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们:暑假过半,你为孩子兴趣班花费多少?

暑假过半,

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如何呢?

要搁到之前,那肯定是文化辅导占一半。

好在双减来临,孩子终于从假期补课中抽离出来,本以为能过个愉快的假期了。

奈何节奏还是慢步下来,孩子们也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轻松。

学科培训是少了,素质类的兴趣班遍地开花了。

家长们担心自己工作照顾不周、担心荒废了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机、担心别人家的孩子“弯道超车”......

于是,他们将各类培训班为孩子一一安排。

还记得那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吗?

说的是在双减前夕,一位月薪3万的宝妈算了一笔账,一个暑假,女儿去美国游学,还要学钢琴、游泳、英语、奥数、作文……累计花费3.5万。

当时文章一经发布,便迅速引燃网络,人们对此惊叹不已。

而如今,再提及此事,人群中少了诧异。

因为这种情况逐渐成了家长圈的“基本操作”。

昨天,有则“暑假过半家长晒娃账单已花近3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通过博主晒出的相关调查数据,不难看出在文化课之外,家长对于孩子培养特长兴趣的重视。

伴随这股狂热的报班潮,一个巨大的疑团也扑面而来:

兴趣班所学的真就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吗?

不可否认,兴趣确实是激发孩子各种潜能的重要途径,但绝大多数家长都忽略了激发潜能的前提——兴趣,真正的兴趣。

而对于孩子真正的兴趣,真正知晓的家长又有几人。

所谓真正的兴趣,是孩子对某件事物怀揣热情,能够享受其中,也渴望长期性持续性进行。

而伪兴趣呢,是对某一事物有短暂兴致,单纯觉得好玩,但当兴致一过,进行下去的动力也就消失不见。

如果不加区分盲目选择,将兴趣班大采购式包揽,意义是什么呢?

或许有人说“不挨个试试怎么知道是不是这块料,况且技多不压身”。

但技多不压身的背后是孩子娱乐与休息时间被大幅挤压,是孩子无法充分体会假期的乐趣,是孩子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表面上的技多不压身,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家长在报名兴趣班前,不妨给孩子多一些的陪伴,从日常生活中了解下他们的热爱。

或者去上一节体验课,让孩子有切身体会,然后问他是否要报,为什么要报?

在孩子的回答中,明晰他们想学习的动机是什么。

继而根据他们的动机去选择喜欢的课程学习。

而跳出盲目为孩子报大量兴趣班的层面,还有一部分家长做法更为极端。

他们衡量是否要上这个兴趣班的标准从不以孩子兴趣为导向,而是认为越贵、越冷门,就越“高大上”。

比如在乐器方面,有家长认为,古筝、吉他、二胡这些不上档次,钢琴、小提琴学的人又太多不够特别,所以要学就要学一门罕见的乐器。

“物以稀为贵,在兴趣班选择上也是越冷门越烧钱。”一兴趣班老师感慨道。

网上曾流传着一则“兴趣班鄙视链”,据说这个鄙视链每年还都在视情况而更新。

 

一张不大的图,三个鄙视链条,写尽了成年人世界的攀比,却找不见一丁点儿童世界的兴趣。

在这张鄙视链条下,孩子的兴趣班仿佛成了父母眼界、能力的体现。

就如有家长所言:“如果孩子学跳舞、画画,感觉都拿不出手。”

于是乎,“疯狂”的家长们不再顾及孩子的精力与意愿,给他们安排种种“高大上”的兴趣课程。

可兴趣班,归根到底是“兴趣”,它的主体是孩子,讲究的是孩子自己的意愿和选择,而不是家长。

兴趣班鄙视链的出现,不仅让家长反客为主、悖逆了兴趣班的本义,也加剧了本就焦虑的育儿心结。

甚至有人以此总结出兴趣班不是在培养你的孩子,就是在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所以兴趣班不仅要上,还要上那些“拿得出手”的课程,否则等于白学。

在兴趣班“鄙视链”大受追捧之下,兴趣班其余说让孩子选择,不如说是家长在“选择”,与其说培养孩子兴趣,不如说为了家长的脸面。

话说回来,“鄙视链”顶端的科目学了就一定能脱颖而出,就一定能印证“物以稀为贵”?

要知道脱离了兴趣本身,单靠外力催促的机械学习,无论方向为何,大概率都溅不起烂漫的水花。

加之对于稀少的艺体科目,专业师资、教学水平等方面也相对薄弱,很多时候也只是图个“噱头"。

可能这个“噱头”换来了家长脸上的荣光,满足了作祟的攀比心,但孩子呢,他又学到了什么?

如此行事,只会压抑孩子的天性,限制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同时,也会使得孩子埋怨家长,撕裂亲子关系。 

孩子虽小,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热爱,作为父母,对于他们的培养,我们绝不能被盲目跟风,要去慢慢沟通、观察,去寻找一条适合幼小的他行走的路。

还记得位“父承女业”的爸爸吗?

女儿爱涂鸦,满屋子乱画。

这位爸爸并没有呵斥她的行为,而是将女儿随手画下的作品,光明正大“抄袭”后再创作,然后分享到到社交平台。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介绍,都标明了是第几次“抄袭”。

在走红后,对于这个爱画画的女儿,他说在发现女儿对画画有感兴趣后,自己和爱人并没有送她去美术班,只是提供给孩子尽情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在她创作时从不干扰。

并且,夫妻俩经常对女儿的创造赞美连连,总告诉她她是一个画家,她的画作多么多么出彩。

就这样,在爸爸妈妈的呵护和鼓励下,女孩心中那颗热爱画画的种子茁壮成长。

每天回家都会投入天马行空的创作中,也正是在绘画的世界里,小姑娘成长得愈发优秀。

“技多不压身”?

但五花八门的兴趣班,会掏空了家长的钱包,会榨干孩子的精力,让他们越学越杂,越杂越乱。

“物以稀为贵”?

但所谓“上得了台面”的兴趣班,没有兴趣的灵魂,再高大上的类目也不过“绣花枕头”。

兴趣班,不只是培养孩子兴趣的地方,它还告诉我们对待孩子的兴趣要怎么做?

“养”兴趣,是静待花开式的培育;

而“练”兴趣,是虎爸狼妈式的痛苦。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livelihood/show.php?itemid=38535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贝克汉姆也给女儿报一堆兴趣班,孩子的兴趣班怎么选你知道吗?
“秒杀”孩子童年
关于兴趣班的6问6答
多少孩子掉进了“培养兴趣”的坑里,错过人生
揭秘:两拒北大数学系,选择清华姚班的学霸合肥一中马晓阳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演得了英语剧,飚得了英语Rap,因为父母做到了这三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