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四方】带你游和顺
userphoto

2022.08.15 湖南

关注
带 你 游 和 顺
文/图   易美文
早春二月,内陆的花儿们还在酝酿花骨朵的时候,位于南国极边的和顺已是繁花似锦了,尤其是油菜花,多数已开始结籽,只有尖梢上还有小部分盛开着,似特意留守着等待我们的到来,由于面积大,所以场面仍很壮观。我们一行五人穿过这一大片开阔的油菜花海,就带着浓郁的花香,投入到古色古香的和顺古镇的怀抱。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市西南3公里处,全镇住宅依山而建,从东向西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山前一马平川全是良田,一条清澈的小河潺潺而过,将良田和村落自然分开。据说该镇原来叫阳温暾,因这条小河更名为“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成“和顺”。
当年朱镕基总理来视察时所题“和顺和谐”的大型镇碑就矗立在镇中部显眼位置,其背面是李瑞环副总理所题写的“内和外顺”四个大字, 皆寓意深远。该地区被火山环抱,居民们就地取材,将火山石用来铺路建房,道路全部用火山石铺成,透气防滑,透水性极好,不过摩擦力大,有点磨鞋底,宅院的石阶也是以火山石堆砌的,虽称不上亮丽,却坚硬无比,极具地域特色。
腾冲自古为我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连接四川、云南、缅甸和印度,和顺则就在“官马大道”之旁,所以自古繁华异常。此地离印度400公里,离缅甸才70公里,村民们早在400多年前就开始“走夷方”了,去缅甸做玉石生意的较多,还有远走印度、美国、加拿大的,华侨广布于缅甸、印度、泰国等十多个国家,是西南最大的侨乡。这里的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汉族文化的精髓。同时,由于他们的先人早年在外打拚,其中不乏成为巨富大贾的,游子们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髓,衣锦还乡之后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所以该镇又是一个“内向型”和“外向型”有机结合体。
这一点,单从建筑风格上就可见一斑。在这里,你不经意间就可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随时感受到江南水乡建筑的柔情蜜意,那是被明代屯边制度召唤来的中原移民在和顺生活的见证;同时,由于受外来文化浸染,随处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有的宅院里还有不少西洋的工艺品,中西合璧的建筑也不少。当然,最多的还是明清古建筑风格浓厚的本地传统民居了,有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就有100多幢,“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比比皆是,依山傍水,鳞次栉比。一座座古刹、祠堂雕梁画栋,威然耸立,各种建筑上的雕刻造型栩栩如生,历经几百年沧桑巨变仍完好如此,确实令人惊叹,怪不得这里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群了。老公是个搞建筑的,他说,第一次看到这样多种建筑风格水乳交融、和谐并存的大型建筑群,真是大开眼界。
作为女人,我则对这里的洗衣亭和贞洁牌坊更生感慨。
镇前弯弯曲曲绕村而过的小河上,散落着一座座古朴美丽的洗衣亭,为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巨大的楸木梁柱撑着宽大的亭盖,飞檐式的青瓦顶,翘角翎脊,四围透风,亭下铺着一道道光滑的石板、石沟、石栏,均砌成“井”字状,旁边还有供人小憩的条凳。远远望去,一座座洗衣亭巍然屹立于河边,象极了男人展开的肩膀和双臂。这是远在他乡的男人们为留守在家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的女人们特意修建的能遮风避雨的洗衣服的地方。
可以想象:每当晴空万里,清清的河水从一道道次第分隔的石板上淌过,白鹅、水鸭们在河中畅游,小鱼在水下嬉戏着,女人们在亭里搅着水儿淘米、洗菜、洗衣,太阳再火热也晒不着她们,凉风阵阵、清水幽幽,那感觉是不是惬意得很;而当雨天,阴霾蔽日,女人虽有一丝自己男人不在身边的惆怅,但看着男人为自己建造的洗衣亭,心里也便暖意顿生、阳光灿烂了。
洗衣亭可说是和顺最独特、最有创意、最温柔的公益建筑了。那些远在他乡的男人们将思念家乡、牵挂亲人的浓郁情素,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其表达爱心的巧妙心思不得不令人折服。
如果说洗衣亭是泪中带笑的建筑,那么贞节牌坊就是血和泪的控诉了。
和顺有民彦曰“有女莫嫁和顺郞,才当新娘便成孀,异国黄土埋骨肉,门口巷子立牌坊。”嫁入和顺的新娘,时刻有成为遗孀的可能,一旦成为现实,按照儒家道德传统及家法,唯有守洁终老。能做得到的女人,在其过世后,族人会为其立一座贞洁牌坊,以彰表其女德。以一生清苦换来的这一牌坊,虽光耀门庭,却不知浸透了多少辛酸和痛苦。在这里,象征着封建礼教、儒家文化糟粕的贞节牌坊并不少,有的还造型伟岸、雕绘豪华,但我不忍细看,因为感觉那上面满写着五个无形的血腥大字:女人的悲哀!
在这里,有我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其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内有藏书7万多册,其中珍贵古籍达1万多册,还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这里学风厚重,那些白天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晚上会来到图书馆的灯下读书、看报,在书海里畅游。
和顺的先人们肯定深知文化知识之于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之意义重大,所以能高瞻远瞩,捐书建馆,这种义举真可谓大智大慧且用心良苦。有此的明智先人,无疑是和顺后人之福,也是和顺地方之福。我想:当下的某类暴富人群,一天到晚挥霍金钱、浪费人生,真应该到这里来见识见识,体味和顺老祖宗的“三观”,接受他们的投资思维和价值取向的洗理,以免让后代和自己一样做钱袋满满、脑袋空空的走肉。
这里,孕育了新中国著名的哲学先贤艾思奇。艾思奇原名李生萱,蒙古族后裔(祖先随成吉思汗征战途中路经云南时定居下来),因热爱马列主义,分别在两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改名。他将哲学化繁为简、由浅入深,是将哲学的通俗化演变为哲学的中国化、现实化的开创者,其有多种哲学著作,是新中国哲学大亨级人物。令我惊奇的是:我的哲学启蒙教材《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由他著作并主编的,而我是在参观了他的故居后才知道有“艾思奇”这个人的,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和浅薄无知而脸红。
这里,是著名的抗战纪念圣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日寇的铁蹄踏上了这片土地,为家保卫国,村民们出让土地、变卖家产自筹经费,用血肉之躯修筑机场和滇缅公路,并先后组建起十几支敌后抗日武装,经历了一场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以英勇不屈的精神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的浩然正气,蔚为国殇!
位于该镇的滇缅抗战博物馆,会把你又带到和顺人民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英勇年代:那一幅幅全民出动修筑机场、抗击倭贼的壮烈画面让人泪奔,尤其是88岁高龄的寸大庆老先生在将军儿子壮烈殉国、家乡腾冲沦陷的当日,在雷打树下绝食而亡、以死昭彰民族气节的壮举更是让人荡气回肠。
——这是一片怎样的热土,孕育了一群怎样忠贞不屈、智勇激进的热血儿女啊!
在这里,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向你讲述着一个奋斗者的故事、每一株老藤都在向你诉说着一段辉煌的历程、每一棵古树都在向你宣讲着一段沧桑时日;在这里,仿佛你在举手投足间就可触摸到和顺那斑驳的岁月和丰厚的历史。
这就是和顺古镇,沉淀着600多年的历史文化,400多年前就“对外开放”,中西合璧,融古汇今,随处可见文物和古籍,不但人文特色浓烈,而且自然造化秀美。
和顺就是这么独特,和顺就有这么迷人。怪不得它被谓为国内第一魅力名镇,被众多媒体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真的值得一来。
作者简介:易美文,一个囿于生活中细碎琐事的俗人,一个工作中爱划大字的粗人,一个年近半百、白发近半的老妪,虽有时会如孩童般天真,为太阳下自己影子的变幻而兴奋;有时也会如少女般多情,望着蓝天上灵动的白云遐想半天。近年受身边文艺中年的影响,开始拾笔抒怀人生。
凤视界平台投稿与赞赏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腾冲和顺古镇印象
和顺古镇的古风古韵
极边古镇侨乡和顺
和顺印象
云南/保山古村落(5)
云南不只是大理和丽江,还有一座600年历史的古镇(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