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树华:树立青少年全社会“大教育观”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教育面临新的形势。青少年心理抑郁、沉迷网络和犯罪率上升等问题突出,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它不应只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大多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教育制度,拥有法律保障,社会资源高效服务于教育。虽然我国在加强社会教育方面早有规定,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仍在片面追求优秀率和升学率。目前,很多社会教育流于形式,仅仅是为应付上级检查。不少社会教育的内容其实就是课外补习,这不仅增加了青少年的学业负担,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更不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
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使其对学校教育形成有益补充,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树立“大教育观”,全面整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知识教育与公民教育、书本教育与实践教育。在全国财政教育经费所占GDP比重已高达4%的情况下,应从资源配置、工作格局等方面向青少年教育倾斜。
       第二,做好社会教育“顶层设计”,明确负责部门和社会组织。如以中宣部牵头,联合共青团组织、教育部门、关爱下一代协会、精神文明委等,联合文化、体育、历史、文物、军事等机构,形成对青少年爱国主义、历史传统教育、公民教育、实践教育、身心教育的全社会合力。
       第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以及民间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使学校有优质的社会资源可以依托。同时,积极开拓社会资源的教育功能,深入挖掘社区、街道资源,整合人力资源,使社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学生学习的内容。
       青少年教育是国家的战略任务,我们应更自觉地把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放到国家教育事业整体格局中去谋划,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中去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新发展。▲(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少年健康成长需大教育观
教育文摘 | 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
走出家教的误区
协力打造劳动教育“护航编队”
青少年权益保护对策探微
学校是否也要有一个“社委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