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劳技”到“劳动”:上海劳动育人转型实践显成效 | 推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海契合时代发展和城市定位,历经三十七年迭代发展,坚持全学段实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创新劳动育人形式,提增劳动教育效果,推进“五育并举”取得显著成效。

“三位一体”逐级推进,确保劳动课程转型
从上海二期课改劳动技术课程到劳动课程的转型过程中,上海的市级立场、区域立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立场是“三位一体”逐级推进的,是确保劳动课程稳步落地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给出的新命题中,上海各方做出了相应的探索和尝试。

一是市级立场的探索。一方面,劳动技术课程重构凸显时代性、实践性和选择性。2020年初,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要求,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技术学科课程重构的探索工作。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重构方案凸显时代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强调学生亲历劳动、运用技术、服务社会的原则,在目标层面加强了对学生服务性劳动的要求。内容设计注重分散与集中、个体劳动与团队劳动相结合,教室内劳动与教室外劳动、短周期劳动与长周期劳动互补的原则。

另一方面,落实劳动新课标,劳动课程框架探索体现上海特色。2022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在原有基础上启动了上海义务教育劳动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面向校长、教师和家长研制劳动课程调查问卷,展开全市调研,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解读研究活动,建设劳动课程资源包,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劳动课程领导力,研制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教师指导手册和义务阶段劳动课程学校管理手册。

上海市新的劳动课程框架拟分为公共必修及特色必修两个板块。公共必修板块每学期12课时,包含4个项目,学校需要统一执行市里提供的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其中的2-4个项目;特色必修板块每学期6课时,包含1-2个项目,市里提供课程指引及典型案例,区域提供托底课程,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市、区课程,也可以使用自编课程。特色必修板块劳动课程包含跨学科主题学习、非遗传承等,凸显上海地区特色,内容对标十大任务群,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学年安排半天带领学生去农业生产劳动基地、工业生产劳动基地、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劳动基地、现代服务业劳动基地等开展劳动实践。

探索新课程,落实新课标——上海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展示活动在徐行小学举行。

二是区域立场的尝试。为推进劳动课程的有效落地,整体推动劳动课程构建与实施的有效性,上海市嘉定区尝试从区域整体推进的角度,通过劳动课程创新、教学研究引领、保障体系构建等方向,探寻适宜的区域劳动课程构建与有效的实施路径。

在嘉定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区教育学院、教育集团和各中小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区、家庭等建立劳动教育研究共同体,以研究赋能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嘉定区积极构建以“学校主导——家庭实施——学校家庭展示评价——学生改进”为模式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形成了学校——家庭互动式劳动教育模式。通过搭建各类劳动教育的交流展示平台,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联动机制,增强了三大劳动教育场景的氛围创设。

三是学校立场的实践。徐行小学地处上海市嘉定区北郊,八百年教化传统绵延于此,素有“草编徐行”和“武举徐行”之称。作为一所百年农村老校,自有其深厚的劳动教育根基。

对标市教研室劳动课程的“特色必修”板块,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各子课程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设置,具体落实到一至五年级10个学期共计60课时。

以非遗(草编)课程为例,“徐行草编”是以技法和图案为核心的非物质遗产项目,是学校在“双新”课程背景下,以“劳动教育”大概念所做的一个大任务课程设计,希望由此探索一条非遗传承项目走进劳动课程的途径。学校构建了一至五年级阶梯式的学习内容,从老师到学生,从学校到社区,弘扬非遗文化,培育劳动精神。



徐行小学学生传承非遗文化,学习用黄草编织。
依托劳动基地教育资源,开发新时代的劳动课程

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构建新时代都市劳动课程体系。上海市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思考如何从以技术、技能为主线的课程设计转向以融入技术、工程思维的综合劳动项目为主线的课程设计,横向覆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纵向衔接小初高学段的劳动课程体系设计。构建反映新时代都市特征的劳动课程体系和11条实施路径,开发了数字传媒、工程结构、创意设计、智能控制、传统工艺五大主题,共计52门课程。创设了28个满足技术学习需求、接近真实情境的“智造工坊”。推行必修课和暑期活动相结合的区域“劳动周”教学模式,精心策划包含“献礼建党百年”等红色专题的劳动教育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专题课程,让学生感受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了解上海的变迁,体现“场馆教育 真实情境 课堂教学”的结合。

崇明区编制劳动基地劳动实践手册。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示范改革项目”为抓手,在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三农”、现代工业、传统文化等生产劳动资源,规划构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集群,包括5个营地,48个劳动实践基地,形成“15分钟劳动实践场景圈”,目前初步完成上海市首个学生综合性劳动实践基地——光明花博邨的建设工作。编制完成了《光明花博邨劳动实践手册》。注重利用资源的特色价值,挖掘其劳动教育内涵,进行课程开发。如:利用光明老字号品牌“大白兔”奶糖的人文底蕴,开发《奶糖制作》课程;利用光明农场建筑队资源,开发《砌筑爱心之家》课程;利用智能花卉大棚,开发《三角梅移栽》课程。

长宁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探索“家校共育”劳动课程。上海市长宁区打出了小学学段教育综合改革“组合拳”,开启“家校共育”劳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区域劳动教育研究、指导、服务功能,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以创新为关键,不断探索区域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与途径,统筹区域劳动教育资源,优化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劳动教育形式。紧抓三个重点工作建设,即劳动教育活动“三方共育”体系建设、劳动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建设、劳动教育“双减”课后服务活动建设,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助力长宁学子成长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确立长宁有活力的劳动教育品牌并逐步辐射全市,不断推进长宁有活力的劳动教育的建构。

进行劳动课程转型实践,切实发挥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在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引领下,劳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的方式都发生了极大改变。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营地:搭帐篷来野餐》课例探索了劳动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将劳动课拓展到家庭场域,使松散的家、校劳动关系变得紧密。通过营地装备清单及营地野餐食物清单的撰写及物品准备,增强了团队的管理、调配、协调能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努力自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劳动后交流反思达成共识,“很热、很累、乐趣、努力、完美、团队合作、坚持”都是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高频词汇。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劳动教研员严海平也以《纸盒笔筒》为例进行了从劳动技术课到劳动课转型的尝试。主要活动偏向劳动能力,四个劳动素养都有体现。设计了学历案,包括学习目标、测量重心、选用加工方法、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四个方面,评价表中由作品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情况两部分组成。借助两个学具支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尝试实践中解决了一个个矛盾问题,思维由低到高,碰撞出了创新的思维火花。

学生用“小海星”学具测量笔的重心。
在课程转型中上海注重劳动课程的时代转型和整体设计,体现劳动内容的因地制宜和丰富多元,彰显劳动教育的文化熏陶和价值引领,切实发挥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奠定了扎实的课程基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管文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强劳动教育不妨走进田间
构筑“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四梁八柱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天津大学推出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
给“劳动育人”一个新转身
热点!《谁知盘中餐》的热播背后,是劳动教育的黄金时代
大学劳动课开到了学校食堂
“五育”并举:用好“社会大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