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切有为法,何以就如梦幻泡影?

须菩提在一次法会上,问佛陀:如何把持自己的这颗心。


因此,佛陀便细细地讲解,提出了去我执的“无相”要点: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并在最后说了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里就有一个不容易理解的点:“一切有为法。”古往今来,很多人在这个点上各抒己见:或者是一切“有”为法,或者是一切“有为”法。


在我的理解上,上面的两点是同时包括的。不论“有”、还是“有为”,都要将它们当成梦幻泡影一样虚妄不实的,而不能陷入到执着中。


我从三个方面理解一下。


天下万事万物皆处于“空性”之中,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性事物。这是说一切“有”皆空。天下的事物,都是因缘而聚,因缘而散。在缘聚缘散之中,天下的万事万物一直处于生死来去、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中。任何一个事物,除了自身处于不断的变动中,还同时与周围的其它诸多事物存在着相互的依附关系。这便是“此是因彼是”的道理。因此,一切“有”都是虚幻不实的。

基于一切“有”是虚妄不实的,那么,我们心中对天下万事万物形成的观点认知,同样都是虚妄不实的。因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是要“无相”。我们认定了那个事物叫做“树”,只是起了这么一个名字而已,不要真的认为那是“树”,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独立的“树”的个体,它是需要与周围的一切互相依赖而出现的。因此,“无相”就要把最根本的“无我相”去掉。对天下万事万物的执着,都是源于“我”的执着,认定有那么一个真实、独立的“我”。这就既包括对“有”的错误认知,也包括对“有”的主体的主观“有为”的错误认知。这种认知就属于“有为”的范畴。同样,也都是虚幻不实的。


第三点,基于对一切“有”的执着,以及对“我”的执着,因此陷入到了认虚幻为真实的错误的途径,从而在自己的心里生出来若干的愿望、渴求。事实上,这些愿望、渴求,比如追逐权力、财富、长寿、美貌等等,这些东西也如其它一切“有”一样,虚幻不实,迁流不息。但当你将这些虚幻不实的东西当成毕生的渴望去追求的时候,便掉进了痛苦、烦恼、担忧等境遇中,不能自拔。而这些愿望、渴求,就是一切“有为”,本质上是虚幻不实的。


一个事物,是诸多事物共同促成的,这个事物里包含着其它事物的影子。诸多事物中孕育着某一个事物,这个事物体现着诸多事物的相互关系。因此,一法即是万法。


如此:一切“有”虚幻不实,一切“有为”虚幻不实,同样,一切有为法,就必然如梦幻泡影,也就如露如电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需要的才最重要,如果自己不需要,再重要的也不重要
佛家讲的“空”,应该怎样理解?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吗?
大智慧: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这8颗心!
人生活在想象推论里,还觉得很真实
见见之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