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游“京西小故宫”万寿寺

       素有“京西小故宫”美誉的北京万寿寺,经过重新修葺后,于2022年9月16日重新对公众开放。近期,我和几位中学同学一起参观游览了这所皇家寺庙。

  万寿寺位于海淀高梁河(长河)广源闸西侧,原称聚瑟寺。据说始建于唐朝,明万历五年(1577年)重修后,改现名。现在寺前的长河依旧,码头仍存。

  探寻北京的宗教名胜,其实有一个简单又很有研究的脉络,那就是北京的长河水系。

  长河水系其实汇聚了北京的历史、地理、文化,其水之源,源远流长,其历史故事也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穿过紫竹院的长河

  北京的长河水系不似黄河长江,其水利之沿革没有波澜壮阔的生死存亡。但历代名胜古迹不亚于南京盛名的秦淮河,沿途园林、殿宇、寺庙亦是林立栉比,风情别致,文化繁盛。历朝历代皇室对长河沿线的重视和运用,避暑、休闲、巡幸、活动等等,充分展现了长河这一特殊地域文化景观的历史风貌。

  沿长河最宏大、最出名的古迹,当为圆明园、颐和园;途中或还存在或已消亡的还有圣化寺、碧霞元君庙(广仁宫)、延寿庵、石佛寺、延庆寺、龙王庙、大护国仁王寺、万寿寺、紫竹院、真觉寺、广通寺等等,几数不尽。今天我们只说万寿寺,捎带一点儿其南侧的紫竹院。

万寿寺山门

  刚刚修葺完毕的万寿寺,璇宫琼宇,极其宏丽,丹楼绀宇,堪称小故宫。而且,现在的万寿寺已经被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与之隔河相望的紫竹禅院曾是万寿寺的下寺,但现在紫竹院已成公园,面积恐怕要比万寿寺大十数倍,紫竹院翠竹满园,环境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万寿寺斜对面翠竹满园的紫竹院

     位于海淀白石桥西长河南岸的紫竹院,明代在这里建有万寿寺下院,清乾隆皇帝改寺庙名为“紫竹禅院”,并在西侧建行宫一座,作为他陪同母后去苏州街时的驻跸之所。

  紫竹院行宫规制不很大:宫门三楹,东西建倒座房各三间,两旁开罩门各一。进门两侧各建折角游廊十五间,可达正殿。正殿五楹,殿四出廊厦。再进为二宫门三楹,进门正北建九楹两层楼阁一座,中悬“报恩楼”匾额,乃乾隆御笔。

  紫竹院行宫院内遍植翠竹,景色优雅。行宫周围,风景亦极秀美。其时,在万寿寺以西苏州街南口之间是一大片河滩,河边遍植芦苇,取名芦花渡。

  芦花渡里的芦苇移自江南,原名马尾蒹,北京人管它叫“江南铁林荻”,比卢沟桥河西的铁杆荻粗好几倍。每到秋末冬初,荻杆变成黑紫色,一望无垠的芦苇荡好似紫色的竹林一片。“别港”龙王庙改成僧刹后,增添了观世音佛像。观世音居住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的“普陀山紫竹林”。据景寓意“紫竹禅院”的命名合情合理,而紫竹院里没有紫竹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清幽,肃穆,可以说是对许许多多脱于凡尘的庙宇的描写,万寿寺更是如此。没有诸多上香拜佛的喧嚣,别有一番韵味。有说其初建于唐,无从追溯,但观其建筑格局,为明清建筑式样,是为明万历敕建,昭示护国。

  万寿寺成为皇家寺庙,当是明万历初年,当时京城藩汗两经厂残破坍塌,为尊藏经,神宗命冯宝在京西督造寺院,以贮汉经,神宗之母慈圣皇太后出资营建,并赐名万寿寺;清乾隆时,将万寿寺定为皇太后的祝寿庆典场所,故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扩建和修葺;至光绪年间,为庆贺慈禧六十大寿,又进行了重修;至此,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古建筑群,建筑格局多有借鉴,使用方式超脱单一,此皇家寺庙之称所得。

 

  万寿寺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七重殿,有山门、天王殿、慧日长辉殿(大雄宝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堂、万寿楼等,各殿均有东西配殿若干;万寿寺南北比以雄伟著称的雍和宫还多两进院落,深庭广厦,难怪被称为京西小故宫。新修葺的大殿堂楼庭院可称琼楼玉宇,雕梁画栋,鲜亮灿烂。

  大禅堂后建有三座象征普陀、峨嵋、清凉三山的堆砌假山,山上建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殿,山后为御碑亭。

      

       东路为方丈院。西路为行宫院,乾隆曾三次在这里为其母祝寿。慈禧也曾住在这里。我们去游览时行宫院仍在维修中,尚未对外开放,令人有些遗憾,也留下了再来的悬念。

东路的方丈院

  万寿寺内有多处皇帝御笔的题匾:如山门上方的敕建护国万寿寺石匾,以及大雄宝殿上方的“慧日长辉”匾额,就分别是清顺治皇帝和雍正皇帝的御赐。

顺治皇帝题写的“敕建护国万寿寺石匾”

雍正皇帝题写的大雄宝殿“慧日长辉”匾

   山门和各殿内钟楼鼓楼、配殿相对而立;曲栏回廊,形如四合;御书碑亭,赑屃石碑;青石假山,古道地宫;苍松翠柏,错落有致。

皇家祈福万寿寺的钟楼

       素有钟王之称的明永乐大钟距今已有600年历史,原曾悬挂于万寿寺钟楼。此钟通体高6.75米,直径3.3米,重46.5吨,内外铸有汉梵文字23万字,皆为楷书,字体工整,坚韧隽秀;明天启年间有传言,谓京西为白虎方不宜鸣钟,遂停用,至乾隆年间移存到大钟寺内。

  居住在京城的人,或许没有来过万寿寺,没有去过大钟寺,但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听过这个钟王的钟声;因为每年除夕之夜,亿万人从央视春晚听到的新年钟声,就是由这里敲响的;钟声响起,威震八方,声达方圆百里,惠人心智,消减烦恼。或可想来,每当辞旧迎新之际,耳闻那古老大钟的浩荡之声,新年从这里开始,确实是不同凡响啊。

  平日我们在寺庙里听不到钟声,但可以听到自己心中的钟声,有许愿,有祈福。

万寿寺御碑亭

  万寿寺里面没有香烟缭绕,寺中的香火是许多写满祝福的小木牌,这是万寿寺的一大特色。

  “喜欢一词,也是一种不知不觉的感受,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更喜欢这样的宁静,安逸。香烟缭绕或许也是烟熏火燎的一种,而尘世凡俗无尽,供应香火,也就不再是一座藏身于著名古刹内的收藏之所了。

  今天的万寿寺早已不是充满梵音香火的皇家寺庙,也不是休闲路上的园林行宫,而是以各类古代艺术品迎接四方来客的一座综合性的艺术殿堂。

  幽静深远的红墙碧瓦,精美绝伦的古瓷佳画,......北京艺术博物馆使人们从艺术的角度审视历史古迹,又从历史的角度来探寻文化艺术。

  长河水依旧,杨柳几枯荣!那绵延不衰的袅袅烟火,那声震百里的永乐钟声,那恢弘壮观的祝寿庆典。早已烟消云散了,留下的是无限凭空的念想和那遥远的历史。

  走进万寿寺,殿堂巍峨,松柏苍郁,庄严肃穆,恬淡安详,瞬间的喧嚣,世界的宁静,唯有历史的车轮在殿宇、碑亭、假山、松柏间流转轮回,同我们聊天,侃谈昨日的辉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竹院
雪后的紫竹院:冰封的湖面,凋零的残荷,依然有一种萧瑟的美
【紫竹院】紫竹院行宫及禅院开放了
北京的河之长河(一)
高梁河今昔
【转载】沿着京城河流徒步<从颐和园到动物园>(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