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拉关系,进入社会第一课?


事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自身的能力
是吸引别人主动联结的基本保证

上大学时,很多人就喜欢对学弟学妹以过来人的身份传经授道:要多参加社团、要多出去交流、要多认识人、要早早拓展人脉,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好处...
早些年间,还能看到一群乳臭未干的小伙子小姑娘,愣是往成熟了打扮,参加或组织各种社交活动,以示他们融入社会的决心。
有一句话始终很受大众的推崇:“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认识的人越多,好像就离成功越近。为了成功,每个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经营社交,认识更多的人,并把这些人纳入自己的关系网,精心维护。
各个大学热衷于办的各种MBA、EMBA,反正是我搞不懂的各种BABABABA,充斥于线上线下,读这些BA的不乏大量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这更加重了很多人对关系学的顶礼膜拜。

更是有大量的成功学类的辣鸡鸡汤书,无不充斥着各种投机、算计,什么混对圈子比什么什么重要,好像人生的成功就在于认识什么人什么人,也不想想,你,凭什么能得到人家的大力帮助,能力、财富、无比聪明的头脑还是什么?
拉关系就能让你成功么?大量的研究和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拥有许多高层次的强关系而获得了可预见的成功。

1973年,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发表了论文《弱关系的力量》。他对居住在波士顿近郊的经理、技术人员和其他的专业人才如何找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人们都认为关系比简历更有价值,特别是当两份简历没什么明显差距时,有关系的人在竞争中优势更加明显。但格兰诺维特在调查中发现,真正起到作用的关系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经常见面、彼此熟悉的“强关系”,而是平时很少联系的“弱关系”,即所谓的“路人甲”。在依靠关系找到工作的群体中,只有16.7%的人能经常见到工作的介绍人,他们每周见两次面,55.6%的人则只能和介绍人偶尔见一面;另外27.8%的人甚至一年都见不到介绍人一次。就是这些相对陌生的关系,帮助他们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格兰诺维特因此得出结论说:“大多数你真正用到的关系,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人。他们未必是什么大人物,也许是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老同事、某次聚会有一面之缘的人,甚至是你根本不怎么认识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不在你现在的社交网内,但他们却在某些重要时刻对你提供了关键的帮助。”

格兰诺维特的观点对后来的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交理念。每个人都有需要一份好工作的时候,为何平日精心维护的强关系在这么重要的时刻失效了?这是因为在由强关系构成的社交网中,人和人的相似度较高,收入、阶层、视野和想法都是很接近的,很可能每天都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彼此拥有的信息是重复的,传播的范围也受到社交网的局限。你不知道哪儿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他们往往也不清楚。
弱关系则不同。由于弱关系通常是你固有的社交网之外或处于边缘位置的人,他们能够为你提供新鲜的信息,你们之间的联系经过了比较长的社会距离——也许会有数个枢纽和中间人,把不同的社交网连接起来,为你打开了一扇连接外面世界的通道,你就能获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包括某个高薪酬的职位。或许碰巧对方有一个朋友就是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
阿尔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aszlo Barabasi)是《链接:网络新科学》(Linked:The new science of networks)一书的作者,他对人际网络的特点进行了研究。阿尔伯特认为,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种符合幂律分布的网络——他称之为“无尺度网络”。
阿尔伯特认为,这个关系网络呈现出五个特征:(1)六度分隔理论。任何两个不认识的人之间都可以建立联系,最多只需经过六个人的传递。(2)中心节点和辐射式连接。我们作为这个网络的中心节点,对外分别拥有强连接和弱连接两种形式,前者属于近中心区的强关系,后者是边缘区域的弱关系。(3)符合幂律分布原则:80/20规则。即二八法则:关系网络中20%的节点建立了整个网络80%的连接,其他80%的节点占有了20%的连接。(4)强者愈强(富者愈富)。阿尔伯特的无尺度网络对于“优先原则”和“增长原则”给予无限制满足,越早加入网络的连接,增长就越快。当你拥有更多的连接节点时,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连接,进而无限扩容下去。显然,这是有边界的强关系社交网做不到的。(5)胜者通吃。在第四特征的推动下,一个优秀的节点必然能够脱颖而出(拥有最强的弱关系库的人),占有和支配最多的资源,达到胜者通吃的效果。
太熟没用?至少有些研究得出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现象。
越是富人,就越容易跟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进行联络。
弱关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际公关学”,而是“信息传递学”。
现在,我们生活中大量地使用手机,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社交中的一个活跃分子。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链接到世界各地的任何一个陌生人,并通过这种方式加固自己的强关系。但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仍然没有意识到弱关系所携带的高价值信息。人们的双脚迈进了以弱联系为主的信息社会,大脑却继续停留在熟人社会。
要想知道得更详细?请阅读这本书《路人甲:99%的社交红利来自那些意想不到的人》,这本书虽然不尽完美,但是书中写了大量的干货,对于启发人们的思想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并且,这本书不那么鸡汤。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其中吸取一些营养也是好的。

如果你没时间看书,看下面这三十条定律也是有用的。
附:经营“弱关系”的三十条黄金定律
一、六度分隔理论:我们和任何一个陌生人所间隔的人都不会超过六个。
二、150法则:我们维持强关系的数量上限一般不超过150个人。
三、二八法则:我们80%的社会活动被强关系占有,但20%的弱关系才是高价值的。
四、熟人无用:熟人网给我们足够的安全感,但也为我们设置了一个不可逾越的上限。
五、1%法则:1%的人制造内容,10%的人传播内容,89%的人享受内容。
六、邓巴数理论:你最亲密的熟人不会超过7个人。
七、滚雪球效应:有效的弱关系联结会引发积极的“滚雪球效应”。
八、能力是基础:我们自身的能力是吸引别人主动联结的基本保证。
九、随机法则:每一个人都可能随时与你建立弱联结,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十、好奇心法则:要对外面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拓宽自己的视野。
十一、分别满足法则:努力在社交中实现分别满足,而不是等价满足。
等价满足是我们在社交中最忌讳的做法,因为“等价”的本质是功利的,完全看对方的价值决定是否跟他交往。等价满足的逻辑是这样的:我为你贡献了20元,你就不能只回报我19元;你想换取点什么,就得拿价值相等的东西来交换,然后我们才能互相满足。
十二、信息法则:弱关系社交中最重要的是信息,而不是沟通的技巧、
十三、定位法则:在社交价值链中,理性地找到自己的坐标。
十四、优势法则:发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并且强化这种优势。
十五、金钱定律:不要用钱买路,要让金钱在社交中居于最不重要的地位。
十六、分享法则:交流、分享和聆听是扩大弱联结的最有效方式。
十七、无私法则:要努力让自己的付出多于回报,成为一个无私的人。
十八、规划法则:为自己的弱关系目标设定合理的规划,制订一份长远的计划。
十九、勇气法则:不要害怕被拒绝,要大胆无畏地与人们进行联系。
二十、尊重和坦诚法则:尊重带来好感,坦诚胜过一切。
二十一、不求甚解法则:不要试图完全了解我们的社交对象。
二十二、权威法则:认识你的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并想办法与他建立弱联结。
二十三、陌生人定律:要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于联系那些“完全陌生”的人。
二十四、活跃法则:在社交网的内外两个世界中,都努力提高自己的可见度和活跃度。
二十五、跟进法则:对已经结识的关系,如果你不跟进,则毫无意义。
二十六、领域法则:要分配自己的时间,去结识不同领域的人。
二十七、动机法则:要在交往中迅速发现他人的动机,做到先知先觉。
二十八、传播法则:做一个可以为他人传播知识、带去优质信息的人。
1.在财富和人际关系都还不多时,就去传播知识。2.在知识不够丰富时,就去成为信息的中转站。3.在传播信息时,要懂得如何加入、提供我们自己的内容。4.在链接到弱关系网络中时,要学会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塑造自己独特的魅力。
二十九、参与法则:在参加各种社交俱乐部时,要争取使自己拥有主导力。
三十、真实法则:让自己真实而踏实地对待每一天,是我们能够受人欢迎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沟通策略:经营好“弱关系”给你带来更多的社交红利
大自然的法则
成年人社交的陷阱有多深,体制内高手都懂的处世法则,跟领导关系再好
还在说“二八法则”,现在是“一九法则”啦!
没有性的异性知己是个伪命题 (转)
与爱建立内在联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