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辽代之前的中国古塔

古塔在东汉时期与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我国。佛塔在古印度的原型为窣堵波,形似坟冢——即倒扣的钵盂(简称覆钵),上竖相轮。佛塔传入我国后,随即发生了“中国化”而改变了样貌。

山西祁县古建筑专家李新生先生把我国的古塔分为三种形态:

1、“塔”型立体构筑物;

2、“塔”型立体非构筑物;

3、“塔”型平面形象。

其中,第1类是“建筑构造”艺术;第23类是“雕塑书画”艺术。

对于人们脑海中通常浮现的高耸的“塔”的形象,李新生先生曾给出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定义:“塔”是由土木砖石等材料多层叠垒,具有正多边形或圆形外观平面,长尖状结顶形态,且纵中线截面至少大于横截面的非居住性构筑物。

本文集所描述论及的古塔都是基于李先生的定义,即属于构筑物、属于“建筑构造”艺术范畴。按这个标准或定义,辽代之前的中国古塔主要包括楼阁式和密檐式两大类。

 

我国自古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来自西天的佛塔自然而然的就要与我国固有的高层楼阁相结合。我国古代建筑多为矩形截面,高层楼阁也不例外,新出现的佛塔更不例外。

佛塔最初采用的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截面已经无从考证了,后来则统一选用了特殊的矩形——“正方形”形状。

矩形建筑的屋顶造型按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等等。而作为正方形的佛塔,最理想的收顶方式则是采用四角攒尖。四角攒尖的顶部,非常的适合安装塔刹。

笔者认为,窣堵波在嫁接于我国固有的高层楼阁之上时,因木构建筑本身的技术原因逐渐取消了其覆钵部分,仅保留了覆钵之上的部分而形成了后来的塔刹。

我国早期的佛塔皆为楼阁式塔,建筑方式与早期的高层楼阁相同,通常内部为夯土塔心柱,外围是层层木构楼阁(参见图1。这种土木混合佛塔早已无存,有记载且有遗迹可考的有辽宁朝阳的思燕浮图和北魏迁都后的洛阳永宁寺塔。

图1 邺城博物馆展示的早期楼阁式塔模型(白郁拍摄)

 

楼阁式塔自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砖构,塔身形状多模仿同时期木塔的方形截面。由于砖材和木材的区别甚大,构筑机理完全不同,所以砖塔和木塔的外观差异很大。唐代砖塔多为砖材的简单垒叠,尚未发展出丰富的外表雕饰艺术,素面朝天者为数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砖塔出现后并未取代木塔,两者有一个相当长的并行时期。

 

密檐式塔的出现则要晚于楼阁式塔,一般认为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密檐式塔,更是现存最早的古塔。嵩岳寺塔密檐十五层,塔身外轮廓为抛物线形(图2左)

图2 嵩岳寺塔、郎寨塔、法王寺塔(老松、铁县拍摄)

对于这种抛物线形,梁思成先生在《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一文中指出:“虽然没有文献可证,但我们可以大胆肯定地说它是模仿印度的一些塔形的。”

徐永利博士也赞同抛物线外轮廓是受印度教“天祠”的影响,并称这种形制之为“外来密檐塔”。这种外观呈抛物线状,带有犍陀罗风格的高耸建筑物引入我国之后,外观上则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即仿中国建筑式样,将楼阁建筑中的各层屋檐作为了外部装饰。于是出现了这种第一层塔身较高,层层屋檐叠压起来,内部层级与外部密檐不完全对应的新塔型。

但目前学界对嵩岳寺塔的年代争议很大,另有持唐代之说,所以这种抛物线轮廓密檐塔究竟是何时出现于中土还有待商榷。嵩岳寺塔其北魏的年龄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找不到同时期的类似形制做为参照。北魏的石窟中虽有为数众多的浮雕塔,但却找不到一例这种密檐式抛物线塔型;而这种塔型在唐代的石窟中却可以见到,同时诸如小雁塔、法王寺塔(图2右)、永泰寺塔等唐代砖塔实例更是随处可见。

持嵩岳寺塔为北魏之说者,通常都会强调该塔为罕见的12边形截面形状,而唐代砖塔一般都是四方形。其实唐代的密檐式塔也有非四方形的例子,如山西安泽县郎寨塔(图2左二)。郎寨塔经推断建于唐代,八边形截面形状,塔身各面呈凹曲面,远观有飞檐翘角之感。

嵩岳寺塔塔身各面也存在轻微的内凹,只是没有郎寨塔那么明显。笔者持嵩岳寺塔为唐建之说,认为其与郎寨塔可并称唐代密檐式塔双殊,只是嵩岳寺塔的12边形截面更加特殊。经黑龙江的倪鑫先生分析,嵩岳寺塔之所以建成12边形,其目的是为了除在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辟门之外,还要在塔身立面装饰八大灵塔,于是4+8=12。

而嵩岳寺塔这八大灵塔浮雕(图3左)的形制多见于隋唐时期,河南安阳灵泉寺现存大量隋唐时期的摩崖塔浮雕(图3右),造型多与嵩岳寺塔塔身浮雕塔相似。这也更加增大了嵩岳寺塔建于唐代的可能性。

图3 嵩岳寺塔塔身浮雕塔与安阳灵泉寺隋唐时期摩崖塔浮雕

总之,嵩岳寺塔的造型非常另类,充满了异域风情。不论其究竟建于何时,都是我国现存古塔中的孤例。

密檐式塔无论其截面形状如何,都不适合登高眺览。北魏名臣崔光曾言到:“宝塔高华,堪室千万,唯盛言香花礼拜,岂有登上之义?”

也就是说佛教崇拜成为了密檐式塔的第一功能。这种造型的佛塔,虽然弱化了登临功能,但外观上却依旧保持多层的样貌,只是各层檐要较楼阁式塔密集得多,密檐式塔的得名即源于此。

抛物线形的外轮廓并不适合木结构高层建筑,而砖材在外轮廓的塑造上,要更加容易、更加灵活,因而密檐式塔从一出现就是以砖塔的形式。

唐代的密檐式与楼阁式砖塔虽源头不同,造型、外轮廓有异,但同为砖塔,二者的建筑结构还是较为接近的。二者都是以空筒的砖砌体作为典型结构形式,可架以木板使内部形成层级,于是密檐式塔事实上成为了楼阁式塔的缩形,以压缩外部层高的代价增加了层级。

 

砖仿木构

由于我国古代建筑是木结构体系,在砖石营造上,仿木一直是工匠的追求。早到四川地区的汉阙,作为汉朝的石结构,都有简单仿木的斗拱。

由于石材的可雕造性强于砖材,在一些盛产石材的地区,以石仿木的古塔率先得到发展,其中的佼佼者如唐代的赞皇治平寺石塔(图4右、图5),还有诸多的唐代石经幢(图4左),同样也少不了仿木的形制。

同时,石塔与石经幢上还可见佛教人物等雕刻,这也是石材的可雕造性优于砖材的具体表现。

图4 左为上海松江石经幢、右为赞皇治平寺石塔(宋万雍、纪翾拍摄)

图5  赞皇治平寺石塔仿木构细部(纪翾拍摄

随着技艺的发展,以砖仿木的技术开始应用于同样作为古代建筑的砖塔。

唐代砖塔就已经出现了以砖仿木的苗头,如陕西地区的长安圣寿寺塔、香积寺善导塔(图6右上)、玄奘塔(图6左上)、杜顺塔、周至八云塔、富县开元寺塔(图6右下)、蒲城慧彻寺塔、合阳罗山寺塔(图6左下)等等。前述的郎寨塔(图2左二)也有简单的仿木斗拱和假窗。

但必须一提的是,唐代大型砖塔仿木还不成熟,唐时的以砖仿木远逊于以石仿木技术。同时,唐代砖塔鲜见檐上覆瓦,覆瓦虽非木质,但依旧可看作是仿木构的一部分。

图6  陕西唐塔的砖仿木构(宋万雍拍摄)

 

而前述的密檐式的嵩岳寺塔,在塔身转角处砌有棱柱形装饰,但这种装饰并非仿自木结构。可以说,嵩岳寺塔除层间仿木的小型假窗外,并没有仿木构造。但作为密檐式塔,把舶来的外形进行中国化,以木结构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房檐装饰抛物线形的外观,可以说多檐本身就是意向上的仿木。

辽式密檐塔的起源

最后谈一谈辽代砖塔中最主要的形制——辽式密檐塔的起源。

关于这类砖塔的起源,学界大致有两种说法:1.认为北凉石塔是辽代密檐塔的母本(见图7左);2.认为南京栖霞寺舍利塔是辽代密檐塔的真正近源(见图7右)

图7  北凉石塔 与 南京栖霞寺塔(白郁、张贤拍摄)

北凉,为十六国之一,位于甘肃张掖、武威一带。北凉石塔就是北凉时期的石雕佛塔模型,目前发现共14座。

“辽代密檐塔起源于北凉石塔”的说法认为:辽宁一带辽塔的八方佛构图与之相近,与北凉石塔塔身雕刻八尊佛像的处理方法是一致的。

然而,北凉石塔并不是构筑物。一般认为其只是一种“艺术品”,近年又有北凉石塔为北凉时期大型佛塔塔刹遗存的观点。总之,身为构筑物的辽代密檐塔,还是直接从构筑物中寻找源头较为合适。

 

“辽代密檐塔起源于南京栖霞寺塔”的说法认为:建于五代十国之一的南唐栖霞寺塔年代上早于辽,并且为八边形密檐式,是最接近辽式密檐塔的造型。

笔者认为,南京栖霞寺舍利塔虽然属于构筑物,但作为“建筑”的塔,还须考虑一个人体尺度的问题,栖霞寺塔充其量只能算作大一点的石质塔模型。

同时,栖霞寺塔形制的石塔现仅存此一座,地理位置又远离辽国。也许有的读者会问:或许在古代,栖霞形制的石塔在北方也有兴建,并且不止一座呢?笔者觉得,这种形制的石塔既然现存仅一座,说明古时营造的基数也不会大。谈到基数,现存为数不少的唐代密檐塔显然古时营建的数量要多得多。

而作为砖构建筑物的辽代密檐塔,还是应该从同样作为砖构建筑物的塔身上找寻最主要的渊源,唐代密檐式塔无疑是最合适的。辽国草创之初,境内一定存在过可供辽人临摹的唐代密檐塔,辽宁朝阳北塔(图8)就是其中现存可考的明证。

图8 朝阳北塔隋唐砖塔形制示意图(翻拍于《朝阳北塔报告》)

从时间上看,唐亡于公元907年,而辽太祖立国的时间也恰恰为公元907年。尽管唐、辽在地域上只是局部重合,但时间上却是无缝的衔接。这虽不是说唐朝是契丹人所灭,公元907年仅仅是一个巧合。但正是这个巧合,决定了辽代很多东西都是直接继承于唐代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塔营造 | 浅析辽代密檐塔源流
中华名塔(十大名塔图)
中国山西消失了的古塔
中国双塔盘点,看古建如何成对羡煞旁人
古塔|中国古塔的建筑形制
奇奇怪怪的古塔28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