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手记】记忆中的端午节

念着你

飘幸福清香

艾蒿一束

记忆中的端午

粽子飘香,又到了一年的端午佳节。

很小的时候,每一年端午节前,妈妈总带我们去姥姥家,每次到姥姥家,姥姥总是做了一大堆的香包,各种各样的:桃心的、柿子的、小老虎的、小蛇的、元宝的、宝葫芦的、小鸡的等等一大堆,这些香包是姥姥给她的外孙儿和孙儿们准备的,因为她的手特别巧,特别会做,每年这会,我们都要先去先挑自己喜欢的。

除了香包,每个人还有五彩线和“小馄饨”,“小馄饨”其实也是香包,只不过像馄饨的形状一样,特别小,绑在五彩线上,我们把它给手上绑一个,脚上绑一个。

那个时候,粽子是个稀罕的东西,每年农历5月初开始,村子附近各个集市上就会开始卖粽子,小商贩们骑着自行车,后座上放一个白色的泡沫箱,车子的右边挂一个竹条筐子。赶集的小孩子们围着车子一圈,粽子都拿在手上吃,吃完粽子,就把粽叶放回那个筐子里。大人们说,这个粽叶很值钱,老板会收回去洗干净,继续包粽子卖。

所以从小,粽叶对我们来说是又珍贵,又神秘。

再大点了,给家里收玉米,我们总觉得,玉米叶肯定是包粽子的叶子。

除了集市里的粽子,我印象最深的还有甑糕,甑糕跟粽子馅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也是糯米加上红枣一起蒸,我后来一直觉得,卖甑糕的原因是粽叶太贵,又不常见,所以人们干脆也不用粽叶包了,直接卖“馅”。

每一年快到端午节,总有一些卖甑糕的小商贩们骑个自行车,自行车上放一个圆圆的盆,上面用超级超级厚的像棉被一样的床单子捂着,在村子里走街串巷的喊:“卖甑糕了、卖甑糕了”。

我特别爱吃甜的,所以每一年都很想吃。小的时候,我从不关心都是谁买的,但是基本上每一年都能吃到。

有一年放假,这个时候我正好在家,临近端午节,有一天大概早上十点多,又听到巷子里喊着卖甑糕,声音好像一直在我家门口,妈妈闻声出了门,过一会,她回来了,端着一大盆的甑糕。我问咋一直在咱家门口喊,妈妈回我,那个小商贩说:“哎,这家不是有个老婆婆吗?我前几年,年年来,她都爱买,今年咋没出来?”我妈说:“你这两年没来了吧!老婆婆去年都走啦”。

妈妈给我讲的时候,我们相视笑了,但是我这心里呀酸酸的,我想起了那些年吃的甑糕,思念就是这样猝不及防。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走街串巷卖甑糕的人基本没有了,因为每一家都可以自己蒸了,快到端午的时候,二爷爷、二奶奶总会蒸超大一锅甑糕,分给几个姑姑家,还有我们。

再后来,西西同学出生了,我妈说,我奶奶爱吃甜的甑糕,我也爱吃,西西同学也爱吃,西西三岁前在老家,我妈就经常给她用小盆子蒸一盆吃,里面除了糯米和大枣,还放苹果、葡萄干、梨一大堆水果。

甑糕不再是只有糯米和红枣,也不再是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但是记忆里甑糕的味道却需要使劲想才能记起来。

网上有人说,我们中国的每一个节日,好像都跟吃有关,但是美食的背后,包含着的都是家人们的爱和记忆。

端午节又到了,没有姥姥做的香包和小馄饨了,也没有我奶奶买回来的甑糕了,记忆翻滚。

为了给我的孩子们长大后的回忆,我们还是给孩子们买了五彩线和香包,蒸一盆糯米甑糕。

香包没有家乡的味道浓,甑糕味道也一般般,但是,亲人在侧,这就最好的节日。

Hi

贾老师的语文笔记

你好,这是我

一位二胎妈妈,同时也从事了9年的互联网教育和一线教学,践行教学新理念,在学习方面异常爱“折腾”。

这里是贾老师的语文笔记,也是一个小小的成长联盟,欢迎你的到来!我们一起终身学习和成长!

我把每一个“点赞”和“在看”

都当作一份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包粽子》//三年级 张驰琪
一粽碧叶裹乡愁 周正宜(1)
糯米别再包粽子了,这样做比包粽子好吃多了,一顿两斤不够吃
散文|端午
这条400米长的街道,占领了西安美食界的半壁江山!
糯米这样做,香甜软糯,远比包粽子好吃,不能错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