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同姿势深蹲下肢关节运动与肌肉激活分析

深蹲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作,也是构成运动技能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拾起物品、如厕、跳跃及落地缓冲等。此外,自重或负重深蹲作为提高下肢整体力量的多关节闭合运动链动作,也常用于运动损伤康复以及体育锻炼中;其对肌肉功能、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共收缩及肌肉激活模式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诸多研究证实。

膝关节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屈/伸、回旋活动等;过程中伴随着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复杂的接触和多自由度运动。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腓肠肌是膝关节附近的主要肌群;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 MCL)和外侧副韧带(LCL)和髌韧带是维持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


膝关节的骨性结构

诸多研究分别从膝关节对线、下蹲深度、站距宽度和足尖外旋角度等方面,对深蹲动作中的关节运动学,及肌肉激活进行研究分析,为提高训练效果和保证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于不同下蹲姿势的生物力学差异,却不甚清楚。

一、深蹲动作需多关节共同完成,踝和膝关节的运动相互影响。
日常生活中,全脚掌着地的“亚洲蹲(Asian squat, AS)和前脚掌着地的“西方蹲(Western squat, WS)是较为常见的两种深蹲姿势。
对于踝关节灵活度较差的人群,如部分西方人和关节病患者,完成亚洲蹲有一定难度,一般通过提踵-使脚跟悬空,来达到所需的深蹲深度。
深入分析两种深蹲姿势本身的生物力学差异,例如肌力、脚跟抬起对近侧端关节运动学的影响、肌肉激活模式等;不仅有助于设计某些特定关节损伤和肌无力的运动康复方案,降低因对动作本身缺乏认识,而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对于加深理解两种深蹲的生物力学差异,并为运动训练提供合理建议。
两种深蹲运动学研究示例:

在正式实验中,要求受试者分别完成亚洲蹲和西方蹲,测试顺序随机。动作要求如下:受试者双手前平举,躯干尽可能保持挺直,在3s内完成下蹲动作,直到无法继续下蹲,并在3s内完成站起至身体直立位。亚洲蹲要求始终保持全脚掌着地,而西方蹲要求始终保持前足着地且脚跟抬起。每名受试者各采集3次成功的亚洲蹲和西方蹲数据,每次测试间隔时间30s。

1. 上图显示了两种深蹲动作中,骨盆、髋、膝和踝关节的运动学变化趋势:
① 膝关节弯曲角度峰值时刻,亚洲蹲骨盆前倾,西方蹲骨盆后倾
② 与亚洲蹲相比,西方蹲具有显著较小的髋关节屈角、较大的膝关节屈角、较大的髋关节外展角和内旋角(P<0.05,见表1)
2. 在自重深蹲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内,西方蹲的比目鱼肌力峰值,均显著大于亚洲蹲,西方蹲的胫骨前肌力峰值,均显著小于亚洲蹲(见表2, 3)。此外,两种下蹲动作的其他肌力峰值,没有统计学差异,峰值时刻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两种深蹲对比分析:
1. 亚洲蹲和西方蹲的骨盆和髋关节的运动学,以及踝关节周围肌肉激活模式具有差异脚跟抬起的深蹲有利于激活踝关节跖屈肌群,而并不会对近端肌肉激活模式产生影响。

2. 在下蹲过程中,足跟着地,使人体重心后移,需要增加躯干前屈、骨盆前倾,和髋关节弯曲来保持平衡;同时也会增加踝背屈力矩,即激活胫骨前肌,促进压力中心前移,这是一种平衡稳定的调节方式。
这提示:胫骨前肌无力,或反应延迟的人群,可能不适合采用全脚掌着地的深蹲训练,原因在于:踝关节是构成深蹲动作中,闭链运动的基础;下蹲到最低位时,失稳的可能性增大
3. 全脚掌着地的亚洲蹲,需要近端环节前倾运动,用于补偿平衡控制;而在西方蹲中,充分的踝关节自由度,对于控制重心移动和姿势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不需调用近端环节
西方蹲的胫骨前肌肌力,显著小于亚洲蹲,脚跟抬起的深蹲动作,减少了股直肌和胫骨前肌的活动。

4. 深入比较两种自重深蹲动作的运动学和肌肉激活程度的差异,发现除跨越膝关节处的双关节肌外,比目鱼肌也是对抗胫骨前移的主动肌之一,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和降低前交叉韧带负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亚洲蹲和西方蹲的近端关节运动和远端肌肉激活模式不同。① 在亚洲蹲中,胫骨前肌激活和近侧端关节前屈可能有利于稳定;② 而在脚跟抬起的西方蹲中,比目鱼肌激活显著,且近端关节运动模式不同于亚洲蹲,但两者近端肌肉激活模式相同。

参考文献:
[1]Macrum E, et al. Effect of limiting ankle-dorsiflexion range of motion on lower extremity kinematics and muscle-activation patterns during a squat[J]. Journal of sport rehabilitation, 2012, 21(2): 144-150.
[2]Sriwarno A B, et al. The effects of heel elevation on postural adjustment and activity of lower-extremity muscles during deep squatting-to-standing movement in normal subjects[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08, 20(1): 31-38.
[3]王凡嘉,等.亚洲蹲和西方蹲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和肌肉激活比较[J].医用生物力学,2021,36(05):705-711.
[4]张乐,等.深蹲的国内外最新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医用生物力学,2017,32(06):566-57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起膝关节疼痛的10块肌肉
[转载]下肢生物力学
运动下肢主要关节的肌肉
如何诊断膝关节疼痛呢?(2)
超详细骨折后的康复治疗(二)
上楼梯或爬山膝痛的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