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斯拉的“狠活时代”

气温的骤降,让我立马意识到,冬季的来临,2022年终于也即将到了尾声。但是,更让资本界和新能源车行业觉得“winter is coming”的,是特斯拉频繁降价的狠活。

早在10月24日,特斯拉官方突然宣布降价,国内特斯拉在售Model 3及Model Y售价调整,相比调价前,Model 3后轮驱动版和高性能版分别下调1.4万元和1.8万元;Model Y高性能版、后轮驱动版、长续航版分别下调2万元、2.8万元和3.7万元。

这就完了?当然没有。11月8日,特斯拉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最新的保险补贴方案:11月8日(含)至11月30日(含),购买现车及合作保险机构车险组合并按期完成提车,尾款可减8000元;12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尾款可减4000元。

相比于这次的大降价,特斯拉更是放出狠话“下一代车便宜一半”。而受特斯拉降价影响,梅赛德斯-奔驰在新能源市场的“大刀阔斧”,更是让整个汽车行业都为之颤抖。

纵观特斯拉的每次降价,总少不了争议与讨伐。本次赶着双十一的“剁手价”,最先按捺不住键盘、请求对线的,自然是特斯拉车主。

熟悉特斯拉的车友应该了解,自从2020年初第一辆中国制造的特斯拉下线以来,特斯拉就通过不止一次的降价操作。

在Model 3上市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款车型的售价就经历了6次调价,累计降价幅度超过10万元。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被悄然改写。如此频繁的调价,也难怪有网友调侃,特斯拉是一种新型的“理财产品”。

因此,早就盯准特斯拉,但迟迟还没有入手或提车的,如今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观望,再“贪”一波;还是及时入手,小赚一笔,以免价格回弹?这样的两难抉择,似乎把特斯拉准车主活活逼成了股民,锻炼也考验着他们的判断能力。

一方面是“年底冲业绩”,一方面是“打价格战”。据公开的2022年特斯拉汽车的销量和产量数据,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共生产 36.6 万辆汽车,交付 34.4 万辆。而今年前两个季度,特斯拉分别交付了31万辆和25.5万辆电动汽车。

哪怕是第三季度如此亮眼的成绩,第四季度也要卖到将近60万台车,才能达成马斯克之前设定的150万辆。虽然马斯克一向都以狂妄著称,但是确实没有人能预料他下一步究竟会干什么。特斯拉降价跑量似乎已成定局。

另一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也给了特斯拉不小的压力。以特斯拉的产品力和国内残酷的竞争形态,其产品迭代速度已经不能保证其产品力的持续优势,从而需要从价格纬度用降价刺激上量。

可以料见,特斯拉降价虽然也暴露了自身的焦虑,但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可能比特斯拉更慌。低价格的吸引力,会影响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欲,这与销量直接相关。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自2022年11月16日起,将旗下EQ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予以5.07-22.97万元不等幅度进行下调。并表示,对老车主按照购车金额和调价后的差额,予以对应的专属补贴。

不管是降价幅度还是调价后的最终售价,奔驰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抢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次降价更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造车新势力,尤其是蔚来、理想、岚图、极氪、问界、阿维塔等正在冲击中高端市场的品牌。

特斯拉降价,理想降价都曾出现过大量购车车主的维权新闻。而此次奔驰的降价,车主不但用不着去维权,反而会拍手叫好。

对于奔驰而言,与其说是一次被动的降价行为,不如说是重新审视新能源市场后做出的一次“重新定价”。此前“虚高”的产品定价,既高估了中国市场的购买力,也低估了新能源市场的增长潜力。

由此来看,特斯拉的降价表面上是对20万-30万价格带的冲击,但从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来看,以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产品技术优势及较大的规模,其主攻20到40万的价格带,实则会对50万元以内的市场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冲击。

“价格战”只要有车企愿意打,特斯拉大可以奉陪到底。更何况放眼整个汽车行业,没几个车企打得起这个“价格战”,尤其是新能源赛道中那些新晋的汽车品牌。

之所以说是“价格战”,一方面这次特斯拉降价引起的业界反应非同小可。另一方面,则是马斯克在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放出的一句狠话:“特斯拉的下代新车成本将是Model 3/Y的一半,且产量会高于目前所有产品的总和。”

即便是拥有近30%的毛利,也经不起五折的价格战。特斯拉除了业绩表现中的底气,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已经认定降价是唯一取胜的关键。

有别于传统车企的特斯拉,因商业模式的独特,诞生之初就已经奠定了硬件和服务两条腿并行的基础。硬件不赚钱,消费者要想提升驾驶体验就需另行支付相关服务费用。


对于多数传统车企而言,卖车是能赚钱的,但赚的都是“辛苦钱”。如果没有像BBA这样不但拥有高溢价,还能有着不错销量支撑的品牌,多半车企是无法做到特斯拉这种“躺赢”的。

特斯拉降价不可怕,这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也逐渐习以为常。可特斯拉降价后,引发业内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才是最可怕的。

面对特斯拉层出不穷的“狠活”,高利润的BBA品牌还能扛一阵,新能源的造车新势力可就未必了。尤其是对某些国内那些唱高调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把握不好或将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

图|网络

文|豆豆

编辑|豆豆

END



这是一篇Taycan与岛屿的故事

下一波赛道 感受领克05高性能SUV家族

全新探界者RS靠什么打动年轻人?






 扯车无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月汽车召回:特斯拉因除霜功能不达标登顶 奔驰EQC车主联名得回应?|聚数
“鲶鱼”特斯拉,让国内新能源车企走向一条“不归路”?
特斯拉来了个“回马枪”,四天内两次调价!国产车还顶得住吗?
【车闻】沙特发动石油价格战,《速9》延期一年上映
分析 | 特斯拉涨价是好事儿?大棋党可以休矣
比亚迪利润暴增200%,半年狂赚过百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