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国文人的“浩然正气”

文/张朝金

我国从古到今的爱国文人,都有一股“浩然正气”。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文人文天祥和于谦为例,看看他们身上的“浩然正气”。

他们虽然处于不同朝代,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名臣,一个是南宋名臣,一个是大明名臣;他们都是爱国文人,在国家危亡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他们都有气节,敢于以身殉国,成为当时的“三杰”。

文天祥,字履善,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元朝入侵,国难当头,文天祥召募3万义军,转战赣粵,抗元救国。”他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

兵败被俘,他坚决不肯投降,就义前写下了有名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渝的决心。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于谦,字廷益,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大明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及第。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他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

《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自幼崇拜文天祥,他以文天祥的气节来激励自己。感叹曰:呜呼文山,殉国亡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孤忠大节,万古攸传。

后来,于谦在为官途中,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也没有攀权富贵来提升自己的官爵。等到土木堡之变爆发后,于谦依然力挽狂澜,拯救明朝政权于水火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天祥和他的《正气歌》
此人忠心耿耿,让明朝多活了数百年,为何最后却被皇帝下令斩首?
覆巢之下的黄道周,偌大江山,放不下安静的书桌
于谦
咏于谦
文人要把根留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