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陌上尘读史记之商君列传
商鞅与魏国
商鞅与魏国的关系,贯穿其一生,亦是行文一大线索。商鞅从魏国出走至秦国,因破魏国立大功而封商君,后出逃至魏国而被遣返,再至身死秦国。商鞅与秦国变法固是主线,但与魏国之关联也是太史公精心之撰。

公叔座
公叔座侍魏惠王,临终之际,向魏惠王举荐了商鞅。但魏惠王认为公叔座昏聩,并不采纳。待国破之日,魏惠王才后悔不已,并慨叹“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这也是前后对应精心撰写之笔,太史公行文总少闲言,此又是一例。君主于贤臣病重之时,总多询问继任之事,如《萧相国世家》中,汉孝惠曾问萧何。原文如下: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萧何死后,惠帝果依其言任用曹参,进而才出现“萧规曹随”的佳话。两相对比,可见君主的贤能甚是关键。

公子虔
公子虔是秦孝公太子之傅。商鞅变法期间,太子犯法,但让公子虔代之受刑。公子虔后又触及他事,遭受劓刑,随后闭门八年不出。孝公卒,太子继位,是为秦惠文王。公子虔之徒告商鞅欲谋反,秦惠王终斩杀商鞅。公子虔的故事记录虽然在闲言碎语的不经意间,但却塑造出其隐忍的个性。同时,公子虔也与商鞅的人生密切相关,仍不难看出太史公在传记中人物选择时的苦心。
《史记》中记录部分: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说客赵良
《史记》中总有很多极善言辞的说客,他们的相似处在于总是见事于未发,本篇中是劝商鞅功成身退的赵良,但结果如出一辙,不为采用。他如《淮阴侯列传》中的武涉、蒯通。

太史公曰
太史公对人物事件的品评,多不乏联系自身经历的思考。对于商鞅,太史公认为其是“天资刻薄人”。这一评价,固然离不开李陵事件的影响,但更是其对儒法问题思虑的投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鞅变法,那个令秦国强大的魏国中庶子,并非一个完美之人
商鞅之死,漏洞百出,究竟是谁在误导世人?
真实的商鞅,与历史教科书中的商鞅,相去多远?
为秦“开帝业”的商鞅,为何却被司马迁评价为“天资刻薄”?
《史记》诬陷商鞅的那些鬼话
商鞅的悲剧及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