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的文化意义


春节是特殊的文化现象,说它特殊,因为它不像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可以简单替换或改变。春节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为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传统,她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亿万中国人的情感的聚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回家团聚,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习惯。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除了一般的生理满足外,还寻求文化的归属与心灵的安顿。在信奉耶稣基督的西方社会,人们以圣诞作为最盛大最神圣的节日,他们在圣诞节日仪式中获得精神愉悦。而中国人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有着同样的文化功用,只是春节更充满人世伦理色彩,人们奉祀家族祖先,亲人聚会欢乐,人们的精神在亲情的浸润交融之中得以升华。

春节从其起源上看,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说文解字》曰:“年,谷熟也。”上古以作物成熟为时间标志,后来历法知识进步,根据天象、物候来确定

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过年就是在新旧年交接的节点上。新旧时间 代换的过程在古代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由紧张到放松,由严肃到喜悦的过程,人们创造了种种民俗节日来保障新旧的时间转换。春节是农耕社会时间节奏的产物,是农业文明的花朵。它超常而世俗,喧闹而温情。

近代以后,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化,西方的时间体系进入中国,春节就是在阳历1月1日被定名为元旦之后得名的。传统年节名称的改易,虽因立春节气的贴近与传统习俗的延续而不显突兀,但现代时间体系对传统的冲击已经开始。

20世纪的后半期是传统春节受到真正冲击的时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思潮下,要“破四旧,立四新”,政府号召过“革命化”的春节,春节的习惯被强制改变。传统成为封建落后的代名词,人为地造成文化传承的断裂。

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推进,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显著增强,中国社会由传统进入现代的进程明显加快,传统文化的大节--春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真正冲击。这次冲击来源于社会结构内部。传统农业社会赋予春节的种种实际的文化效用,在现代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中出现了弱化与传承困难的问题。春节本来 是主体文化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却成为漂浮在现代文化体系之外的“遗留物”,或一种文化符号,或商业运作的机会。同时伴随着西方物质文明进入中国的是西洋的生活方式,洋节流行,一些时尚青年可以送圣诞贺卡,但却吝啬春节的祝福。虽然这其中大多是时尚好奇,不一定形成为民俗,但的确在消解着传统的春节民俗心理,加之人们对春节意义的种种误读,使怀旧与悲观的情绪由此而生。

在当代社会,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经常处在彷徨之中。是回归还是告别?是在 回归中告别,还是在告别中回归?我们应 找到一条适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道路。

我们进入现代社会,享受科技进步的便利,并不一定要以抛弃传统,特别是主动抛弃传统为代价。因为传统与现代并不天然为敌,传统的智慧与情感反而可以作为现代社会建设的文化资源。春节关联着我们的民族情感,春节成为我们文化的胎记。传统虽然作为整体的文化体系被打破,但其中许多有价值的文化片段,可以作为我们连缀当代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金缕玉片。尤其是春节这样的民族文化节日,它有着独特的时间优势。在冬尽春来的这样一个自然时节,人们就着天时的便利,举行各种春节的仪式,重温着家庭亲情,协调着人际关系,放松身心,脱离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节奏,回归传统的悠闲。春节传统内涵的传承与扩展,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在文化建设上具有正向与健康的意义。

当然,春节的变化正在发生,春节传统中的确也有需要调整更新的部分。比如祈求神灵的意识应该淡化,繁琐而耗费资财的祭神仪式以及铺张浪费应该减少等。

春节节俗的传承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重视具体的春节民俗事象,特别是那些关联着我们的民族情感,具有生活情趣的节俗。正是春联、年画、鞭炮、龙灯、狮舞、团年饭、拜年、庙会、社火、压岁钱、春节礼物等民俗项目营造了春节的气氛。我们对一些传统民俗项目不应该简单地禁止,事实上,这些年来年味的淡化与我们对某些传统民俗项目的禁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社会时间机器的操纵之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匆忙而功利,人们的精神焦虑而孤独,我们不妨在民族节日中对礼仪的、象征性的、微细而温情的文化事项多加强调、提倡。

教育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节趣
春节的习俗和内涵
“疫”春节
萧放 | 我们需要既传统又现代的端午节
打造共有精神家园关键在找回“根”
春节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