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弘一法师:年少沉迷“男欢女爱”,爱的尽头是慈悲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01/

一百多年前,有一位翩翩世家公子,他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在多个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和名声。

可他却在人生最鼎盛的时期,一朝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从此再也不参与名利纷争,一心向佛。

有人说他生而自由,有人说他薄情寡义,纵使后世万般评说,也不能抹去他给世界留下的精神财富。

那年他的日本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来到杭州灵隐寺,想要劝他回归家庭,但是大师毅然决然皈依佛门,他只留下这样一句话:放下你,非我薄情,只为找寻慈悲的人间大爱。

对他而言,爱是什么?爱便是慈悲。

他,李叔同,后人敬仰的弘一法师。

02/

时间回溯到上个世纪,1920年10月弘一法师离世。

离世前弘一法师嘱咐道:在自己卧榻的四角都放上一碗水,以免有些蚂蚁昆虫爬上来,在火化的时候受伤。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怀有慈悲之心,大师之心可见多诚。

身旁矮旧的茶几之上,是他在弥留之际写下的四个字:悲欣交集。

悲红尘俗世欲念之苦,欣内心世界自在安然。

这是弘一法师此生对自己的评价。

03/

李叔同出生于1880年,父亲李筱楼也曾是朝廷官员,后因为不满混乱不堪的朝政,开始辞官经商,主要经营当时两大产业,银号和盐业。

出生于商贾之家的李叔同并没有染上市井之气,可能由于父母都是佛教徒,加之家风比较良好,李叔同从小便聪明好学,是当地有名的才子。

15岁便能写下: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入草上霜。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胸怀,不执著于身外之物,这样的心性也让李叔同拿到了国内多个第一的头衔。

他,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的文化先驱者。

他,精通乐理,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还是国内第一个使用五线谱作曲的人;

他,是第一个在国内推广“乐器之王”钢琴的人,他也是第一个引入西方乐理的音乐奇才。

他,是第一个开创中国话剧先河的人。

他,是中国油画的奠基人,第一个敢于聘请裸体模特教学的人。

......

关于李叔同,他有着独特的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胸怀救世的精神,为天下人做了太多太多。

有人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接近完美的人。

04/

禅宗大德虚云和尚说:弘一大师,未出家前,固世所称为翩翩俗世佳公子者也;及既受具,诸缘顿息,灵顶赤足,动止循律,以身作则,追导师之芳踪,振坠绪于末造,影衾无愧,明德在躬,令闻四溢,海宇从风。于是世之知大师者,无不知有戒法;敬大师者,无不知敬佛法。荷担如来家务,师非其人欤!

作家林语堂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

就连大家熟知的周树人先生,都以拿到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喜不自禁。

周总理:你们将来如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

梁实秋: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朱光潜:弘一法师是我国当代我所最景仰的一位高士,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若是说谁对弘一法师的评价最为准确,我认为还属他的学生丰子恺。

丰子恺曾说:老师的一生,活得像一个人。

这是极高的评价,做人当如弘一法师。

05/

弘一法师的人生经历,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究,他是如何与佛法结缘的,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遁入佛门的。

当时的社会环境发生的种种事情,对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面对死亡,李叔同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就是津门首富李筱楼病逝。

那时的李叔同并不明白死亡的意义,诸多高僧在院内朗诵《金刚经》,李叔同在潜意识中已然与佛结缘。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为李叔同父亲操办身后事的是晚清名臣李鸿章!李家的名声,可见不一般。

父亲去世后,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都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命运的齿轮不由得推着他向前,一步一步地在他注定的道路上前行。

快到弱冠之年,李叔同十分崇拜梁启超、康有为等人,但那时维新变法的失败,这让李叔同深刻感受到了挫败。

年纪尚浅的他心性不够成熟,变开始消极度日,沉迷于声色犬马、莺歌燕舞当中。

李叔同家境殷实,而且为人大方不拘小节,也就有了很多“豪爽”之人与他为伴,身边总少不了文人和名媛,也正是那个时候,他与其他四人号称“天涯五友”。

06/

这样的日子我相信李叔同并不喜欢,不是说人间烟火不好,而是像李叔同这样的人早已看透红尘中的伶人戏子,不过是逢场作戏,多是荒唐苟且之事。

这也是学生丰子恺所说的,弘一法师到达的人生第一层。

李叔同想要寻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想要寻求新的思想,想要寻求内心苦闷的抒发。

25岁那年,李叔同母亲去世,去世前母亲对他说:我没见你真正开心过,如果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李叔同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也进入了自己的第二阶段。

东渡日本,学习艺术,他把生活的苦闷转向了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叔同抛弃了旧时代的束缚,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人也从头到尾产生了蜕变。

那个时期的有志青年,都想着唤醒明智,拯救国家。

李叔同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领域努力着。

回国后,李叔同30岁左右,他开始投身教育事业当中。

作为老师,他不再穿漂亮的洋装,而是一身灰色粗布长袍,黑色马褂,脚踏布底鞋。在学生们看来,他似乎过于严肃和沉闷。

在很多朋友和学生的记忆中,李叔同最鲜明的个性就是他的认真,被丰子恺形容为“温柔又坚韧”。“备课铃响后,我们来到音乐教室,推门进去,第一个惊喜是李老师已经坐在讲台上了。”

上课铃响了,李叔同对同学们深深鞠躬,然后开始讲课。

李叔同便是李叔同,严以律己,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极致为好。

可以说,正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导致了李叔同皈依佛门。

07/

1918年8月19日,大势至菩萨诞辰,他身披海青,脚穿芒鞋,于杭州虎跑寺向了悟法师行剃度礼,赐法名演音,字弘一。

世间哪来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半生风流的翩翩公子,万人敬仰的艺术大师,为了追求人生的真谛,从此遁入空门。

对于法师的皈依,他的学生丰子恺曾经这样解释:

他怎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呢?当时人都诧异,以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门”了。我却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

艺术的最高境界接近于宗教,弘一大师从艺术到宗教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

点个【在看】,与奈叔一同,保持善心做利他之事。

作者简介:奈先生,95后自由撰稿人,寻求比五官更正的三观。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要时刻保持正念,正心,用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在这里你会发现文字的魅力,和一颗充满真诚的心。在这里,你会有一个可以对话的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叔同:半生红尘,半生佛门,他活出了别人的好几辈子
人生欲:殊途同归的鲁迅与弘一法师 (节选)
二十文章惊海内:民国奇才李叔同传奇
李叔同 | 比苏轼走得更远,富贵才华风流后的大境界!
从才子俊彦化身佛门高僧——记民国四大高僧之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的别样人生:一代风流才子艺术大师,出家后终成佛法高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