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学人

   有时候我会觉得对不起自己导师。我而立之年考上研究生,依然漫无边际地读书,完全摸不到门道(现在也一样),他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我帮他整理了《魏晋南北朝文学资料汇编》,看着那一部部经典的著作和响当当的名字,我浮躁的心才沉下来一点。

    我惊叹于民国时代的学者,不仅学贯中西,并且很年轻时就见识不凡。比如刘师培撰写《中国中古文学讲义》时,才三十多岁,这是给北大学生上课的讲义。这一定得益于深厚的古文功底。或者,我看到一些五六十年代人写的学术著作,至今无人能超越,而他们的教育是在民国时期完成的。正是这种教育让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功底,且给了他们一种人格精神(这才是古典文学给人最宝贵的财富),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在之后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始终保持独立的姿态。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不难发现,他们都有很好的出身。林庚先生年轻时才华横溢且是美男子,江青一次又一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御用文人班底,先生都不为所动。先生也是一位诗人,他的文学史和唐诗研究,既有学者理性的光芒也有诗人的情怀。陆侃茹和冯沅君夫妇,程千帆和沈祖棻夫妇,都是古典文学界有名的伉俪。沈祖棻先生本身就是诗人,因此她写的唐宋词鉴赏有着独特的创作体验。王元化先生是研究《文心雕龙》接触到的,他的弟子胡晓明也写了很多关于他的文章和书,充满了对恩师的敬仰和深情。王元化先生不仅是一代思想家、文学家,还用心栽培下一代。他带胡晓明,那真真是师父带徒弟,如父如母,时时刻刻。现在,王元化先生不在了,他的弟子胡晓明留在华东师范大学,学问就是这样薪火相传的!程千帆先生在南京大学,陈贻焮先生在北大都是这样。现在的人并不怎么了解他们,但他们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古典文学。

去年,导师出的学术散文《北望青山》给我寄了一本,一代学人的风采又浮现在眼前。我印象最深的是书里谈到的詹瑛先生,我只知道他是研究《文心雕龙》的大家,但我并不知道他在美国攻读过心理学,还拿了博士学位。他提都没提,与我们现在一知半解就迫不及待表现自己完全不同,我也一样。只有人格和学问像海一样深广,表现出来才会是一种淡然,“惊涛骇浪”只会像暗流一样涌动在文字里。先生对“文革”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淡淡一句“所幸书籍很少抄去”。而我现在想到的还有先生的“气节”。先生五十年代就从美国回来,“文革”的高压不可能没波及他,但他没有变成御用文人,也没有迎合“时代潮流”,他的《刘勰与文心雕龙》、《文心雕龙风格学》,有着卓尔不凡的学术眼光和独立的治学精神,即使放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也是“龙学”的经典,里面有作者的风骨!而不像郭沫若的《李白和杜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这些人的人格、文章让人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经常用刘勰说的“性各异禀”(人的才能和天分是不一样的)来安慰自己至今学术上毫无成就。导师则说,把每一节课上好也是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元化:重建有学术的思想,精研有思想的学术
吴琦幸 | 为我的老师王元化先生作传
致敬为思想而生的人:王元化著作集全新呈献
傅杰:王元化师的读书、抄书与著书
品读经典学人斋名拾趣
温润的光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