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间冷暖几蹉跎

人间冷暖几蹉跎



冬天来了,这个令人又爱又恨的一个季节。
因为自幼畏寒,对冬天喜欢不起来,但是冬天,却能让人沉静下来,慢慢地回味过往。
小时候的冬天,总是下很厚的雪,呼啸的北风呼呼地吹过屋顶和树梢,村庄周围的池塘里结了厚厚的冰,屋里的水缸里也结一层薄冰。
当年生于霜降之后的小女孩,本应和菊花一样斗霜耐寒。实际上却生得体弱多病,天一冷就手脚冰凉没处躲藏。每当冬天到来前,早早就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像一只胖胖的蠢笨的小猪。
祖辈是农民的家里,当年穷得连煤也买不起。我记事时家里的正房已经没有了,只有两间小西屋。有一间做饭的屋子,锅台连着炕头,是爷爷和奶奶住的。因为做饭烧柴的余温,夜里睡在炕上身下的褥子是暖和的。
我们姐妹和父母住的另一间小西屋的炕上就没这样暖了。晚上临睡前,在炕洞上烧几把柴草才不至于躺下被窝是冰凉的。很小的时候我的脚总是很凉很凉,母亲纺线做针线倒不出手,就让父亲用手攥着给我暖脚。那时候父亲年轻爱热闹,他把我的脚用棉花包起来,自己就偷偷跑出去和村里的人唱样板戏去了。
有时候我跟母亲住在姥娘家,姥娘喜欢她的大襟棉袄把我揣在怀里,冰凉的小脚裹在她的大棉裤腰里,那是我幼时感受到的这个人间最温暖的地方。
姥娘家也有一盘连着大灶的土炕。灶前贴着灶王爷的画像,年年腊月二十三请下来再换上新的。火炕四周的墙上都被烟火薰得黑乎乎的,我用指甲在上面画出的小鸟和大鱼,一直留在上面很多年。
我上小学的时候,生活稍有好转,开始买煤取暖。那时的交通运输还很不发达,父亲和叔叔大爷们结伴到远处有煤的地方去买煤,他们说叫“推炭”。每人推着一辆胶皮的手推车,从高青一路向南,穿过张店桓台,一直走到到淄川南定一带的煤矿,去时是空车,回来推上那些煤,就沉了,大约有七八十公里的路,当天赶不回,还要在路上过夜。
那么远用推车推回的煤并没有多少,烧不了多久,所以金贵得很,只有在极冷的时候才点炉子。最早我们用的的土炉子是砖垒的,烟道是从炕洞里走,串一圈后再从炕角上的烟囱里冒出去。炉膛里烧的煤也并不是成块的煤,而那种煤粉,要加上粘土再加上水和在一起,用镢头反复搅拌,捣成泥糊状堆在炉子旁,用铲子往炉子里铲,我们高青方言叫它渣(三声)子。点炉子也是个技术活,要先放进软柴点着火,而放点硬柴,然后糊进去渣子,将它慢慢烘干,才能烧起来。要是点不好,就会冒一屋子烟,呛得人直流泪。
晚上睡觉不用火的时候,就糊住炉口,用火柱扎上个小眼,让它保持最小火力又不至熄灭。早上起来用火烧水做饭时,就把上面的小孔捅得大一点,把下面的煤灰扒一扒让空气流通,火烧得就旺一些。最可怕的是遇上有臭煤,刺鼻的气味把人呛得比满屋子烟还难受。幸而那时候的屋子门窗密封不是太好,否则,很容易煤气中毒的。
冬天的炉子炕是最温暖最舒服的地方,男人们围着炉子喝茶闲聊天,老太太和大姑娘、小媳妇们,就会凑成堆坐在炕头上做针线活,织毛衣、纳鞋底、做鞋垫、缠毛线、搓麻线,虽然手里也很忙活,但却是一年到头,农村人最休闲的一段时光。
我们上小学的学校教室里有炉子,也是因为煤太稀罕,不到大冷的时候是轻易不点的。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棉鞋,还是冻得手脚发麻。上厕所时,冻僵了手指解不开腰带,只好跑去求助老师。
那些寒冷的冬天里,我们那些小孩终日被冻得鼻涕长流。很少孩子有手帕,基本都是鼻涕淌下来,用袄袖子一抹。多好的棉袄穿不上几天,袖子就变得光滑而又坚硬,象铠甲一样,据说在上面划火柴都能划着。
怕冷的我,在那些冬天里,冻手冻脚是经常的事,手背和脚后跟脚面肿得象发面馒头,有时风吹得还有裂口,甚至脸上也会起冻疮。摄影家们拍的那些贫困山区孩子脸被冻得红肿的照片,和小时候的我们真的是一模一样。
每年脚跟和脚趾冻伤之后,一暖和过来,就会钻心地又痒又痛。也寻过很多偏方,什么用活麻雀的脑子抹、烧糊的葱皮贴、蒸熟了的山楂外敷,还有红辣椒、花椒泡洗,各种种样的偏方都用来试了,可是来年仍然会冻伤。
不上学的冬天就好多了。县城里也有了卖煤的,我们在夏天就赶着牲口拉着地排车去排队买回一车煤。这时已经不用烧炕的土炉子了,也不烧煤末和粘土和的渣子了,而是改成了用铁炉子烧块煤,火旺,煤灰少,也比土炉子要干净一些。
我离开村子进城的时候,没想到城里会这么暖和。那个冬天,穿着厚棉袄外面套着厚厚的呢子外套随身带着两床厚棉被两床褥子的我,简直就是人们眼里的笑话。
城里的暖气和空调真是好啊,它们使得冬天的室内到处都是暖洋洋的,和春天一样,也干净,没有烟,不烧煤,它只烧钱。它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冬天,越来越暖和了。
在这样温暖的冬天里呆久了,再回到村里的冬天,就更加不耐寒。
人间寒暑轮回,转眼几十载。有很多生命中的转折点,都是发生在冬天,冬天留给我的很多记忆,实在不怎么美好。但是也都过去了。
总是喜欢在冬天的夜里回顾。这些年经过的事,走过的路,温暖过我的人。然后告诉自己,这人间,虽冷,也值得你来这一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彩石民俗之过冬(一)
漫话旧京~老北京人是怎么过冬的?
大陕西冬天里的取暖神器 最后一个亮瞎了
六十年代年代的冬天
没暖气的年代,你们是怎么过冬的? | 豫记
老家的冬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