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grit是一项重要的员工品格?
文丨李斌,盖雅学院执行院长,盖雅工场HRD
编辑丨Mandy Zhou
我很欣赏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David Brooks,在2015年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品格之路》(The Road to Character),讲的是我们打小被灌输的观念——要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品德和思想,同时也是精英阶层的关键符号。他们不仅拥有能力和资源,同时也在品格和思想方面超越凡人。坚定信念、自我控制、苦难磨砺、自律、自我否定……这些特质当下稀少,却又难能可贵。
精通人力资源理念的管理者,很愿意契合这样的价值观,把个人的品格和素质,作为衡量员工绩效产出和敬业忠诚的前置变量。所以我们在众多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的样本中,能够窥见各种员工素质的组合列表,他们相信好员工是好事业的基石。
在略显凌乱繁冗的好员工特质列表中,有一个词最近几年异常显眼,并被众多管理者认同。这个词就是Grit,中文可以翻译成“坚毅”。
定义坚毅:坚持、激情、弹性
坚毅这个概念,最早由宾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博士提出。
凭借这方面的研究,Angela Duckworth教授获得过2013年迈克阿瑟天才奖。她出生在中国,长着一张标准的华裔脸庞。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移民美国后又接受了完整系统的心理学教育。所以她来提出“坚毅理论”,似乎顺理成章。
Duckworth博士在2013年的著作《坚毅》(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一书,第一次对“坚毅”进行了定义。同年,在TED的演讲中,她再次阐述了“坚毅”的定义,这次演讲影响很大:
“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把Duckworth的定义拆分一下,我觉得坚毅包含了三项内容:
一是对于长期目标的坚持。我们往往会过于重视达成短期目标,而忽视长期目标的价值。如果我们在路途中拥有更加坚定的方向,即使出现短期的挫折和迷失,也不会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二是拥有激情。这种激情来自于内部的动力,它与外部的激励和刺激不同,是由内向外的、是自发的,但充满巨大的能量。这种激情,会让个体朝着既定目标,坚定的、心无旁骛的努力。
三是弹性。弹性是指面对挫折时的复原能力。不少人遇到挫折,就会被打趴下,会对目标产生怀疑、或者会激情消减,但有着坚毅品格的人不一样,他们往往会越挫越勇,跌得越狠、重新跳起的高度越高。
一次研究:西点军校“野兽训练营”
Duckworth博士,还从坚毅品格切入,对西点军校“野兽训练营”中的淘汰和保留者进行了对比研究。
西点军校是美国第一所军事院校,已有200多年历史。他们的录取率非常低,每年有14000人申请,大概只有4000人会获得提名、2500人能达到要求的学业和体能标准,最终只有1200人被录取。即使这样“优中选优”的体制下录取的1200人,过了一年,依然会有五分之一的学员会被淘汰。
比较这1200名学员中,保留和淘汰成员的特质,是一项有趣的课题。这些被淘汰的学员,究竟缺在哪里?
Duckworth博士在西点军校连续观察了两年,发现辍学大部分发生在入学后的两个月,这期间会有长达七周的魔鬼训练“野兽营”(Beast Barracks)。就是一个关键事件。
她在学员开始训练前,测量他们的坚毅得分;再对比他们魔鬼训练后的辍学情况、以及入学时的综合成绩。
研究发现:决定谁会辍学、谁会留下的,不是SAT成绩、不是高中排名、不是领导经验、不是运动能力、不是综合成绩,而是坚毅品质。而且,坚毅分数与天资毫无关系。
“坚毅”指数,与教育学应用
Duckworth最早将“坚毅”概念应用在教育学领域,这与Duckworth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有关系:她曾在纽约的公立中学教过几年数学。
担任教师期间,Duckworth对如何预测学生的学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相比人口学特征、标准考试成绩这些指标,Duckworth发现,对目标的坚持和不放弃,似乎更加重要。这是她推出“坚毅”理论的萌芽。
Duckworth认为,教育学者们可以利用“坚毅”这个品质,来预测学生们的未来表现。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拥有这样的品质,将来很难不成功。
随后,她还调查了大量的高中学生,并进入西点军校、全国拼字比赛冠军、国内一流大学等机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她发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坚毅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
所以她又创造了坚毅指数的量表,跟别人合办了学校,用自己的理念来更新教育观念,并且都取得了成功。
坚毅指数中文版
坚毅指数,与员工选聘
当坚毅在教育领域取得成功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坚毅作为员工素质的关键指标。
人才战、新生代、新技术等带来的人力资源新格局,驱使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把重心放在“人才链条的建设和发展”。如何识别优秀人才、如何建立符合公司业务发展的人才素质地图、如何发展员工、如何培育潜力和领导力,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业务的重心。
设计公司BrandBarr很早就把“坚毅”列为员工招募的必须素质;新闻服务商NewsCred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就是“grit over stability”。(这家公司的价值观委员会,每年要从全公司挑选出5名最具坚毅品质的员工,把这些人塑造成为全体员工的榜样。)
2017年,IBM公司更新了新版领导力素质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底部有两个基本的素质,一个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正直”(authenticity)(这也是很多中国公司最看重的员工品质),另一个就是“坚毅”(grit)。
从员工坚毅,到组织坚毅
2018年,《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组织坚毅》(Organizational Grit)一文,更是把坚毅从个人层面上升到组织坚毅的高度。该文指出:
“要想让坚毅的个体和团队蓬勃发展,组织必须发展相应的文化,成为其最优秀团队和个人的集合体。所以,如果说我们可以招聘到坚毅的个人,但还要想让其他员工也变得更加坚毅,就必须有相应的企业文化。”
我所在的盖雅工场,目前打造的“搞得定”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基于坚毅的理念出发。在个人层面,我们把“意志力”列为成熟员工的三个特质之一,另两个是“责任感”和“企图心”。
这里的“意志力”对应的英文阐述就是“grit”。“有激情,使命必达”、“顶得住,不畏艰难”、“有韧性,越挫越勇”,这三条是盖雅工场对“意志力”的分解。
当然,为了更好的推动个人价值观的践行,我们在组织层面也把“搞得定”的观念推上了关键地位。
这种精神,其实是一种包括了“自我驱动、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性格特征。有激情、且可以持久坚持,才能为完成更高的目标保持能量和补给。
所以我们在公司推行了“赤跑计划”,即一年全员跑步要达到赤道一圈的距离;我们还推行了“青山计划”,动不动来个长距离的徒步。这些事情,本质都是为了打造“鼓励和提升员工意志力和坚毅品格”的企业文化。
坚毅能被训练和培养吗?
既然坚毅是一种如此重要的品质,那它可以后天培养,或通过培训和发展来提升吗?
(因为如果只是先天特质,那我们只需要在遴选人才时,开发出相应的工具和模型应用;但如果是后天可以培养,对于企业来说,可应用的价值就更大。)
我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不然这篇文章就没什么价值。
来自密苏里科学技术大学的两位教授,设计了一项干预实验。这是一项为期三周的、密集的坚毅训练夏令营项目。接受干预的,是来自于密苏里大学的76位、将在2018年秋季入学的大一新生。
这项研究用数据直观证明了:有效的坚毅培训和干预,对于学生的坚毅力提升有很大帮助(这76名学生经过训练后,“坚毅指数”均有明显的提升)。研究还并被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质量协会主办的杂志《Quality Approaches in Education》上。
回到企业的场域,要让员工变得更加坚毅,并非一次培训就可以解决,而是需要更加系统性的工作。前文提到的哈佛商业评论的《组织坚毅》的文章提供了一些思路:比如遴选坚毅的个人,打造出坚毅的文化;培育“成长者的思维模式”;把目标分清主次,协调组织的目标;培养坚毅的领导人等等。
在这个变革频繁、飘忽不定的年代,价值观的确容易被颠覆,但一些基本的人格品质却永远难能可贵。而坚毅可能就是其中的一种。
也许你还想读……
本文为盖雅学院原创文章;文章转账、投稿交流、加入HR成长社群,请联系:Mandy Zhou(微信号:zjjtyl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我们提倡“宽松”时,美国人越来越重视“坚毅”
《GRIT坚毅》: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人生中从来没有PlanB
从扎克伯格到比尔盖茨,美国精英成才都有这个先兆
美国教育热点Grit,如何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品质
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
一个发人深省的TED演讲:它比智商、情商更重要,却被95%的父母忽略了(附视频&演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