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别专题:古今辉映一千年,长眠在洛阳邙山上的那些风云人物(上)

昨天我们讲述了遗留在洛阳大地上的北魏印记,由于时间关系,只聊了第一部分,也就是北魏洛阳城的城市遗迹。余下的第二部分邙山陵墓群我们放到今天继续讲述。

北魏太和十七年秋天,孝文帝率领百万军民迁都洛阳,这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在当时受到了保守派的强烈抵触。毕竟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已经近百年的历史,鲜卑贵族早已习惯了平城的富贵生活,突然放弃平城的一切,举家迁到洛阳重新开始,这对他们而言确实很残忍。

年轻的孝文帝力排众议,力推迁都大业,但他也感受到了这种强大的压力。为了粉碎保守派发起的一轮轮进攻,孝文帝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

山西大同孝文帝塑像

他召集百官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他命人在洛阳城西北的邙岭上动工兴建他的陵墓。这个消息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皇帝绝不会妥协。

其实早在迁都前的太和十四年,孝文帝就在平城郊外的方山冯太后永固陵旁边,为自己提前修建了陵墓,名曰“万年堂”,表示死后将追随冯太后于方山。

大同方山冯太后永固陵

但短短三年后,孝文帝便毅然决然迁都洛阳,舍弃了方山的陵墓,转而在洛阳瀍河边的邙岭上修建他的新陵墓。

为此,孝文帝还特意下诏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死后都要葬在邙山上,不得葬回平城。甚至连古代大家族特别重视的祖籍都改了,下诏以后鲜卑人一律称河南洛阳人。

为了断绝保守派的退路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孝文帝高调修建自己的陵墓,那意思就是你们别动歪心思了,老老实实到邙山给朕陪葬吧。

太和二十三年春,孝文帝病死于南征途中,灵柩运回洛阳后按照他的遗嘱,葬于早已竣工的皇陵,名曰长陵。

长陵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第一座皇陵,然而长陵的确切位置却一直是个谜团。直到一千多年后的1948年冬天,邙山上的官庄村东南一座古墓被盗,出土了文昭皇后的墓志铭,碑文明确指出这座古墓东南一百五十步处的一座大墓就是孝文帝的长陵。

这文昭皇后就是孝文帝的皇后,名高照容,生前是孝文帝的妃子,并不受宠。由于儿子后来做了皇帝,才在死后被追封皇后,迁葬到长陵陪伴孝文帝。

至此,孝文帝的长陵终于确认了位置,就位于今天洛阳市区西北的邙山岭上,隶属孟津区朝阳镇官庄村。

1948年被盗的文昭皇后墓

孝文帝长陵

长陵

确定了长陵的位置是重大收获,根据长陵位置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北魏陵墓群的分布规律和基本情况。

半个世纪以来的考古勘察发现,北魏陵墓群的分布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循。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长陵为核心,呈放射状分布。

在史书和出土的墓志铭中也能找到一些名词,比如长陵之东岗、长陵之西岗、长陵域内、北岗等等。这些地方都和长陵有紧密的联系。

但需要指出长陵并不是北魏迁都洛阳后修建的第一座坟墓。

南迁洛阳后,修建的第一座坟墓是司徒冯诞墓。冯诞是孝文帝的发小兼小舅子兼妹夫,他是太师、昌黎王冯熙的长子,而冯熙又是冯太后的哥哥。

这关系够硬吧,但即便是如此硬的关系,冯熙父子最终还是不得不乖乖埋葬洛阳邙山。

冯诞是迁都洛阳后去世的第一位高官,他于太和十九年二月死于南征途中,孝文帝指示将其灵柩运回洛阳,厚葬于洛阳东北乾脯山,也就是今天的首阳山一带。

不过早在冯诞去世的一个月前,他的父亲,留守平城的太师冯熙也病逝于平城。不过由于保守派的暗中阻扰,冯熙的灵柩一直到八个月后才运回洛阳,葬到了儿子冯诞墓所在的乾脯山,此后这里被称为冯王山。一千多年后,当年的冯王山被念成了凤凰山,这里就是今天的凤凰山森林公园。

凤凰山冯熙墓

冯熙墓志

冯诞墓志

冯熙墓

冯熙那可是北魏重量级大佬,这爷俩的安葬洛阳极大震撼了那帮保守派,后来葬入邙山的达官显贵越来越多,魂归平城的梦彻底被碾碎了。

孝文帝死后,即位的是他的太子元恪,史称宣武帝。宣武帝是个毁誉参半的人,往好处说他继承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大业,并坚定不移继续推进;往坏处讲,他背离了孝文帝的治国政策,放纵百官,导致贪污之风盛行,并残酷打压宗室诸王,重用国舅高肇等外戚势力,最终使北魏走上了衰亡之路。

北魏的由盛转衰就发生在他的任内,由此看他是摆脱不了责任的。

宣武帝景陵

宣武帝死后,领军将军于烈联合高阳王元雍发动宫变,捕杀高肇,清除了高肇的势力,拥立太子元诩即位,葬宣武帝于景陵。

景陵位于洛阳西北的大冢头村,这里后来兴建了古墓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座以古墓为主的博物馆,景陵被圈入了古墓博物馆院内。

景陵是建国后发掘的第二座帝王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地宫对外开放的北魏帝陵。去参观古墓博物馆的话,可以顺便参观西院的景陵地宫。

冬季的定陵

夏天的定陵

宣武帝死后,太子元诩即位,他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第三位皇帝。元诩是个悲催的皇帝,他摊上了一个强势的母亲胡太后,史书上的谥号是灵太后,故而又称灵太后。

众所周知,灵在谥法里是一个很不好的谥号,妥妥的恶谥,比如周灵王、汉灵帝。胡太后本是宣武帝的嫔妃,因生了皇子而被封为皇后。

因元诩年幼,胡太后临朝听政,但这个女人又不是武则天那种能力爆棚的女强人,根本镇不住场子。而且胡太后又在后宫肆无忌惮蓄养男宠小白脸,彻底激怒了年轻的小皇帝。

小皇帝一怒之下捕杀了那帮男宠,恼羞成怒的胡太后在佞臣的挑唆下,毒杀了小皇帝,另立新君。

事情败露后,晋阳契胡酋长尔朱荣进京问罪,兵临河阴,制造了河阴屠杀,北魏朝廷两千多高官被杀,胡太后和幼主元钊被扔进黄河淹死。

至于可怜的元诩则被葬于定陵,史称孝明帝。

定陵位于邙山东段,其位置已经进入东汉帝陵的域内,定陵也是北魏帝陵中最靠东的一座。定陵位于今天的洛阳孟津区送庄镇后沟村北,连霍高速南侧。

驱车经过连霍高速洛阳东站附近,会看到路边一座大冢,高速路边挂有指示牌,上写“北魏孝明帝定陵”。

孝明帝死后,因为没有儿子,导致北魏政局极其混乱,帝位也失去了传承。

尔朱荣拥立孝文帝侄子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

但孝庄帝并不屈服尔朱荣,处处和他对抗,后来更是刺杀了尔朱荣。消息传开后,尔朱荣侄子尔朱兆进京报仇,杀害孝庄帝,拥立远支皇族长广王元晔为帝。

孝庄帝灵柩后来运回洛阳,葬于邙山上,称为静陵。其位置位于洛阳西工区红山乡上寨村南的田野中,目前修筑了围墙保护。

孝庄帝静陵

盘踞洛阳的尔朱家族大佬尔朱世隆对尔朱兆的行为非常不满,自己也拥立孝文帝孙子广陵王元恭为帝,后来双方和解,元晔被迫退位。

不久,尔朱荣部将高欢公开反叛尔朱家族,在河北信都起兵,拥立信都太守、安定王元朗为帝,这位和皇位更加疏远,更没有资格。

奈何高欢势大,攻进了洛阳,废掉了坐朝的元恭和他的傀儡元朗,又迎立孝文帝孙子平阳王元修为帝。元修是孝文帝五子广平王元怀的第三子。

不久,高欢秘密处死元恭、元朗两位废皇帝,元朗葬邺城野马岗,元恭葬处不详。

2013年,洛阳打通衡山北路,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大型墓葬,经勘查,怀疑是元恭之墓。

疑似元恭墓

这座大墓地面没有封土,地宫曾多次遭到破坏,还有焚烧过的痕迹,怀疑是下葬后不久遭到报复性破坏。另外墓中还出土了一枚拜占庭帝国的金币,证明北魏时中国已经和欧洲有了紧密交往。

元修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他后来和高欢闹翻,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北魏至此分裂。元修几个月后被杀,葬于关中。北魏留在洛阳的帝陵也就只有长陵、景陵、定陵、静陵和元恭墓五座。

但留在洛阳的王公贵族墓则多如牛毛,数不胜数。限于时间关系,我们明天再细细讲述邙山上那些风云人物之文臣武将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魏孝明帝定陵
中国帝王陵墓 北魏帝陵(下)
迁葬打开墓室,发现棺上趴着一条一丈多长大黑蛇,移棺后将蛇放回
南北朝|宣武帝元恪外事春风得意, 内政却贪官污吏横行!
山西大同永固陵 与长城相邻的大型陵园遗址
塞北荒落古庙,收录的一段北魏宫廷情事——繁峙公主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