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垒长城、打匈奴与还房贷
userphoto

2024.04.16 江苏

关注

垒长城贪生怕死,打匈奴争名夺利,还房贷贪图安逸。

我们是贪生怕死的后代,是争名夺利者的传人,为了在城里定居下来,诞生了买一个稳定的住处的想法。如果说年轻人为了在城市里安家,用贷款买房图一个稳定,是贪图安逸的话,我无疑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

到现在为止,为了能够城市里苟活,有的年轻人为了能够实现稍微好一点的生活,克服了诸多困难,不惜搭上未来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的时间,选择了贷款买房。

有了住处,人就不用像浮萍一样漂浮不定,不管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稍微稳定一些,是的,在大城市有一个安心住处的想法并不可耻,但为了住处,不惜搭上三代人六个钱包,又是不得不面临的实际问题。

在这里,历代操盘手、伟大导师们对不同时间段的民众的管理手段,都是划时代的,虽然形式不同,但一脉传承下来,一骑绝尘,在能够使用那些规则控制的时候,无所不用其极,一代优于一代。

垒长城

在2000多年前,伟大的秦始皇和他幕僚家臣们,利用人性求或命的本性,驱使人们从世界各地(他们以为自己掌握的就是世界,是脚下这块土地的中心)出发,去边疆做伟大的事业。

那事业是什么呢?

抵御匈奴入侵,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对关内人财物的掠夺。那些人来了,目标很简单,不是杀人就是放火,抢粮食和女人,兵马过处,一片狼藉,寸草不生。

始皇帝和幕僚家臣就不干了,女人粮食抢去了,他们有了,我们就没有了,于是开始组织集团军作战,打打打、杀杀杀。

打完之后就修长城,将那些坏人、野蛮人,未开化的游牧民族,抵御在长城以外。

冷兵器时代,过长城有那么多的道关,能挡一时是一试的,那时百姓显然也没有什么爱好,都知道没有长城没有家,不建长城会be杀,任务下达,无不积极配合,进而行成了一股由内而外的热爱,热爱修建长城,伟大的长城,并且发动一家老小,自愿过去参加那项宏伟的事业。

坐马车、牛车、乘船都得去,那时没有飞机,也没有高铁,若有的话,估计也会用上,有的人实在贫困,连那些最基本的交通工具的钱都没有,也还是不远万里奔赴长城内外,实在不行就自己跑,爬又要爬过去,脚起泡,磨出血,一路要饭都可以忍受,对他们来说,只要人能够到修长城的地方就行。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万里长城是世界第七大奇迹,者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也没有一座人造建筑像长城一样古老而悠久,依然坚挺到现在。伴随修长城的留下来不少传说,虽然名字不好听,不太吉利,但寓意悠长,孟姜女哭长城,好停的就更多了,长城内外百花香,不到长城非好汉啊。。。

史学家时常诟病汉高祖刘邦,青少年时代是个街溜子,混到了泗水亭长,若不是秦末大乱,赵高专权,始皇暴毙,扶苏自杀,刘亭长可能做一辈子地方官僚,当然,按照他一贯的尿性,在秦朝说不定还会有更大的官,但在严刑峻法的秦王朝,也说不定哪一天会沦落到押解人员去外地的官兵,到外地戍边,比如鱼阳地区,临近京城,突遇大雨洪水,前后不得进。

然后一起戍边的人,无法按照既定日期抵达报道地点,依照律法,无人能活着报效皇帝,几天之内忧愁寡断,想着进也是死回也是死,那可咋办?娘的,难不成突然改了主意?这个就当故事看吧。

要说汉高祖刘邦也是被逼无奈,趁势而为,但刘皇帝喜不喜欢修长城,这个我也无法考证了,不知道太史公有没有落笔记上两笔,他若不是去修长城的,那是去干什么?这个有点奇怪。

打匈奴

接下来是第二个时期,打匈奴。打匈奴的主角是汉朝皇帝刘彻,也就是汉武帝。汉武帝念苍生辛苦,边防不安,北方时常受到匈奴人骚扰,在统治多年后,和平生息政策治理成果初显,帝国强盛至极,当然,或许还没有到万国来朝的地步,但他还是适时的组织了一场老百姓翘首以盼、盛世浩大的打匈奴活动。

打仗形式多样,但本质差不多,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现在战争,打的都是钱,打的也是人,作为双方战斗最高级指挥官,即要钱,也要人。

为何需要钱啊?那么多军人上战场,活着走到战场,都得吃饭,买装备,买马,买军情信号。将军出生入死,没有钱可不行。若说不要钱也去打仗,凭着一腔热情,可不好管,没有任何私利的军人,又有谁能指挥的了呢?

钱从那里来,当然是朝廷,朝廷出不了就是民间,动皇族的钱,哦,也不是不可以,但也只是意思意思,还是从朝廷大户出、民间出更有趣一点。于是盐铁论出现了,桑弘羊来了,来了干脆把民间的钱粮一起收集起来,都她娘的一股脑儿推到前线去。这样,打仗的钱有了,接着就找人去打。

贵族派人、皇室派人,士族大夫家里派人,不过这些都是领导啊,万一死在哪里可就不好玩了,再派点什么人呢?发出总动员,最牛逼的人动员,董仲舒来了,天人感应来了。由他发起号召。哦,外面农田地里不是有那么多人嘛?通通都去,家家户户派人。

普通人也可以去,靠军工领赏,不是嫌在地里干活苦干活累嘛?现在不用干活了,不用放牛放马了,都去战场领军功。

那些没有什么趣味的年轻男子,在家也没有指望,辛苦种地根本捞不着,关键地也种不好,不如去前线打仗,求个军功,打仗、杀人、领赏,还有女人、牛肉、羊肉、粮食。

那会上前线,杀的不是人,杀的全部是坏蛋,是匈奴,是经常杀汉人的匈奴大兵。

那些匈奴人,从前朝开始就无恶不作、烧杀抢掠、骚扰边疆、残害百姓,无论男女,战场上遇到里就格杀勿论。普通人在匈奴战场前线,论军功行赏,杀的多,奖励也多,可以封爵封侯。

出现了诸如卫青、霍去病等善于打匈奴的大将军,不过,在封侯封爵的同时,汉武帝对自己人也不忘大开杀戒,很有可能前一秒是人前人后的大功臣,大司马,后一秒就变成了居心不测的贼人,也要格杀勿论。

不过,这些并没有人在意,反正还是杀,上前线的士兵,大多数还是一无所有的贱民,财产被充公的商人,因家破人亡,才去的边疆打匈奴,万一不死,谁知道能不能再换来一家人呢?

哪怕断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手臂还剩半个,依然要上战场,不上战场不仅被人耻笑,而且可能被有些不讲武德的对手当成饲料喂马。

思来想去,还是去吧,去了才有机会,去了就是保家卫国。万一打赢了,万一也成了一位万人敬仰的大将军,历史上不就也有被浓墨重彩写一笔嘛?

在那个时候,若还有人没有听说过打匈奴,可能就要备当做叛朝廷罪处理,违背皇帝家臣们的旨意,根本没有存活的意义。

还房贷

还房贷是当代人才有的事情,从历史上第一笔房贷开出来之后1997年,至今约23年了。这个政策是当下最人性最大度的政策福利,没有之一。通过房贷,让原本在城市里东奔西跑,如浮萍一样的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再城市里安家落户,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居民百姓搬进了崭新的高楼大厦,崭新的小区,公寓楼,有的还住上了大别墅。

这可太好了,要知道下在没有那些成批量的新房子之前,居民都住的什么样的房子。自建房普遍大小不一,凌乱不堪,完全没有那种整齐划一的感觉,也体现不出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水平。即使现在有的地方,老房子依然存在,若不是穿过几个巷子,被绿色围布遮挡起来,真看不出来那些房子的样子。

那些房子建的越来越密,有的中间连车都不好停,若出现火灾什么的,住在里面的人,根本跑不出去。而且听说要拆迁,几乎是家家户户在紧锣密鼓的加盖,没有能力,也得想办法盖上,有一层的该二层,有二层的加到三层。

在城市里不兴那样,而是呼吁年轻人买房,呼吁大家积极买房,在城市里面打拼,有了房子就算安家,但是那会的年轻人也不是都想买,就像现在一样,稍微动个指头算算,都不会下定决心,掏空四个钱包或者六个钱包,来买那小小的两居室,或者条件好的,是三居室、四居室,那怎么办啊?

有人想到不买,但人在城市里生活,年轻还行,没有自己房子,就租房,只要有钱,租个环境不错,距离公司近的住处不是难事,

但直到孩子出生,就是另一份田地了,房子还是非买,非买不可。 为啥?没有房子,孩子不能上学,现在不管是哪里,讲究学区房,不是本学区的适龄学生,不能报名上公立学校,而且要知道,即使是公立学校,也不是个顶个的好,但胜在离家近,教育资源相对较好,优质的老师,优质的教学水平。

不过呢,前提是有房子,与学区对应,没有学区呢?没有学区或者不打算读学区,那就是读私立学校,私立学校需要提前规划,而且学费往往不菲。刚到城市落脚的年轻人,若非家庭资助,要想在私立学校冲刺,难度可想而知,而教育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这里先不讲。

思来想去,年轻人还是只有买房子,不是有的有公积金嘛,用上公积金,再加上一点商业贷。在跟父母申请一点,两个人的小家就支棱起来了。

那个君君和亮亮的故事大家知道了,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市场上的市直最高的企业,无一例外的多是房地产公司。还有一个现象,在一个地方,做的最大的企业,往往也是房地产,与当地官方机构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有了房子,年轻人就踏实了,哪里也不能乱跑了,就在单位里老老实实办公,然后就开始启动无休止的劳作,房贷一日不消,劳作一日不止,甚至在还清贷款的日子,要到退休以后。房贷如一把利剑,时刻悬在年轻人头顶。

在经济稳定的时候,居民是可以的适当透支,但天不从人愿,世界上坏人太多,笨蛋也不少,还有那些无数的敌人,亡我之心不死,老想着坑普通百姓,最为大管家不能置之不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谁叫你们一个个贪图安逸,又盲目跟风,结果出了一个许家印,被撞上了,碰着了,又能怪谁?只能说命运不济,造化弄人而已。

有人说没钱可以不买啊?买个小的,买个远的,再不行还可以回老家买房,那里压力小一点。毫无疑问,他们说的都对,年轻人读了书刚刚看了一点点与之前不一样的生活,就要离刻回去,回到当初自己出来的地方。明知道没钱,还贷款买房子,贪图安逸,好逸恶劳。

在有些人看来,小地方来的人,永远是小地方的人,城市再美再大,春光再美,好像也不是他们一下子就能得到的奢侈品。还是回去吧,那里最熟悉,那里一只没变。

对于房地产市场,商品房交易,政策千变万化,普通人像我一样,根本看不懂,一会限购、一会放开,一会要房票,一会查贷款,一会又给补贴。对于县城乡镇也陆续启动老城区改造,改造的主体就是民房,哪怕是农户,种植户养殖户,全部统统上楼,住高楼大厦。

有人养了一辈子牛羊,天天灰头土脸,这也会喜笑颜开的住进楼房,在阳台上看几十里外畜牲,看看那些牛啊养跑到哪里去。

楼房是地方白送的,农户不用出一分钱。

真是谢谢他们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购房时碰到“这种”房子,要买下来!不住也升值,有钱人不会错过
随便聊聊现在的年轻人
未来这四种房子不容易“贬值”,要买房的都看看,你买到了吗?
一个超过二十年的二手房还值得买吗?
买房的时候,位置越靠近这三个地方,以后升值的潜力越大
天津女性更爱市区“老破小”,七成要求男方买婚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