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与幺儿

你是从什么时候不再喊“妈妈”,改口叫“妈”的?你还唤你的孩子为“幺儿”吗?这是两个关于“幺儿”和“妈妈”的小故事。

从一号口乘扶梯出地铁站,我听到背后有人在说话,幺儿长幺儿短的。不回头,我都知道是一位母亲和他的孩子。但我一直只听到母亲的声音,没听到回应。絮絮叨叨,嘘寒问暖,都是一些琐事儿。上到地面来,要等红绿灯过马路,我终于看清了是一家三口。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儿子,一个留着平头的中年父亲,还有就是那个一直在说话、穿着花裙子的母亲,幸福的一家人。母亲一直深情地注视着儿子,要仰头才行,因为儿子已经高出她一个头了。他们同我一个方向:应该是周末来学校看儿子的,很可能来自外地或区县。我们学校是名校有来自四川、贵州、广东、上海,甚至香港和宝岛台湾的学生。我所带的上一个年级,有一对父母,每周五开八个小时的车来,周日再开八个小时的车回去,就为了陪孩子一个周末。每周至少来一个人,没有车可开就坐火车或公交,花在路上的时间更长。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眼前的这位父亲很朴质,虽然没有说话,但他手里拎的那些沉甸甸的东西就是爱的明证。真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但从他的脸上,我只看到了腼腆,感觉不出来一丝半毫的享受。可能是因为妈妈在大庭广众之下叫他“幺儿”吧。孩子,你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的妈妈是一个严肃的人,不善表达情感,虽然我也一直叫她妈妈,但她却从来都直呼我的名字,只在后面加一个“娃儿”。一直有一个遗憾:我连乳名也没有。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妈妈在叫我的名字时的语气语调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能从中听出亲呢与爱抚来,不是平常的郑重其事,更不是生气时的直杠杠、硬梆梆了。四川人对孩子最亲呢的呼唤就是“你这个哈(傻)娃儿啊!”话语间洋溢的是疼爱与关切。

我想起了刚才在地铁上碰着的那对母女。

七点左右是高峰期,车厢里人特别多,摩肩接踵的,人们的前胸快要贴上别人的后背了,只好用包隔着或用手撑着。我的脸紧贴着屏闭门,都快挤变形了。四个字:水泄不通啊!

突然听到有个人在打电话:“妈妈,你来没有?19号车厢!我们马上就要到了哟!你还没到吗?没关系!慢慢儿地,妈妈你莫慌好!”

“我们马上下车!”她果断地对朋友说。

说话间,车已到联芳花园站,她们提着东西就往外挤。

“妈妈!你到了嗦!快上来,快上来!”她突然说。

是一个老太太,矮矮的,胖胖的,一看就身体不大好的那种,脸都是浮肿的,要么有心脏病,要么有肾病。

“天啊,你还提这么多东西!我们那儿啥都有!”

“你有,那是你的噻!”一看就知道:不给儿女带点东西,老太太是不会出门的。

尽管挤得要命,人们还是纷纷给这对母女让路、腾地,甚至有人主动让了位。

原因有二:

一是那个中年妇女那一声声“妈妈”太让人感动了。称呼“妈”还是“妈妈”,这是有讲究的:通常,人们小时候才都叫“妈妈”或“妈咪”,长大后,就会主动将其缩写为“妈”,是出于成年后的羞涩。今天听到这个人大大方方、亲亲热热地叫着,羡慕啊!心中暗暗地想着回家后要向她学习。

二是老太太手中提着的大包小包让人觉得沉重:自己身体不好,还惦记着儿女。

“当妈的都是这样的!”有人在议论。

这对母女是车厢里最幸福的人。

妈妈永远是妈妈,幺儿也是一辈子的幺儿,让我们珍惜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就是说不听?沟通,不是为了说服别人
说孩子,妈妈
要学会关心别人
把婆婆当成妈,你就输了
女人一生最不该做的事:把婚姻为家,拿婆婆当妈
当我们可以表达恨的时候,离爱就不远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