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近王阳明与他的阳明思想内核智慧

提起王阳明,他的心学体系思想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国藩、章太炎、梁漱溟,还有那个为自己改名的青年蒋志清以及开国领袖。学者王世祯赞叹:“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海外如日本西乡隆盛、稻盛和夫等都将视为精神偶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认为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在《明朝那些事儿》里他武可持剑平叛乱捉反贼,文可内省悟道创立心学一派,这是真正的圣人,“千古第一完人”;在央视《典籍里的中国》中,撒贝宁穿越对话王阳明《传习录》的后世影响与叩问知行合一思想,“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度也让主持人眼含热泪。

这就是王阳明与他思想的魅力。今人更应该翻阅《传习录》在古人文化思想精髓之上去认识自己,也更需要在现代社会用王阳明的智慧解答人生难题。

在市面上众多的关于王阳明的书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震与博士孙钦香的新著《王阳明的智慧》以《传习录》为基础,提炼阳明心学的22个核心概念,在原文经典词条中附以译文与深入讲解,尤其重要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等都梳理清楚,点评短小精悍鞭辟入里,把阳明心学核心思想的形成、缘由内在本质与作用,都融会其中。

这本书可以说是目前比较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对读者十分友好的关于阳明心学的书。

要想了解心学思想,就需要了解王阳明本人。

书中前言概括了阳明生平事迹与其思想学说的形成过程。身为状元之子,12岁的王阳明定下“读书学圣贤”为人生第一等事。

16岁学习偶像朱熹“格物致知”理论践行“格竹”七天七夜大病一场,这让其思想发生转向。

1505北京授徒讲学,1506年遭受廷仗贬谪贵州龙场,这段艰苦岁月最终在人生低谷中绝处逢生,“龙场悟道”完成了王阳明思想大彻大悟,即“心即理”,成就理想人格的一句在于心,而不在于书本知识的追求积累,这是阳明学的确立。

1509年王阳明在贵阳龙冈书院提出第二个命题——“知行合一”。而1516年开始平叛安民,1519年十天时间平定宸濠之乱。江西平乱,王阳明把孟子良知观念形成“致良知”学,这标志着阳明心学的成熟圆融。

晚年王阳明回归故里讲学,与门人弟子挚友交谈回信中也阐述“万物一体”的思想,这是有关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论建构,也是社会批判理论与实践理论。

从“龙场悟道到”到“天泉证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一生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思想理论,并不断完善。

《传习录》与心学思想

《传习录》其书为阳明与弟子之间的论学记录,三卷本分别代表王阳明人生不同时段的思想观点。在如今通行的版本中,信息量太大,能够理解其中知识体系的凤毛麟角,就能收获匪浅。

书中选取的22个题目,也是按照王阳明思想体系形成过程安排,第一题解“心即理”,作者系统罗列这第一命题在阳明弟子与后世引发的诸多讨论,包括各类批评。

弟子徐爱与先生的对答中,徐爱以至善为例询问心与理的区别,王阳明回答论点明确: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双方一问一答,王阳明以“孝”为例,以树为喻,阐述心之根本。在点评中,作者将徐爱与阳明先生的理论梳理透彻,提纲挈领抓思想内核,译文为辅,点评为精华,参照原文,从而让读者条分缕析领悟“阳明心学”。

而那些被现代人挂在嘴边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概念,包括哲学上经常被提到的“南镇观花”书中均有涉及。

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这22条题目与王阳明的传奇人生经历,包括后世对《传习录》的认知研究,都能让人重新了解这位历史上的圣人,并拥有受益一生的心灵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第一完人龙场悟道,解读《王阳明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中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在...
王阳明心学:凭良知,做自己,天理也。
王阳明在龙场
透过王阳明的人生,再读《心学》,方能真正感悟圣人之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