的父母多年,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长把孩子送回老家,没有就近在镇上上学,而是托人送进了县城重点小学。

朋友说,侄女的班级有102人。

我大大地吃了一惊,按照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班额一般要求控制在45人以内,一个班级塞进102人,超额一倍还多。

试着通过新闻查询,发现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 2016125日发表一封致省长的大悟县革命老区群众来信,诉说学校大班制问题,称大悟县各小学普遍八九十人一个班,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班额的2倍。这封信描述了教室的拥挤,桌椅多孩子伸不开腿,不能专心学习,最后面的可能老师讲的内容听不清,黑板上写的字看不清,同时坐前坐后也涉及各方面的关系利益进而滋生腐败,导致教育不良之风盛行。

笔者曾在家乡教育部门工作,对刘华清家乡大悟的教育印象深刻。1994年离开家乡南行之前,人民日报记者李宏伟曾赴大悟调查教师工资待遇落实问题,其时,当地一度以县产卷烟冲抵教师工资。后来,李宏伟曾与时任市教委负责人通话50分钟,交流大悟之行调查情况。

那个年代,家乡流行集资办学,借助民间力量,农村孩子都能就近上学。

而今,大悟县跟家乡众多城市一样,村级学校大多撤并了,农村孩子多集中到镇上中小学就读。

通过地方统计公报查找大悟县教育信息,发现从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间,普通中小学在校生减少46%,差不多减少一半

2005 年,大悟在校中小学生101971人,其中小学49406 人、初中39733 人,普通高中12832 人。

2015年,大悟在校中小学生54914人,其中小学33341人、初中13122人、高中8451人。

比较发现,小学在校生减少三分之一,初中在校生更是减少三分之二。

在全县中小学生严重流失的背景下,城区中小学出现百人上下班额,意味着当地农村中小学生蜂拥进城。 

博弈民校:放弃免费义务教育

跟家在汉川农村的亲戚交流,这位亲戚抱怨:“书越来越读不起了,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选择精英了。”亲戚家乡许多孩子被送到了邻市仙桃的民办学校,意味着放弃了免费义务教育,选择了收费不菲的民办教育。

从亲戚那知道,跨市就读民办学校并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周边乡镇的学生,好多到仙桃去上中小学了,仙桃市的中小学生特多,学生寄宿在学校,每15天放假两天。”

这个亲戚邻居的孩子,去年从家乡小学转到仙桃市仙源学校就读5年级,离家1个多小时车程,班上有53名学生,全年级共有12个班。这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式民办学校,现有学生五千左右,据称是当地质量较高的民办学校。

据说,进仙源学校需经过入学考试,择优录取,成绩不达标的,只能进旁边另一所民办学校。这些民办学校,每学期收费五六千元,兴趣培养还要收费。

仙桃市跟邻市天门一样,以应试教育见长,有“状元之乡”美誉。依托当地优质教育资源办起的民办学校,招收的多是附近县市学生。

以小学在校生占人口比例进行对比,选取全国、人口流入地广东和人口流失地湖北进行对比,能够清晰地看到,广东小学在校生占比超过全国水平,湖北小学在校生占比远低于全国水平。在湖北省内,仙桃市小学在校生占比远远高于周边城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周边城市学生向仙桃民办学校流动的趋势显而易见。 

无独有偶,去年,广亚投资的民办应城外国语学校招生,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对城区重点中小学形成强烈冲击。知情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外校当年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一共招生2200多人,抢走重点中小学许多生源,其中高一招400多人,初一招450人。

遭遇外校竞争,其他学校招生普遍不景。一中2016年正招1080人,加西河中学指标生200人,共招1280人,但2017年降分数线80分,高一也只招900多人。二中2017年只招到700多人,比上年少招200多人。实中往年严控规模只收900人以下,2017年没严格要求户籍等也只收了851。蒲中2016年七年级收了450人,2017年只收了281。东马坊中学成绩好的六年级学生据称大都到外校了。杨岭中学2017年七年级只招了49人,还分成两个班,为的是让老师有事做。

大量学生放弃公办学校甚至放弃义务教育,转而选择民办学校,无形中加大了家庭负担,有农村家庭感慨,读书读不起,房子买不起,医院看不起。

家长陪读:为了孩子放下生计

回到村里,不断听到村邻的陪读故事。

有村邻在地级市中学门口租下民房,家人跟着儿孙陪读,每天给孩子做饭洗衣。几年来,房子不曾退租,因为紧挨着学校,孩子进出方便,一个孩子毕业了,另一个孩子家庭就接手过去。

5年前回家见了一对双胞胎,由爷爷奶奶带着,在镇上小学就读,爷爷守在家里侍弄田地,奶奶跟着到镇上小学旁边租房陪读,周末才回到村里的家。2年前在贵阳见了双胞胎孩子的父亲,说起孩子该上初中了,这位父亲说,通过关系把孩子送到了市实验中学就读,这是城区最好的初中。与此同时,双胞胎的奶奶开始了新一轮陪读,家人将城区的房子装修了,奶奶就在城里陪读。

在母校应城一中对面,立着一排居民楼,同学曾在这里开书店。我去拜访同学和老师时,曾见到同学的书店门口空隙摆着麻将桌,几位中老年妇女正在打牌。问同学,说是陪读的家长。进一步了解,同学说这一带的居民楼多是出租房,住着陪读家长。有的城里家长将远离学校的房子出租甚至闲置,租住到这里为孩子陪读。

年轻的父母都有生计在外,往往把陪读的责任交给祖辈,若祖辈年纪大了,就要一方放下生计,回到家乡孩子身边陪读。

去年暑假招生季,常年在山西太原经营送气生意的一位邻居找到我咨询,我知道了他们的孩子被地级市一家民办中学录取,他们放弃了家乡重点中学,为的是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最近再次联系邻居,她说在地级市陪读,是孩子要求的。她说,孩子一个人在校,离家太远,无人照顾,上学期成绩有所下降,要求妈妈回来陪读。

邻居很纠结,孩子爸爸忙不过来,一再要求她回到身边打理营生,她在家庭生计和孩子教育之间纠结,最终选择了陪伴孩子。

一个乡下亲戚把孩子送到了仙桃市的民办学校,退休的爷爷奶奶一起跟去陪读,半个月才能放一次假,等于在邻市安了家。

在城与乡的较量中,撤点并校的乡镇先是被政策漠视,继而被农民自己抛弃。农村教育失去信任,家长带着孩子义无反顾投奔城市,乡村也就被抽走了魂魄,彻底空心化。

2018-03-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动儿童教育难题为何难以破解
乡村小学面临的问题
私立学校前进,公办学校倒退,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
民办中小学将转为公办或停办?衡阳公办中小学加油
山东省2019年小学在校生738万,因为...
陈长立:乡村的早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