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中国对天安门广场的改造与建设

       天安门广场建设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天安门广场的大规模改造,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树立、万人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的建设,形成了现代天安门广场的规模和格局。

  北平和平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要把天安门广场改造成为人民喜爱的地方,中国人口多,要把天安门广场修建成规模宏大的广场。

      19499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确定改北平为北京,同时决定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01日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为开国庆典而进行的天安门广场改造的准备工作,在此之前已经进行。194989—14召开的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上,已经公开宣传开国大典要在天安门广场进行。建设人民首都的标语已经在北平街头出现,整修天安门城楼、清理天安门广场的计划也被顺利通过。

  为开国大典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亘古未有的清理

  194923日解放军入城式后,北平军委会下设的文化接管委员会接收了天安门及其广场,交接的手续是一把锈蚀的铁锁头,象征着天安门及其广场的古老与现状。

民国时期的天安门广场,正面是残破的天安门城楼。

  当时的天安门城楼是一片荒冢般的宁静,垃圾成堆,仅留存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野鸽子粪就有几大卡车;天安门广场也同样是垃圾成山,有资料记载,广场上的垃圾堆足有三层楼高,清除天安门广场的垃圾已成当时北平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放前夕荒凉且杂草丛生的天安门城楼和楼前广场

  其实清理工作早就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第一个明媚的春天便是在日夜轰隆的引擎声中度过的。19493月,市政府号召各界成立清运委员会。叶剑英市长说:“清运工作,即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政府除了使人民的生活有保障,并且有机会普遍受到教育外,还要保障减少人民的死亡率。”于是对天安门广场亘古未有的大清除开始了。为便于充分利用有限的交通工具,当时市政府还有一个硬性规定,无论公车私车,一律不许空车出城,出城的车辆必须捎走一车垃圾。

  这次清理大扫除运动从324日开始到630日告一段落,前后历时91天,共清理运走25万吨垃圾,在清理了天安门广场的垃圾的同时,也扫除了天安门广场聚积的中华民族过去的屈辱积垢是中国文化重新登世界舞台的第一步,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奏。这次亘古未有的大扫除,使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面貌焕然一新。

北京市人民政府为开国大典而组织的对天安门广场的大清理

  天安门广场的大清理,是在《人民日报》公布了天安门前开辟为大广场的消息之后进行的,6000多名学生参加了义务清理劳动,最终使天安门广场有了崭新的模样。

1949年“7.7”抗战十二周年纪念会时的天安门,大清理已使面貌显著改观。

  在彻底清理整修的基础上,19497月中共中央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对届时天安门广场的布置制定了具体方案,并责成中央办公厅负责实施。

  8月上旬,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在会上作出了为迎接开国大典修整改造天安门广场的决议。中共中央、北平市委和市政府对这项任务极为重视,专门成立了国庆筹备组。市政府责成建设局具体组织这项任务的落实。

  建设局接受任务后,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在充分酝酿、反复研究之后,提出了“迎接开国大典,修整天安门广场”工程计划,并将计划发送各有关部门,广泛地征求意见。建设局将各部门反馈的意见进行综合之后,又对工程计划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确定了实施方案,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主要有五个部分:

  (一)清除广场地区多年遗留的渣土和障碍物,平整碾压54000平方米的广场,开辟一个能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

  (二)清除天安门城楼顶上的杂草,粉刷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四周的红墙,修缮天安门城楼主席台;

  (三)修建国旗杆和升国旗的设施;

  (四)修补天安门前东西3座门之间的沥青石渣路面1626平方米;

  (五)种树、种草,绿化美化环境。

  整个修整工程要求9月底前必须全部竣工。工程任务艰巨且又时间短,如不能按期完成,就会影响开国大典这一世人瞩目的庆典召开。为此,建设局全力以赴,集中了全局主要技术干部和绝大部分施工工人共500多人,调集了能征集到的全部机械投入施工。在施工中,首都各界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与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保证了天安门广场工程按期全部竣工。

1949年进行重大改造整修的中的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旗杆的树立与国旗的升起

  天安门广场原来是没有旗杆的,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需要升起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而且这面国旗今后要永远在天安门广场飘扬。这就需要在天安门广场树立一根旗杆,并且在天安门城楼能够操作国旗的升起。

  第一是要树立起旗杆。当时的材料和设备都十分紧缺,在市自来水公司的协助下,选了四根不同直径的自来水钢管,按上细下粗的方式套起来焊接,几经努力也只能达到22.5米。而旗杆的原设计是要求和天安门城楼顶一样高,要达到35米。限于当时的条件、技术,加上时间又十分紧迫,实现这一高度困难极大。于是向国庆工程指挥部作了汇报,经请示同意,将原来的旗杆设计改为按这个高度修建。

  第二是要实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操作升起国旗。老照片显示,在开国大典的历史镜头中,站在毛泽东、罗瑞卿和周恩来之间有一位戴眼镜的人,他叫林治远,当年是北平建设局的技术人员,负责国旗旗杆的结构和升旗操作的整体设计工作。

  旗杆底座、汉白玉栏板等由建设局的钟汉林负责;而其中关键部位自动升降设施的设计与安装,由梁昌寿负责。当时,要求国旗能够自动升降,升旗时间与国歌演奏时间必须协调同步,国歌演奏完毕,旗帜升到顶并自动停止。

  为了能在天安门城楼上操纵开关,林志远设计在旗杆基座下引出一条导线,结合广场的整修,在地下埋设一根钢管,使导线横穿长安街,沿金水河桥跨越金水河,然后沿天安门城楼东南角引上城楼中央,以便安装电钮开关。

  工程完成后,林治远、梁昌寿等在广场旗杆和天安门城楼上多次试验,反复按动电钮,检查自动升降设施的运行情况,直到确认没有问题,才于9月下旬把旗杆周围的脚手架拆除。

  为了确保万无失,930晚上,又进行了最后一次试验,准备第二天正式启用。想不到这天晚上就出了岔子,马达没有按照预定的时间停止运转,把试验用的一块红布绞到旗杆顶的滑轮中了,而马达既不能转动又不能退回。这时已没有了脚手架,上不去无法修理。由于事关重大,立即向指挥部汇报,局长曹言行、副局长赵鹏飞等当即赶到现场,并马上与消防队取得联系。消防队赶来架上了云梯,还是差几米够不到旗杆顶,大家都急得不得了。

  集思广益下他们想起了棚彩工。所谓棚彩工就是那个年代北京四合院里搭“凉棚”的,也叫搭天棚、搭彩、搭天花。老北京时,天棚除用于乘凉防热外,也常用于四合院里办喜事,如娶媳妇、聘闺女、老人做寿、儿孙出生、满月以及白事等,搭天棚成为老北京时兴的讲究,也是对亲友宾客应有的礼儿。那些搭棚匠技术都很熟练,爬高、登梯、攀杆非常敏捷利落,俗语称为“猴爬杆的”。

  赵鹏飞安排人找来棚彩工兄弟二人,他们穿上铁鞋,冒着危险从云梯顶爬到旗杆顶,把绞破的布取了下来。随后,林治远他们又修理了机电操作系统,并反复试验,直至101日凌晨方才修好。

  为了预防万一,经请示国庆指挥部同意,安排梁昌寿在升旗时守候在旗杆下,在升旗时一旦出现旗升到顶马达仍不停的特殊情况,就由他切断电源,保证升旗效果。而林治远则奉命在升旗期间站在毛泽东身边,协助升旗工作。就这样,林治远的形象就定格在了历史的镜头中了。解放后林致远担任了北京市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授级工程设计大师。

  1949101日下午3点钟,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上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军乐高奏,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中心银白色的旗杆上升起了鲜红的五星红旗,飘扬在22.5米高的碧空。天安门广场上,红的旗,红的花,红的海洋,欢声雷动,呼声如潮。

1949101日在整饬一新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和第一次阅兵式。

  开国大典阅兵和检阅游行队伍时,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俗称东三座门、西三座门)在长安街上影响游行队伍行进,此后,拆除长安左门、长安右门被提到日程上。

新中国第一次阅兵就显露出坦克和战车勉强通过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的问题

  长安左门、长安右门是明清时期皇城通往内城东西部的主要通道,文武百官上朝多是取道长安左、右门。民国时期,为方便通行将长安左门及长安右门的汉白玉石栏拆除,到了1952年拓宽长安街期间,拆除了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

改造建设中的天安门广场

  1954年建国5周年之前,在天安门东、西两侧修建了观礼台。当时的观礼台总长68米,宽11米,总建筑面积1658平方米,使用面积2470平方米,可容纳观礼人员3900人。

1954年修建了观礼台

上世纪五十年代火热的天安门广场建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

  19499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大会还通过了纪念碑的碑文。

       1949930日下午6时,出席政协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周恩来代表主席团致词,毛泽东宣读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朱德、粟裕等为纪念碑奠基

  毛泽东和出席会议的各单位首席代表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基,表示对先烈的崇敬。

  随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方案在全国展开。1951年国庆,在征集的200多幅设计方案中,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综合其他方案建筑纪念碑。

  纪念碑于195281日开始动工兴建。

  1953年重达百吨的碑心巨石坯自青岛浮山运来,经过加工后的碑心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

  纪念碑碑基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3000多平方米;纪念碑碑身由413块花岗岩组成;碑座四面镶嵌着8幅巨大的浮雕,内容分别为“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南昌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正中央,纪念碑高37.94米,比天安门高3.24米,安放在汉白玉基座上,石基座分为两层,是近现代社会第一座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新式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整修一新的天安门城楼遥相呼应,构成了新中国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新变化。

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设计图纸(仿制)

       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设计图纸及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所写的手稿《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经过》,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其中的细节令人震撼。这些细节,满满都是敬意。正是这张图让不少人发现,纪念碑原来是中空的设计。据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丹介绍:中空主要是出于结构,以及辅助性功能等方面的考虑,能减轻自重,防止沉降同时也能降低造价

       建成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既庄严巍峨,又十分典雅。苏丹教授说:纪念碑在设计上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它的碑身下部有须弥座,底座有栏杆,碑顶造型选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庑殿顶,这种样式和周边的天安门等古建筑非常协调

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设计图纸(仿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纪念碑设计过程中,碑顶的形式曾引发大讨论,一度形成了“建筑顶”与“雕像顶”之争。建筑家主张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庑殿顶,雕塑家则主张用群像顶,在碑顶上设置一组群雕。经长时间讨论,最终采用了建筑顶。不使用群像顶的主要原因在于,纪念碑碑身过高,碑顶上的雕塑很难看清楚,影响整体效果。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身正面,毛主席手书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格外瞩目。“把手书作为一种纪念性内容和艺术形式,非常独特且具有中国特色”苏丹教授说。为了避免字体整体形象受到石材分割,影响美学效果,碑心石特意选用了一整块石料,重达60多吨,石料是从山东青岛开采运输过来的,在当时的运输、技术条件下,做到这样非常不容易

  工程设计图纸向人们揭秘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之处,同时展出的梁思成手稿则揭秘了更多背后的故事:巨型雕像还是高大石碑?专家组曾收到上百种方案。

    纪念碑的设计很快提上日程。194910月,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主持下,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聘请了专家组,统领纪念碑的设计。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是专家组的成员,委员会成立后开始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不久便收到上百份方案,据梁思成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经过》一文中回忆,这些方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认为人民英雄来自广大的工农群众,纪念碑应该更有亲切感,方案采用平铺在地面的方式。

       2.巨型雕像体现英雄形象。

       3.高耸矗立的碑形或者塔形,体现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质。

梁思成的手稿

       经过讨论,平铺在地面的方案和巨型的雕像方案都被否决。专家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应以我国传统的碑的形式更合适。据梁思成手稿中回忆,在争论过程中,专家基本达成共识:碑的设计应以《碑文》为中心主题,所以应采用碑的形式。《碑文》中的英雄事迹可以用浮雕表达

       1952年初,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最终,委员会决定,以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设计方案为主,同时参考其他方案来建造纪念碑。当年即开始施工,历经6年多修建,19584月,人民英雄纪念碑终于建成。纪念碑以面向天安门(北面)为正面,上面是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行草大字;背面(南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虎门销烟、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等十块浮雕,再现着惊天动地的革命历史。战争的硝烟散尽,英雄的精神永存。

       如今,这座凝结着设计者和能工巧匠心血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了所有中国人心中,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先辈!烈士精神永不磨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957年修建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84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纪念碑东西两侧路仍为公安街、西皮市街的延续,天安门广场基本上还是原千步廊的范围格局,这时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尚未建设。

195851日纪念碑揭幕,此时广场两侧还没有建万人会堂和历史博物馆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是上世纪50年代天安门广场改造最重要的一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安门60年记忆
从皇家走廊到人民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见证“日月换新天”
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变迁
天安门广场-今日广场-2023
天安门的 30张老照片
1986年人大代表到美国考察后,向党中央提出一建议,至今还在实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