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琴学丨《吟猱论》丁承运 (二)




吟猱的音乐形态与变化方式

  以上已就各类作了简要的解释,下面再分别对各类变化方式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说明。


            缓急类——吟猱波动速度的变化

  

  吟猱波动速度缓急的变化,是吟猱变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吟猱指法中的缓吟、缓猱、急吟、急猱,是是相对常规的吟、猱而言。以常吟每秒波动三、四次计算,缓吟每秒一、二次、急吟五、六次左右。


  至于缓急变化的音响效果,缓吟、缓猱慢而宽和,有安闲自如,从容不迫之感,多于乐曲之头尾,情绪节奏较舒缓时使用。如琴曲《汉宫秋月》用缓猱较多。


  急吟湍急如风振松梢,多于情绪激昂或节奏急促时使用,琴曲《雉朝飞》、《乌夜啼》一向都称为疾曲,用之甚多。


  缓急变化使用很多,但很少一曲专用急吟或缓吟的,如琴曲速度最快的《雉朝飞》,用缓吟、缓猱也相当多。有对比,才有变化。不只是一曲或一段音乐中是如此,即在一种吟猱指法中,也往往还有缓急的变化,有先缓后急,也有先急后缓,而以前者为更常见。因弹弦后声渐衰减,先缓后急感觉上有相对均衡感,是弹拨乐特有的规律。先急后缓则有松缓下来的感觉,对于情绪或曲调之中顿、转折处用之。


            大小类——吟猱波动幅度的变化


  吟猱波动幅度的大小,也是吟猱变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古谱多从吟猱摆动部位的大小来讨论。如吟动三、四分,猱四、五分等,但因高低音位不同,用长度计算显然不能精确,这种方法只可一般的作为参考。现以中徽为准,常吟音高波动幅度约在50——70音分左右,猱音音高波动幅度在70——96音分左右,最大的大猱可达182——204音分,最小的定吟仅有25音分左右。


  大猱的效果,宽宏澹荡,多表现动荡或高逸的感情,如琴曲《潇湘水云》,用大猱表现烟波浩渺,云水动荡的意境,非常生动。


  细吟、细猱则坚实圆润,表现细腻缠绵的情感,抒情的旋律很合适。最小的定吟多在音尾用之,取其余韵,以收袅袅不绝的效果。


  吟猱幅度的变化,还常用在一种吟猱法之中,如吟、猱、长吟、长猱,波动幅度都是先大后小,与音量衰减变化趋于一致,这是符合弹弦乐器的音响特点的。


            迟早类——吟猱开始时间的变化


  从吟猱开始的时间来说,约有以下五中情况:出音前、出音时、出音后、音中、音尾。


  出音前吟猱,是在未弹弦之前,先吟动琴弦,这种吟猱法。因弹弦时音位不定,须动作重复几次之后,听觉方能稳定在本位音上,所以特具飘忽不定之感,如陈拙论述的藏头猱就是这种方法。


  出音时,是在弹弦得音之同时用吟的。因为音出即吟,本位音未稳,突出了吟音,略具撞、点的意趣,多有连贯紧捷而兼松脆的效果。如承声吟、落指吟、落指猱都是这种情况。


  出音后,弹弦得音后,按指方吟。古人特别强调:“凡吟、猱、引,皆侯弹了,将余声取之,不可错乱”。一般的吟猱多用这种常规奏法。音出始吟、声最稳定。


  音中用吟,又谓之迟到的吟猱,是出音后过一段时间才用吟猱的,有停留之意。因不动与动的对比,起到强调的作用。因而只在特别需要的场合用之。如歇吟、虚吟皆属用音中吟者。


  音尾,声尽方猱,更迟于音中,取不尽之意,如无意猱之类。


            长短类——吟猱持续时间的变化


  如上所述,由于弹弦后声音逐渐衰减,所以吟猱持续时间的长短亦与发声有相当的关系。


  吟、猱的长短,在古谱中有较明确的规定,以常吟四、五转为中速二拍计算,则长吟,长猱为四拍以上,少吟为一拍左右。略吟半拍左右。这种规定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因古谱大都没有板拍,须依指法定节奏,所以记谱独详。晚清琴家黄勉之曾将所有的吟猱都规定了转数和节奏,其法虽太拘,但可证吟猱之长短曾起过决定节奏的作用。今天对于发掘古谱,也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吟、长猱在音尾声渐微弱,声断而气连,在急拍中有蓄势之功,如琴曲《流水》头段的长猱;在缓拍中有悠远之趣,如琴曲《平沙落雁》第二段的长吟,写沙平水远之意。但过长的吟猱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像清末琴家有动辄十拍以上的吟猱,只可偶一为之,用之频频,徒生倦意,实不足取。


  常吟,常猱转数在四、五次左右,恰在弹弦乐最好的音响范围内,出音最为清晰园绽,是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少吟,略吟,多用与旋律进行中,各依节奏为之。


  在时值较长的音上用吟,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吟罢有少息,更存余韵,方作后声”,现在多称之为中止吟。但只作为一种处理手法,不写入琴谱。


            特征类——吟猱特殊效果的变化


  吟、猱,除了波动副度的差别外,还有特征上的不同。如吟法多用在本位音上下。是本位音与稍低一点的音迅速交替,动作虚下实上、即上用力下不用力,猱法多用在本立音之上,是本位音与稍高音的迅速交替,动作虚上实下,即下用力上不用力。但都是向本位音用力,吟、猱音才趋于稳定在本位音上。但由于音位和加力方向的不同,吟猱的波动就不是均匀圆滑的曲线运动,其效果就各具特征,前人常说吟音生动,猱音古劲就是反映了吟猱之特征、趣味的不同。


  有一些吟猱指法就是专以这种不同变化来取得特殊的吟猱效果,而不是靠通常的波动速度、幅度和时间等变化来获得的。


  如撞猱、猱中带撞意,专于按处向上取音,即实上虚下,与常猱用力相反,强调了本位以上的音,所以不是园活无迹而是坚脆有力的音响。多用于曲情慷慨激昂处,琴曲《归去来辞》、《离骚》用之最多,《楚歌》、《秋鸿》亦用之。


  游吟、荡吟则往来于本位音与上(下)位之间,两头用力,但较松缓,强调了两个音,音似荡漾,有游鱼顺水,神韵悠然之趣。有名的宋代琴曲《渔歌》,就用以表现橹声欸乃,怡然自乐的情景。


  此类属特殊指法,仅举两例,以见一斑。


            组合类——与其它指法结合使用的变化


  吟猱与其它指法的结合使用,为吟猱的变化和表现增添了新的内容。如绰、注、进、退、淌、往来、罨等,两种指法往往相得益彰、使吟猱指法更为灵活多变。


  由于古琴左手指法十分丰富,与吟猱结合使用的机会最多,但常用的是滑音中的吟猱。在滑音中用吟有几种组合方式:有与滑音先后使用的,如绰吟、注吟、进猱、退猱,属先滑后吟猱,猱引属于先吟猱后滑;有与吟猱同时使用的,如走吟、淌吟,是边滑边吟猱;有与滑音交互使用的,如飞吟、往来吟等几种情况。


  如走吟,前人喻之为“飞鸟含蝉”,于吟颤中兼滑动,边颤边滑,益觉凄绝。


  再如往来吟,用吟于往来之中,即于往来的大幅度滑动中,在其中一个音位上用吟,既强调了用吟的音位,又寓小波动于大波动之中,交相辉映,显得层出不穷。南宋著名琴曲《潇湘水云》就用以刻划天光云影,烟雾缭绕的境界,极为生动形象。


  在右手连弹时用吟猱,是吟猱连续使用的组合形式。如双吟、双猱、缓急吟、分开吟或二吟相同、或一缓一急、或持续不断,亦是吟猱的组合使用方式。并存之以备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琴学丨《吟猱论》丁承运 (上篇)
艺术课堂 | 古琴之左手修饰音指法
古琴弹弦八法
猱弦总汇
你的“掐起”过关了吗?|缦缦学
《仙翁操》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