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方-----四参定悸汤

验方:四参定悸汤

出处:当代上海名老中医张镜人四参饮和古方安神定志丸加减而成。

组成:太子参30g,丹参15g,苦参15g,南(北)沙参12g,郁金12g,生百合30g,炒枣仁12g,莲子心3g,茯苓神各15g,生龙齿30g,远志15g,节菖蒲12g,回心草30g,绿萼梅12g,生甘草6g。

功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安神定悸

主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早搏、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动过速等辨证属于气阴两虚、瘀热互结、心神不宁者。

方解:快速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 张镜人老先生所创制的“四参饮”原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而设,但病毒性心肌炎与快速性心律失常其病机相同,均为“虚”、“瘀” 与“热”,病毒性心肌炎每多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因该类患者主要以“心悸”为临床表现,因此合安神定志丸以养心安神,定悸复脉。安神定志丸是清代程国彭所著《医学心悟》中的名方,“有惊恐不安卧者,其人梦中惊跳怵惕是也,安神定志丸主之”,药物组成为:茯苓、茯神、人参、菖蒲、远志、龙齿、朱砂等组成,具有镇惊安神、益气宁心的功能。方中太子参补气,丹参苦寒清泄,入心肝两经除烦安神,古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现代药理研究有抗快速性心律失常作用;沙参滋润上焦,其力虽薄,但不恋余邪;如热邪较盛,用南沙参,如阴虚偏甚,则用北沙参。郁金为血中气药,擅入心活血通滞,取其辛开苦降,芳香宣达,对瘀热所致胸闷、心悸有较好的效果;莲子心长于清心除烦,炒枣仁宁心安神,调肝安魂,是治疗虚烦惊悸不眠之良药;远志、节菖蒲养心安神,化痰散郁;生龙齿宁心定悸;快速性心律失常日久多合并肝郁,故用绿萼梅疏肝解郁。回心草为云南产草药,载于《中药大辞典》,性味淡,微甘苦,功用“安神镇静,治心脏病心慌、心悸、神经衰弱 ”[1],故本方用之以加强安神定悸之效;甘草养心和中,诸药相合,益心气、滋心阴、安心神、缓心脉、攻补兼施,升降通调,相辅相成,其效益彰。

临床应用: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如瘀热较重,证见舌质暗红,有红点者加丹皮15g,赤芍12g,黄连12g;失眠者加合欢花15g,夜交藤30g;大便稀薄者加芡实30g,煨诃子15g,炒山药30g;腹胀纳呆者加甘松15g,焦三仙各15g,焦谷芽15g;烦躁者加栀子12g,胸痹心痛者加瓜蒌15g、元胡12g、赤芍12g;痰热内盛加黄连12g,陈皮12g,半夏10g。

典型病案举隅:

例1.窦性心动过速案:马х ,女,38岁。2003-06-15初诊,诉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检查正常,柯萨奇病毒抗体阴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服用心得安时症状稍有减轻,一停药则症状如故,甚至加重。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数,HR:116次/分,律齐,心脏杂音(-)。辨为气阴亏虚、热瘀阻脉、心神失养,治以益气养阴、凉血活血、宁心安神,药用太子参30g,苦参15g,丹参15g,南沙参12g,生百合30g,丹皮15g,赤芍12g,黄连12g,茯苓神各15g,远志15g,生龙齿30g,诃子15g,甘草6g。服7剂心悸症状基本消失,又服10余剂巩固疗效,1月后随访病情稳定。

例2.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案:周х ,男,65岁,2003-05-16初诊。患者心肌炎病史20年,20年来心悸反复发作,心神不宁,精神状态较差,遍诊于中西医,疗效欠佳,病情时轻时重,现服用心律平已近1年,病情仍未控制,心理负担较重。现阵发性心悸、胸闷、气短,伴头晕,纳差,乏力,夜寐不安。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中部少苔,脉沉弦细。BP:126/80mmHg,HR:120次/分,心律不齐,早搏每分钟少则5~6次,多则16~17次,心脏杂音(-)。心电图提示:频发房早,呈二联律。证属气阴两虚、心神失养,治以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方药:太子参30g,苦参12g,炒枣仁12g,郁金12g,生百合30g,麦冬15g,茯苓15g,白术15g,茯神15g,生龙齿30g,黄连12g,合欢皮15g,夜交藤15g,甘草6g。服上药7剂,心悸、胸闷等较前明显减轻,睡眠亦有改善。此后复诊均以上方为基础随症加减,又服40余剂,心悸、胸闷、气短,失眠等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心电图在正常范围。偶尔还有少许早搏出现,但不明显且很快消失,仍不定期服用中药。

例3.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案:郑某某,女30岁,07年7月24日初诊,因长期服用减肥药后出现心悸症状,既往曾在当地医院服用心律平等西药治疗,症状稍有减轻,一停药则症状如故,查体: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心率:76次/分,每分钟可闻及早搏>5次,心电图示:窦性﹢异位心律 HR:78次/分,频发室性早搏。现症见:心悸,劳累后症状加重,平素眠差,夜梦多,大便干,小便尚可。舌质暗红,舌尖红甚,苔白,脉沉细结代。中医诊断为:心悸,辨证为气阴亏虚,瘀热互结证,治以益气养阴,活血清热,安神定悸,方以太子参30g 丹参24 g 苦参15 g 北沙参10 g, 郁金12 g, 生百合30 g, 炒枣仁12 g, 回心草12 g,莲子心3 g ,茯苓神各15 g ,生龙齿30 g, 远志12 g ,节菖蒲12 g, 甘松15 g, 芡实30 g, 甘草6 g。服7剂后患者心悸症状好转,早搏较前减少,睡眠、大便都有明显改善,此后复诊随症加减再服40余剂,未再诉心悸,早搏明显减少。

例4.阵发性房颤案:马х ,女,46岁。患者风心病史28年,1996年行二尖瓣换瓣手术,术后2年出现心慌等不适症状,尤以清晨5时左右为重。心电图:阵发性房颤。服用地高辛、乙胺碘呋酮等药,开始服药时症状控制尚可,然时间不长心悸又频作,药物逐渐加量,症状时轻时重,于2002-04-02来诊。症见:阵发性心悸,夜间为甚,饱餐、劳累、或情绪激动可诱发或加重,严重时影响睡眠,伴五心烦热,纳食一般,夜寐差。舌质红,苔薄白,脉细促。BP:115/70mmHg,HR:93次/分,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脏杂音(-)。证属气阴两虚、瘀热扰心,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瘀、镇心安神,药用太子参30g,苦参15g,丹参15g,南沙参15g,郁金12g,生百合30g,莲子心3g,炒枣仁12g,生龙齿30g,白薇15g,远志15g,合欢皮15g,茯苓神各20g,地骨皮12g,甘草6g。上方服用1月余,心悸症状基本消失。几天前因劳累后复加感冒上述症状复作,于2002-10-22来诊,守上方化裁服用20剂,症状消失,随访3月未复发。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药学院. 中药大辞典  上海科技出版社,1977:1778-178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方——四参定悸饮
王振涛从“虚”“瘀”“热”论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经验
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医辨治需注意什么
效方治疗心律失常 5
炙甘草汤 乃心律不齐良方
狂躁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