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诊断学之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方法,是清代吴鞠通在叶天士治疗温热病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内经》对三焦部位的论说,并结合他自己的实践体会所创立的。将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证治规律,概括为上、中、下三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 其传变规律,并指导治疗。




  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标志着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

上焦病证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其中手太阴肺的证候多为温病的初起阶段

中焦病证主要包括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的病变。脾胃同属中焦,阳明主燥,太阴主湿,邪入阳明而从燥化,则多呈现里热燥实证;邪入太阴从湿化,多为湿温病证。

下焦病证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病变,多为肝肾阴虚之候,属温病的末期阶段。

  (一)上焦病证

  上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肺卫以及内传心包所表现的证候。邪在肺多为疾病的初起阶段,邪在心包则病情比较危重。

  【病因】温热病邪由口鼻而入,既可能肺卫同时受邪,也可能只限于肺脏受邪,邪热壅肺,表卫证不甚明显。肺卫之邪不解,温热之邪则可逆传心包。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咳嗽,口渴或不渴,头痛,舌边尖红,脉浮数或两寸独大;或见但热不寒,咳嗽,气喘,汗出,口渴,苔黄,脉数;邪入心包,则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

  【病机分析】肺合皮毛,主表统卫。温热之邪犯表,卫气失和,肺 失宣降,故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或两寸独大等症。温邪上扰清空则头痛。热盛伤津则口渴。迫津外泄则汗出。若邪热入里,壅滞于肺,肺失 肃降,气逆于上,则见咳嗽,气喘。邪已入里,故身热不恶寒。口渴,汗出,苔黄,脉数,均为邪热内盛之证。若肺经之邪不解,逆传心包,机窍堵闭,则见神昏谵 语或昏愦不语,舌謇。阳气内郁,不达四肢,故肢厥;灼伤营阴则舌质红绛。

  【辨证要点】邪在肺卫: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邪传心包:神昏谵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

  (二)中焦病证

  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温邪自上焦传入中焦,脾胃二经受病,若邪从燥化,表现为阳明燥热伤阴之证;若邪从湿化,则成为太阴湿热证。

  【临床表现】邪从燥化: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邪从湿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退,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濡数。

  【病机分析】胃性喜润恶燥,邪入阳明而从燥化,阳热上炎则身热面赤。津伤而燥屎内停,故见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腹满,便秘。热扰心神,故见昏谵。邪热上壅于肺,则见呼吸气粗。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为燥热内结,津液被劫之征。

  脾性喜燥恶湿,邪入太阴而从湿化,湿遏热伏,郁于肌腠,故身热不扬,汗出热不退。湿热郁阻中焦,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见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湿性重着,湿热郁阻,气机不利,故头身重痛。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辨证要点】邪从燥化多呈里热燥实证,证见身热面赤,脉沉实有力;邪从湿化多呈湿温病证,证见身热不扬,脉濡数。

  (三)下焦病证

  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中焦病证不愈,进一步传入下焦肝肾为病。

  【临床表现】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神倦,耳聋,脉虚大;或见手足蠕动,甚或瘛 ,心中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

  【病机分析】温邪最易伤津耗液,所以温病传入下焦,多为肝肾阴 虚之象。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生,则见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脉虚大。阴液亏虚,则口燥,咽干,舌燥。肾阴亏耗,耳失充养,故耳聋。神失阴精充 养,故神疲。肝为刚脏,属风木而主筋,赖肾水以涵养,热邪久羁,真阴被灼,水亏木旺,筋失所养,拘挛迫急,以致出现手足蠕动,甚或瘛 。心中大动,亦系阴虚水亏,虚风扰动所致。至于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欲脱,均为阴精耗竭之虚象。

  【辨证要点】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苔少,脉虚大。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一)顺传

  三焦病证的传变,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经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此为顺传,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过程。

  三焦病证始上焦终下焦的传变,仅就一般发病于表的温病而言。有的病邪犯上焦,经治而愈,并不传变;亦有上焦病证未罢而又见中焦病证的;有的又可自上焦径传下焦;亦有中焦病证未除而又出现下焦病证者。

  (二)逆传

  若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称为逆传,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

  除此之外,亦有起病即见下焦病证者;更有两焦病证错综互见和病邪弥漫三焦者。因此,对三焦病证的传变、病势的判断,应综合临床资料全面分析。

===========================================

三焦辨证又麻烦了一些,三焦辨证实际上现在临床上,也用得比较少,用得不太多。吴鞠通的三焦辨证就是把《内经》的,《伤寒论》的,叶天士的这些原文,引在前面。实际上就是把六经、卫气营血,所常见的这些证候,按照,他的理论就是限定在上中下,这麽一个基础上,把《伤寒论》说的也行,叶天士说的也行,我给你框在那个框框裡面去。实际上他不是《伤寒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之外,另外还搞了什麽,又发现了什麽证,提出来什麽概念。实际上就是把这些问题,比如说太阳病,太阳经证,就放到上焦,肺的病,放到上焦脾胃的病,胃肠,放到中焦,肝、肾的病放到下焦。

比如说六经辨证裡面的太阳病,我们应该放到哪个地方去呢?原则上是放到上焦。卫分证放到什麽地方?应该是放到上焦。气分证如果在肺的话,气分不是也可以在肺吗?在肺的时候,放在上焦;到了胃肠,放在中焦,太阴脾病,放在什麽地方?放在中焦。血分证,损伤肝肾之阴,动血,动风,放到什麽地方?放到下焦。《伤寒论》这一段话,这一条原文,这一个证,应该放到这一的框子裡面来。这一段话,身大热,汗大出,脉洪大,我把它放在这个框子裡面。道理动风、动血,斑疹显露,我放到下焦。实际上,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它是这样一个问题。目的就是说,用了三焦这个部位的概念,借用了这个概念,都要有个理论根据。我们现在辨证也是这样的,也要打个牌子。张仲景就是用的阴阳六经那个牌子。叶天士就选了卫气营血这个牌子。吴鞠通就选了上焦、中焦、下焦这个牌子。综合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把外感温热病的证候,归属于,也就是把它,刚才讲的三个框子,把它放在上焦、中焦、下焦裡面。当然,按道理说,三焦自己是有关係的,从一个部位来说,上中下也是有顺序的。那就结合了这个顺序,说明疾病从大的范围来说,应该也是这种发展趋势。从上面向下面发展,从外面向裡面发展。卫气营血重点是讲从外面向裡面。由卫、气、营、血,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三焦也是从上面到中间到下面。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传变趋势。传变什麽规律?从上到中到下,这麽一个规律。万病都是这种规律,就是说一万种病,各种各样的病裡面,它的总的发展规律是这样一个趋势。总的趋势是这个样子。

上焦病证
上焦病证,就是把手太阴肺的证候,和手厥阴心包的证候归属于上焦。手厥阴心包,手太阴肺,这都是在上焦。位置上,从脏器来说,都是在上焦。六经辨证裡面没有手太阴肺的证,只有足太阴脾的证。太阳病实际上只有足太阴脾的证,手太阴肺的大部分症状是在太阳裡面了。把有些太阳病的,表证的,或者在肺的,确实病位在肺的,这种证候归属于上焦。心包,这个是讲心包什麽?是讲心神有了一定的影响,心烦、躁扰不宁,甚至有的谵语的情况下,之所以把它称为心包,不称为心神,不称为心,心为君主之官,邪不可犯。心包就代心受邪。心包,皇帝的代刀侍卫。心包来代心受邪,要刺杀它的,不要刺到皇帝了,代刀侍卫来抵挡一下。心包是这个意思。

所以它是一种什麽证呢?表证,热证,有这样的证候表现:肺的症状和心包的症状。就是有神的症状。这个时候都把它放到上焦裡面了,是这个意思。具体症状我们不要求同学去记,你知道是放到哪个范围就行了。实际上《温病条辨》那麽大一本,出来引用了经文以外。它好多原文,绝对不是讲这麽几个症状,但是我知道大体上讲这样的问题。热性病病位在肺的时候,或者在心包,它只是影响到,有点神志错乱了。烦躁不安,这种情况下,那是在心包,在上焦。这样的病证按照三焦辨证来说,应该归属于上焦,知道这麽一个问题。具体症状不要学生去掌握。也掌握不住,也记不住。记的也不一定是吴鞠通的原文。也不一定是吴鞠通的原始意义。

中焦病证
中焦病证就是讲的脾胃的病,阳明经证,阳明腑证,太阴脾病,都把它放在中焦。从燥化,从热化,就是胃肠阳明经证,从湿化,从寒化,就是太阴脾病。燥热证就是阳明经证,湿热证,湿的症状,太阴病,寒湿证,湿热证都属于太阴病。这个时候属于中焦。这裡面为什麽叫做湿热?因为,这是后人认为,三焦辨证也是用于热心病的。所以就只讲湿热,实际上是寒湿,寒湿、湿热、阳明燥热,腑实,实热证,都属于中焦这个范围。具体症状不要求学生记,也记不住。
下焦病证

下焦病证

下焦的病证就是讲的到了肝肾了。肝肾的证候。肝肾在下面,实际上严格的说,肝还在中焦,但是也有把肝放在下焦的。上焦有心肺,中焦有脾胃,突出了胃的位置了。胃把肝挤到下面去了。脾胃就把肝挤到下面去了。

主要以阴虚动风的症状,为主要表现。肝肾的病变,疾病的后期。温热病的后期阶段损伤了肝肾。损伤了肝肾的什麽问题?现在强调的是热性病。所以损伤了肝肾的阴,应该说还应该有肾阳,还有脾胃之阳,温热病,这个地方没有突出这个问题来。所以它引用的原文,列的证候,多半是讲肝肾阴虚的这种表现。知道这样一个大体的概念。

对三焦辨证,我们只要同学知道这样一个大概念就行了。不要详细地去考究。它的临床症状是哪些。具体是哪几个证型,证名。吴鞠通,可以说吴鞠通不是个临床医学家,他自己没看好多病,他当官出身,读书出身,自己没看好多病。他就是把《伤寒论》的,《内经》的,叶天士的东西,按他的理论这麽摆,所以实际上纯粹是个归类的问题。后来一种认识,好像四版教材就说六经是用于寒的,叶天士是治疗温的,吴鞠通三焦辨证施搞湿热的,是治疗湿温的。实际上,从吴鞠通的书的原文裡面看,看不出就纯粹只讲湿热,湿也涉及到,但是重点是讲的热这个问题。这些都是以后的话,讲温病的时候,专门来讲。我们只知道这样一个概念。什麽是上焦病证?什麽是中焦病证?什麽是下焦病证?上焦辨证就是把心肺这种热性的证型放在上焦裡面,把脾胃燥热,湿热,寒湿,脾、胃肠的这些症状放在中焦。把肝肾的病,特别是阴虚的这一些证候,放到下焦裡面,知道这个概念就行了。

三焦病证的传变。吴鞠通说上焦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他认为三焦是从上面开始,疾病的传变,一般开始表,肺,从那个地方开始的,所以在上焦。表证应该也是在上焦。肺的病也是在上焦,所以从上焦开始。最后是伤了肝肾的阴液,所以终于下焦。温热病是这样一个传变过程。所以它的顺传是由上焦到中焦,从上焦手太阴肺开始,到中焦,到下焦。这是顺传。什麽是逆传?它这个逆传是个狭义的逆传。叶天士有个逆传,是由卫分,手太阴肺逆传与心包。那叫做逆传。这个逆传,也是这个意思。是由肺到了心包,这是吴鞠通的。叶天士就是说不按这个顺序来传的,卫分,一下到了营分、血分,那就是逆传。吴鞠通的是比较明确规定,肺由发热,咳嗽,气喘这样的病,好,出现了神志昏迷,烦躁谵语,那就是逆传到了心包。应该是心和肺都是在上焦这个位置上。他也认识到了,心包实际上是神的问题。所以由肺逆传到了心,实际上到了心神,逆传,这麽一个认识。他这个顺传、逆传,是讲从上、中、下传,这就是顺传由肺开始影响到了心神,影响到了心包,这就叫做逆传。狭义上这麽一个概念。三焦辨证就这样一些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本功之三焦辨证歌诀
中医诊断学《三焦辨证》三焦辨证——上焦、中焦、下焦病位不同治不同
中医前辈赵绍琴--《温病浅谈》(第二章)
中医表格方便记——《中医诊断学》(六)
三焦辨证
外感病辩证之--三焦辩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