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添丁上灯习俗
  在我的家乡,每逢大年三十和正月十五晚上,家家都要给家里已故的新老先人的坟前上灯,表达对先人的纪念,让先人在另一个世界没有黑暗,不再孤独。
  上灯就是去先人坟前点蜡烛或油灯,灯的外面用个用透明纸做成的简易的灯罩罩好,用来防风。给先人上灯时候要燃放鞭炮,烧纸钱、跪拜等。
  年小月半大,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也兴团年。上灯仪式很隆重,有句话叫做:“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可见上灯是必须要尽的礼性。三十、十五这天,外出的游子不管离家多远,都要赶回家乡吃团年饭和上灯。如果哪家祖坟没有人去上灯,就说明这家人没有后人了,这是每个家庭都忌讳的话。
  团年饭,要烧纸敬神、叫祖先饭、敬祖先的酒后,全家人才开始动筷。饭后,就削竹签,粘灯罩,准备去上灯。当然香纸、蜡烛、鞭炮,是提前就买好的。一切准备好后,就由大人领着小孩们,成群结队到祖坟去上灯了。
  上灯意为“添丁”,添丁上灯习俗的仪式十分隆重。按传统礼训,到祖坟后,先要在坟头上压坟头纸,一般压三张黄裱。意思是,儿孙们来看望祖先了,也表明这座坟后继有人,那些过往的人看到坟头纸后,就知道这坟还有后人。然后,将坟墓杂草除掉,墓碑清理干净。然后在墓碑前,插上四根竹签,在中间放上一根蜡烛或一盏油灯,点着后罩上灯罩。接着烧纸钱,放鞭炮。然后,大人小孩们磕头跪拜,说些求祖先保佑的话。
  上灯的下午,在通往坟地的路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到处都是上灯的人,等到天黑后,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灯,远看一串串、一片片,象天上的星星。还会听见到处都是鞭炮声。
  嫁出的女儿是不允许给娘家祖先上灯的,只有娘家人绝了后,才由嫁出去的女代为上灯。但儿媳妇可以上灯,因为她已是家里的一员。再就是没有出嫁的女儿,也是家里人,是可以上灯的。
  除夕夜上灯回到家后,就是守岁。守岁就是在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守岁之际,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
  除夕有一个习俗就是晚上开灯到天亮,彻夜通明,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一年一度的上灯仪式,追求的是生命的生生不息,它是对生命的颂歌,对生命延续的庆贺,也是对生命的感恩,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祈福,更是一项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文化遗产。
  上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初开始的。传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无从找到父母坟墓的下落。军师刘伯温出了个主意,说,你是皇帝,没有人能接受你的跪拜,除非你的父母。这样吧,皇帝你令人在每个坟头前插上蜡烛,能经你跪拜而烛不灭的就是你的父母的坟墓。朱元璋依此行事,果然如此。从此,上灯习俗流传至今,成为江汉平原一带纪念祖先的一种仪式。也有人说,刘伯温让朱元璋抛洒黄裱纸,纸落谁坟头,哪是父母的坟墓。所以又有压坟头纸这一习俗。
  正月十五闹花灯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在江汉平原,这一习俗已传承了一百多年。闹花灯一般为期六天,正月十一、十二日为赶灯,也叫扎灯,十三日为试灯,又叫“灯头”之日,元宵节的开始,十四日为起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圆灯。闹花灯之日,城隍庙中看灯的人络绎不绝,各样彩灯闪烁辉煌,一直要闹到三更以后才收灯。闹花灯寓意平平安安,喜气洋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祭祖到底是先烧纸,还是先修坟,原来大有讲究,并非迷信
豫南民俗丨灯送上元夜—元宵节送灯习俗深度解读
河南光山县(豫南)独特的元宵节文化
全国罕见!光山独特的元宵节祖先祭拜习俗,元宵节“送灯”
崇明这些扫墓祭祖的习俗,你都知道吗?
祖坟风水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