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蜀辞赋学院词班第十二讲 介绍词的领字·清商怨

巴蜀辞赋学院词班十二

介绍词的领字·清商怨

编写沈婉玲

大家好,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漫话词之雅俗

词具有乐理性。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声调情感,其韵位、平仄的安排都直接影响词情的表达。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把词作為一种艺术形式去考证的。而词的第二个特征是,词比诗通俗,比诗柔媚。

文学意义上讲,体裁之间不存在什么高雅或低俗之别,文字组织形式及韵律要求不同罢了。诗词曲的雅俗程度不同,这一点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我们一味地追求词要通俗化、要市民化、要口语化、要柔媚化,肯定是不对的。

二、虚字(词)

1、什么是虚字

虚字这个词,从定义上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而具有一定语法意义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
    按现代汉语的划法,虚词,按分类有介词副词助词连词等,而古代虚词比较简单明了,大致有十八个而已。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 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下面来看看常用的虚词:
    作副词的有:忽、 独、犹、偏、空、自、应、尽、欲、宁、须、皆、更、渐、还、又、莫、直、只、早、漫、恰、纵等。
    介词有:于、从、与、和、替、将、向、以、为等。
    助词有:罢、得、却、煞、杀、来、将、堪、也等。
    连词有:与、及、且、虽、而、况、但、犹、因等。
    有時一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亦可作虚词解,如:怕、恐、怜、惜、看、应、念、记、问、料、想、憶、奈等等
     双字虚词这里也作一个简单的归并:
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拼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
    三字虚词的有:
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那堪,那更知,谁知道,君知否,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拼负却,空负了,要安排,嗟多少
三、学习词牌《减字木兰花》

 1.词牌简介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等。《乐章集》注"仙吕调"。《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韦庄《木兰花》: 为创调之作,为五十五字体,用仄声韵,后段换韵。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宋人将七言八句仄韵之《玉楼春》误作《木兰花》,其第一、三、五、七句,每句减三字,成为四字句,于是创为《减字木兰花》,首先以这个词牌名填词者为柳永,属仙吕调。

南唐冯延巳创《偷声木兰花》,上下片前二句仍作仄韵七言,后两句换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并换押平声韵。

此调则是将《偷声木兰花》上下片第一句又减去三字,自成一体。始见于宋张先《安陆词》。

此调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组成,每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词意转折,适于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

2.词牌格律

柳永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花心柳眼,    郎似游丝常惹绊。

中平中仄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慵困谁怜,    绣线金针不喜穿。

中仄平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深房密宴,    争向好天多聚散。

中平中仄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绿锁窗前,     几日春愁废管弦。

中仄平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格律:

①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字数排序:全阕844字,上下片各22字。

③句子顺序:4747  4747

④句式结构:四字句——2/2;七字句——4/3.

 注意:前后段第一句(四字句)的第13字平仄不拘;

第二句(七字句)第13字不拘;

第三句(四字)第1字平仄不拘;

第四句(七字)第15字平仄不拘。

3、词牌特点与写作要求:

①引申句式:一个四字句带一个七字句,然后再接一个四字句带七字句,其中的四言短句也叫引申句,由这个句子引申出意,后边的七字句补充。

②扇对句式:这个词牌4747的单双组合的句式形式,符合(奇偶相生,轻重相权的)八字法则,是典型的抒情模式。而四、七言句两两相对,无形中形成了扇对句式,也就是四字句对四字句,七字句对七字句。关于此处对偶,不作特别要求。

③隔句押韵:隔句押韵它的音节是和缓的。前二句仄收使得词意沉郁,后二句又转平收,转作慢声,有绵延不尽之致。

④节拍分明:这个词牌句式长短错落,节拍分明,又平仄韵互换,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拍上说一层意思,不能这拍意思没说完就去写另一个意思。四字句作意象的引申,七字句做补充,并要承上启下。

4、词牌声情:

柳永《乐章集》注“仙吕调”——清新绵邈。《减字木兰花》是一个温柔婉转的词调,每拍一短一长,回环往复,流连不歇。词家多以这个词牌来写一些生活中的细碎柔情、温柔好梦。它具有曲的特性,阴阳顿挫便于情感的抒发。因此这个词牌可以写任何东西,写史写人写物写景都可以。

复习课就到这里,下面开始今天的新课学习!

上节课咱们学习了虚字(词),今晚咱们要学习领字,在讲解领字前,我们先读两首宋词,一首是晏殊的《清商怨》,一首是柳永的,具体要看是否有领字。

1清商怨·关河愁里望处满

宋代:晏殊

关河愁里望处满,/素秋向晚。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裯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大家注意看,上阕第二句的五字句句式是上一下四的句式,一字豆领字

2: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家注意看下阕的过片,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里的“有”就是领字,起着领起下文主句的作用,在词句中极为重要

为啥大多数词牌中都有领字,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具体讲解这个问题。

一、 介绍词的领字

1、什么是领字?

对于领字这个概念,初学填词的朋友知道的比较少,我们呢,在前面简单的提过,今天呢,做个比较详细的介绍。

领字又名虚字、领句、领调、领格字、豆字;单字领字又名一字豆、二字领字又名二字豆、三字领字又名三字豆。最早提出领字观念的是南宋的沈义甫,沈义甫《乐府指迷·句上虚字》曰:“腔子多有句上合用虚字,如磋字、奈字、况字、更字、又字、料字、想字、正字、甚字,用之不妨。如一词中两三次用之,便不好,谓之空头字。不若径用一静字,顶上道下来,句法又健,然不可多用。”稍后的张炎在《词源·虚字》中专门论述:“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任、甚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使尽用虚字,句语又俗,虽不质实,恐不无掩卷之消。”可见,这里的“领字”即指“虚字”。

唐宋词中的虚字并不等同于语法概念上的虚词,是就其艺术职能而非词性而言的。担当领字虚字的有副词、动词、连词、介词、形容词等。领字多为一字、二字、三字,三字以上的较少。其位置主要在句首,但也有的放在句中、句尾。领字所领句子有领一句的,领二句的,领三句的,最多领四句。

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中说:“领字,又称领字句,是诃特有的一种句法。词的句法长短不一,如果都用实词,各句则无转折延宕之处,读起来就会觉得呆板生硬,也不便于歌唱。所以,有必要在长短参差的句子当中,夹杂一些承领上下旬式的虚字,表示上下文语法关系,保证句意贯通,使不同的句式更为灵活,富有生气。”

可见,领字的产生是源于合乐歌唱的需要,在一段音乐的开头,起着发调定音、跌宕转折的作用;同时兼有语法上的功能:在慢词长调中,片与片之间需要衔接,或于一个或一组句子的开头,提契下文:或于句子中间词意转折处,转接过渡,联合前后语意。

所谓领字,就是指在词句的开头,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的字。这样的字,就是领字,在句中起着领起下文主句的作用,极为重要。

当然也不是所有词牌都有领字,如《西江月》、《鹧鸪天》、《减字木兰花》等。

有些词牌,其格律要求必须在某位置是领字,领字有一字领、二字领和三字领。领字句也是词家独创,是在词体上与近体诗的一个明显的区别。领字只在楹联中词中、赋中出现,元曲中很少有,而律诗中是绝对没有领字的。

领字又名虚字、领句、领调、领格字、豆字按照前人的解释,整句为句,半句为(读音:豆) 

读,为什么读豆?

这是古时人们用字或读音时的通假习惯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如:

单字领字又名一字豆
二字领字又名二字豆
三字领字又名三字豆

“领字句”或“一字豆”的意思是读句子第一个字的时候须稍作停顿,用以带出下文,一字领多用去声,较少有上声和入声,没有平声。组成二字领、三字领的字就有平声了。

因为词是依附于音乐的抒情诗体,必须讲究一个字的平仄阴阳,而去声字尤其居在关键地位。去声字,激厉劲足,它的腔高劲足,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尤其是长调词特别讲究铺叙展开,更讲究艺术,为了使词,疏密有致,神韵天然,常用去声字进行转承。凡词在对偶处,结构都比较密,读的时候,有一气呵成之感。而用领格字处,都较疏,读的时候呢,便觉有自然的顿挫。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之妙。因此说,领字句这种特殊句式,仍然是音乐赋予词体的。

2.从功能上看,领字句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1)合乐(yue)功能  

一般认为,令、引、近、慢是乐曲体制的划分。小令是不用领字的,引、近也罕用领字,只有慢词长调才广泛使用。张炎《词源》日:“慢曲不过百徐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顿、小顿、大住、小住、打、捎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稿木,据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令曲节拍分明,体制单一,而慢词所依据的慢曲节奏舒缓,旋律曲折多变,这种曲折变化需要有种迟留伸延的唱法,于是,以弱引强,重板轻起等调式便流行开来,领字也便由此而成为一种定式。

领字起源于词乐声腔的需要,是依声填词的产物。《左庵词话》曰:“词最忌板,须用虚字转折方活。如任、看、正、待、乍、怕、总、向、爱、奈、似、但、料、想、更、算、况、怅、快、早、尽、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念、甚、倘、便、怎、惩等类皆是。学者不晓音律,但谱一词,自唱数遍,觉有生硬,哑而不响,平侧不顺之字,屡屡易之,以求其谐。久之亦暗与音律自合”。蒋哲伦先生在《论“领字”及其与词体构建的关系》文中以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为例,进一步论述:“这些旁谱中,每个领字都注有一个独立的谱字,这意味着领字在乐谱中应该占据着一个独立的音符。今人杨荫浏、阴法鲁著《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将十七首工尺旁谱破译成五线谱,其中四拍子的乐章里,领字通常位于一小节的后半部分,即第三、第四拍,或单落在第四拍上,构成一节中的弱拍,并引起后一节开首的强拍。”如“过春风十里”句,在乐曲中“过”属于第四拍弱拍,“春”属于后一节的第一拍强拍。这样以弱引强,重板轻起,与语句表达上领字起提掣作用、领起并突出下文的实字是同样原理。”
    2修饰功能

从文学语言方面而言,领字,在唐宋词中有,提携下文或承上启下的功能。

沈祥龙《论词随笔》中说:“词中虚字,犹曲中衬字,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全赖虚字灵活,其词始妥溜而不板实。”意思就是说,词中的虚字,就好比是曲中的衬字,承前启后,全凭虚字的灵活,这样呢,才使词顺畅而不太实,大家都知道,诗词太实,就缺少了灵动性。

由于慢词,篇幅较长,语言的表现力,比小令有了很大的增强可以不必按照 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来展开叙述。而使用转折、跳跃、回想等方式,打破时空的界限将虚与实、今与昔、此与彼交织相问使表情达意功能更集中、更强烈因此,领字用来提掣一组分句(掣chè--(动)拽;拉),将一串互有联系的意念,连缀起来,使情感的表达,达到更大的密度和深度。同时,领字还可以关合上下两层意思,以显示时空的推移和转换,这个是修饰功能。

3)传情功能

在已统计的虚词当中呢,有大量表现情感的、有实义的动词担当领字。比如:

想、念、忆、恨、恐、望、思、怅、叹、记、惜、怨、愁、爱、怕、因念、追念、谁念,自念、又恐、最惜、可喜、追思、遥想、追想、犹记、犹恨、至今想、每追念、最可惜等。

这些虚词呢,极大方便了,叙事因素在词体中的表达,但词体中的叙事是包裹在虚拟化、情绪化和意念化的氛围当中的,除此以外呢,还有介词、代词、助词、系ji词、副词、连词、感叹词等等,构成的虚词,则是词人情感的旋律演变,这些虚词点缀在词体中,虽使词人抒情,随事而发,但事多若隐若现,这些叙事因素的模糊,往往演化为今日与昔日、现实与梦境的对比模式。
    如此浓缩的时间对比,实际上是词人心事感受的演绎,是对往事的情感回味。

领字是词体特有的语法现象。它在赋予词体独特表象的同时,更揭示出词体在句法上的独到之处,领字中固然以虚字为多,但也不全是,也就是说,不全是这样的,也常会用到一些动词。

①在词中常用作领字的单字:

任、正、待、乍、总、奈、似、但、更、况、怅、快、早、尽、嗟jiē、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甚、也、须、又、尚、恁nèn、旦、纵、渐、怎、向、对等等,数量相当可观。

    动词有:念、记、问、想、算、料、怕、看、漫、爱、恨、望。

   ②用二字作领字的常有:

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拚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但知、休说、休念、况且、将次、只是、未省、还见、几度、浑似、犹是等。

③用三字作领字的常有:

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不堪、更那堪、那更知、谁知道、君知否、君不见、君莫问、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拚负却、空负了、要安排、嗟多少、怎奈向、终不似、不如向、更能消、又还是、又却是、便纵有、莫不是、似这般、算而今等等。

这些领字。不用费心思记住,填词时查取合适的就是,领字一般是唐宋时的口语。虽然是口语,但毕竟相隔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我们今天读起来还是有点生疏。如果有人问,领字是否可用今天的口语呀?
我想,也不是不可以。但是:

第一,一字领您谨慎用。因为单字的意思古今没有多少差别,古人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咱们就不要另辟蹊径了。

第二,使用二字领、三字领的时候,你即便要用现在的口语,也要做到“用今如古”。也就是今天的口语,古言的方式。
    第三,要雅,粗鄙浅陋的口语不要用。

归纳:领字句具有三种功能:

合乐(yue)功能修饰功能传情功能

3领字句除具有三种功能外,根据不同情况,又分为领一句、领二句、领三句几种类型。

1)以一字领单句,如:
柳永《雨霖铃》:对/长亭晚。这里的“对”; 

秦观《八六子》:念/柳外青骢别后。这里的“念”;(骢cōng-(名)青色与白色夹杂的马。)
    这种以单字为领字的句式,其领字又被称为“一字豆”。注意,“一字豆”说的是这个领字,不是这个停顿。

2)以二字领单句的,如:

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这里的“休说”;(脍kuài--把鱼、肉切成薄片)

李煜《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的“恰似”,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只有李煜在《虞美人》中用了领字,其他人的《虞美人》基本都是45句式没有用领字。)

3)以三字领单句的,如:

何梦桂《念奴娇》:更消得/风雨几番零落。更消得

cháo补之《摸鱼儿》:最好是/一川夜月流光渚zhǔ。最好是

这种领单句的句式,是领字句中运用最普遍的。

(4)此外,还有领两句、三句甚至更多的句子的,

一字领二句的

陈衍《扬州慢》:已/ 全家儿女,片帆来挂荆门。已,这个是上声。
秦观《望海潮》:有/ 华灯碍月,飞盖妨花。有, 这个也是上声
青衣《月华清》:正/ 关山此夜,断肠芳影。正, 去声。
一字领三句的

周邦彦《忆旧游》:渐/ 暗竹敲凉,疏萤照晓,两地魂销。渐,去声;
一字领四句的

/ 雾帐吹香,独怜奇俊;露杯分酒,谁伴婵娟。(史达祖《风流子》:)

/ 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出,朝露漙漙tuán。(苏轼:沁园春

/ 一川冥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周邦彦:风流子)(霭ǎi-烟雾)

/ 骢马钿车,俊游何在;雪梅蛾柳,旧梦难招。(张翥:风流子)(zhù (cong)
    正/ 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新月初笼。(辛弃疾:沁园春)

这些是一字领四句的。

通过以上的例子,总结一字领:

一字领二句的句法,在词中最为常用,如果这二句都是四字句,最好用对偶句;

一字领三句的句法,这三句都是四字句,这三句中,最好有二句是对偶句;

一字领四句的句法,这四句,是四个四字句,一般是隔句对。也就是扇面对。(5)两字领

二字领二句的
柳永《笛家弄》: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未省(xing);
沈祖芬《霜叶飞》:休记/到死蚕丝,他生密誓。——休记;
二字领三句的
张孝祥《念奴娇》: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应念
三字领二句的
李清照《永遇乐》:不如向/ 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不如向

北宋·晁补之凤凰台上忆吹箫 其一 》:又正是/梅初淡伫,禽未绵蛮。——又正是
三字领三句的

秦观《八六子》: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怎奈向
    三字领三句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领字句在词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起着调节语气、节奏以配合乐曲歌唱的作用。同时呢,又限定着词意的表达。特别是由于领字呢,都在一个句字之首部,在乐曲上又是一个乐句的开头,因此呢,选用恰当的领字,往往能产生使词章更加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二、领字的应用

为了使词合乐而又生动,在词中需要安排领字递进或转折。尤其是慢词长调,更不能缺少虚字衬豆。一些词牌中,某些位置指定要领字格,更需要衬豆之字。
领字一般都用虚词或动词。当然实词中也有动词用于领字,所以这里这样说,只是为了方便,语法上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动词呢,也就是实词里边的。
    领字一般都用虚词或动词。

如:

北宋·柳永《满江红》,下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北宋·柳永《八声甘州》上片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下片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方千里《琐窗寒》其四冶游时节,融怡天气,异乡愁旅。”,下片聚散悲欢,岁常十五。
    南宋·吴文英《新雁过妆楼》其一·夹钟羽, 下片煞尾句,“行云远,澹蛾人在,秋香月中。

北宋·张先《好事近》好事近 其一 和毅夫内翰梅花(1067年)上下片最后一句首字为领字。北客一声长笛,江南先得。”,“留取大家沈醉,雨休风息。

北宋·王观高阳台上片: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北宋·柳永临江仙引 其一 上片:暮山横翠,衫残叶飘黄。

北宋·王观江城梅花引下片:此情,家万里。

还有好多的,这里需要同学们课后去找出来!

领字格是词句中一种特殊句子结构,领字就是去声或者入声、上声的(zhong)读音节。领字格大多出现在五字句中(领四字句)。
    前面我们介绍北宋·柳永《满江红》,下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纵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其中”、“便是领字,这样的句子格式为上一下四。
    此外,八字句中领字必然为上一领下七的结构,第一个字为领字,如柳永《八声甘州》的首句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句前的“对”字领面的潇潇暮雨洒江天是经典的一领七的八字句式。

九字句领格则为上二领下七格式,如李煜《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都是这种领格的经典句式。自是、别有、恰似

大家还记得第八课我们讲到词的句子,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至六七八九字,要是我们一味的往句子里堆垛实字,势必读的不通,要是用虚字来调节,就会灵活,柔美很美。长调词呢,篇幅较大,如果没有领字作衬,则读不成文,也不能使词,通体灵动。而短令词中呢,则要加以,审慎而用。
    领字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转承结合,起过度或联系作用的字。它的位置在句首。
    在查看词谱的时候,如果遇到以下几个格式,就要考虑这个地方,是不是有领字:

①仄声字打头,而且是不可变通的;

②比下句多一个字,去掉这一个字,在平仄上正好与下句对偶;
③去掉第一个字,后面的句子是五言或者七言诗句的格律。

在这三个方面要格外注意,考虑。总之,当遇到某一句话的头一个字是不可变通的仄声字的时候,你就要做考证,可不敢随意的,按照平仄填写。
    注意哈,以下两字类举例并不是领格。

试问

陆游《桃源忆故人》“试问岁华何许,芳草连天暮”;
程垓gāi《芭蕉雨》“试问道、肯来么,今夜小院无人,重楼有月”;

吴文英《声声慢》“试问知心,尊前谁最情浓”。

②莫问
赵长卿《满江红》“莫问傍人非与是,手儿但把心儿托”;
刘克庄《水调歌头》“莫问浮云起灭,且跨刚风游戏,露冷玉箫寒”;
晏几道《浣溪沙》“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
③莫是
辛弃疾《丑奴儿》“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吴潜《疏影》“莫是冰姿,改换红妆,要近金门朱屋”;
张炎《三姝shū媚》“莫是孤村,试与问、酒家何处”。

这里的试问、莫问、莫是都是主句的成份,不过恰好与二字领相同而已。
句子开头差不多的一字、二字、三字是不是领字,这就需要咱们审词牌的时候认真领会和理解了。

领字是起提挚chè一组分句,将一串互有联系的意念连缀起来,使情感的表达,达到更大的密度和深度。领字还可以关合上下两层意思,以显示时空的推移和转换。

注意,我们一般用虚词和动词来担当领字。但不是所有的虚词都是领字,必须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转承结合,起过度或联系作用的字。它的位置在句首。

从“虚字”和“领字”的概念来说,还是有些区別的“领字”在於其用途,即用在句首引领一句或一拍,而虚字可以指词性,也可以指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甚至可以是指该字词用在句中词中的情感感觉。是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而具有一定语法意义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等。但是两者也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当虚字用在句首時,它往往在音韵上单独成节并引领下文,这時候,虚字就是领字。
  三学习词牌《清商怨》

1. 介绍词牌

 古乐府有清商曲辞,其音多哀怨,故取以为名。周邦彦以晏词有“关河愁思”句,更名《关河令》,又名《伤情怨》。

2. 格式 

《清商怨》 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晏殊 

此词前段起句七字,赵师侠词二首、周邦彦词一首皆同。按赵词前段起句“亭皋霜重飞叶满”,“飞”字平声。又“江头伊轧动柔橹”,“柔”字平声。第二句“听西风断雁”,“西”字平声。第三句“閒凭危阑”,“閒”字平声。第四句“波间自容与”,“自”字仄声,“容”字平声。后段第一句“岸蓼汀蘋无绪”,“岸”字、“蓼”字俱仄声,“无”字平声。第二句“误仿佛征帆几点”,“几”字仄声。晏几道词后段起句“回文锦字暗剪”,“锦”字仄声。方千里词第二句“度寒食禁烟须到”,“寒”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周、沈二词。

正格:

关河愁里望处满 渐/素秋向晚 
平平平仄中中仄韵仄中平中仄韵
雁过南云 行人回泪眼 
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中仄韵
双鸾衾裯chóu悔展 夜又永 枕孤人远     

中中中中        中仄韵仄中中读中中中仄韵
梦未成归 梅花闻塞管 
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仄韵

清商怨 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晏殊

平平平仄中中仄韵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中仄韵

中中中中中仄韵仄中中读中中中仄韵

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仄韵

清商怨·关河愁里望处满

宋代:晏殊

关河愁里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裯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       

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晏殊的清商怨是这个词牌的正格,我们作业要按正格来填写。

3.别体

咱们继续看《清商怨》例词,注意领字和换头。

格二 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周邦彦

枝头风信渐小 看/暮鸦飞了 又是黄昏 闭门收晚照 

平平平仄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韵

江南人去路杳 信未通 愁已先到 怕见孤灯 霜寒催睡早 

平平平仄仄仄韵仄仄平读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仄韵

此词起作六字句,晏几道、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词,皆与此同。但此调前段第二句五字,例须上一下四句法,晏、赵、方、杨,莫不皆然,惟陈允平词“篱菊都荒了”小异,不可从。

这首小令呢,它是悲秋之作。声潇潇,却无鸿雁传书,期盼落空,寒意逼人。写夜深人去,惟孤灯作伴,以酒浇愁愁更愁,漫漫长夜孤苦难。

格三 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沈会宗

城上鸦啼斗转 渐玉壶冰满 月淡寒梅 清香来小院 

平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仄韵

谁遣鸾笺写怨 翻锦字 叠叠和愁卷 梦破秋笳 江南烟树远 

平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读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仄韵

此与周词同,惟后段第二句八字异。“谁遣”,坊本作“谁遗”,今照《天机馀锦》改正。或云“遣”字亦短韵。

(笳jiā-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4.例词

例词1清商怨 葭萌驿作(宋·陆游)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xing)。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例词2清商怨(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谁谱凤箫新怨。又玉楼春晚。分付凉蟾,画相思一点。
料得翠扉双掩。回文句、字字和愁剪。镜里眉山,比天涯更远。

5.要点

关河愁里望处素秋向

雁过南云,行人回泪

双鸾衾裯悔。夜又永、枕孤人      

梦未成归。梅花闻塞
我们看第二句: 

/素秋向晚。渐,就是领字它与下阕的夜又永三字对应,作用于后面的四个字。并且给再后面的两句定下了一个基调。但夜又永三字却不是领字下面这几首也是一样。清商怨是仄声韵,上声、去声都有。入声的不多。
    大家注意看哈,这首词上阙开头(起拍、起句)是:
    关河愁里望处满。渐素秋向晚。七言加五言。而下阕开头(过片、换头)却是:双鸾衾裯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六言加 上三下四的一个七言。夜又永后标注一个“读”字,此处是断句处,需要停顿的。在双调词中,这种在句数、字数、句子结构上不同于起句的过片,叫做换头。由于很多双调词牌的过片不同于起句,是这样的换头,因此,过片又叫换头。
    关于类似于换头这样的术语概念,内容很多。比如换头是增字还是减字,把一句破成两句还是两句并成一句等等还有令、引、近、慢等等它们是已经成型的东西,我们今人不得改动、不容变通。

归纳总结:这首词4个要点

1领字,第二句五字句句式是上一下四的句式,要求有领字。

2第六句七字句的第三字处有顿,上三下四的句式。不是韵字,不是领字,也不断句。

3换头,注意这个不是吕调,过片的时候句式和发端不同。

4)要注意第五句句式比较宽松,要注意平仄。

本讲提纲:

一、介绍词的领字

二、领字的应用

三、学习词牌 《清商怨》

今晚的学习内容就这些,下面布置作业:

巴蜀学院词班第12作业:
依正格填写《清商怨》一首,《清商怨》的内容都是含淡淡的愁,题目自拟,韵部自选。

词谱:清商怨 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晏殊

平平平仄中中仄韵仄中平中仄韵

中仄平平句中平中中仄韵

中中中中中仄韵仄中中读中中中仄韵

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仄韵

词例:清商怨·关河愁里望处满

宋代: 晏殊

关河愁里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裯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       

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晏殊的清商怨是这个词牌的正格,我们按正格来填写。

评阅要点:

1 平仄格式 用搜韵来检查作品的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注意:第六句七字句的第三字处有顿,不是韵字,不是领字,也不断句。
2 句式7545,6745

3领字上阕 第二句的五字句句式是上一下四的句式,要求一字豆领字

4平仄:要注意第五句句式比较宽松,要注意平仄

5对偶 此词牌没有对偶。

6换头注意 这个不是吕调,过片的时候句式和发端不同。

7韵:八句六仄韵。注意,第六句第三字处有顿,不是韵字。

8重字没有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清商怨》这首小令不能有重字。

9内容多含淡淡的哀怨。

10脉络是否清晰

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到这里。

附:常用领字大全

【一字】:

正、但、待、甚、任、只、漫、奈、纵、便、又、况、恰、乍、早、更、

莫、似、念、记、问、想、算、料、怕、看、尽、应。

【二字】:

迹将 却将 莫非 何须 只须 须知 须念 还须 即此 如此 居然 自然 但看 但闻 但得 但愿 记得

不忘 恍如 不妨 何不 也算 看来 不觉 切莫 岂料 总合 更兼 只要 只将 只是 只期 只余 若是

已是 不是 便是 又是 云呈 况是 哪怕 那堪 此日 当年 尚待 依旧 自思 自愧 且把 莫把 未省

休说 无怪 休辞 岂惟 没道 未必 何必 何况 安得 纵使 试问 试看 敢向 不堪 犹觉 却忆 未闻

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拚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

【三字】:

最难忘 最可怜 最无端 最堪怜 最妙处 最好是 只赢得 只落得 只留得 只刑得 写不尽 望不断

流不尽 看不尽 禁不住 赏不尽 全不念 君不见 只不过 倒不如 哪管他 休沦他 谁管它 且任我

才领得 好领取 莫辜负 都付与 且探寻 且看那 请看那 放眼看 扰想见 犹剩得 犹记得 再休提

再休说 再休管 无怪乎 又还是 又何妨 无非是 又谁料 又准知 又添得 又何必 又奚必 更能消

消受得 更何须 何须问 况更有 更有些 应有些 正有待 待他年 看今日 回溯那 更忆及 忆几番

听几番 怎脱去 怎抛却 怎识得 便怎地 岂徒览 切莫要 说什么 皆因是 可直作 看破那 还须要

未曾闻 唯此地 都幻作 尽收归 焉能免 要争个 安排着 才觉出 有多少 休忘却 莫不是、 都应是、

又早是、 又况是、 又何妨、 又匆匆、 最无端、 最难禁、更何堪、 更不堪、更那堪、 那更知、

谁知道、 君知否、 君不见、 君莫问、 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 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

问何事、倩何人、嗟多少,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拚负却、空负了、要安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词第9讲
第八讲:词的领字格及词牌《减字木兰花》释义
诗词讲坛 词的句式
诗词入门十八讲(5--8讲)徐宜恭/作
《鹧鸪天》词牌解析及写作指南
词的一些小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