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洪钧 ▏一字真传 - 虚(四 • 完结篇)
userphoto

2022.10.30 北京

关注

编者按

此文五万多字乃赵洪钧老师所撰写,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将分次贴出。赵老在文末写到:“反复申述“一字心法”逾五万言,理论上无一字凿空臆说,且融汇中西医毫无牵强。加之,证以古今验案五十例,其中亲自诊治者三十余,无不具有充分说服力。自信一字真传颠扑不破矣!”相信大家读后有所收获。

2、举案说法

为了中西医结合地说明虚证的重要性,先从几个我主持或参与处理的、一般人会认为与中医无关的、很典型的“西医”病案说起。案26-50

26

阳痿早泄一诊大好

苏GL,26岁,威县东堂村人,2010年2月21日初诊。

阳痿并早泄近一年,否认不良精神刺激。饮食、二便可。睡眠欠佳。其余无特殊不适。曾经多方就诊,不效。刚刚在一位中医处连续服煎剂一个月,毫无疗效。形神可。脉略有虚像,舌多裂纹。处理如下:

人参10党参15黄芪20当归10白芍15川芎10熟地20怀牛膝20五味子8生甘草5陈皮15桂枝15。常规水煎日一付。

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各9克日2次。

刺五加片3片日次。

3月2日再诊:自觉大好。脉仍有虚像,舌如前。仍守上方。

按:阳痿和早泄的病因大多是不良精神刺激,此患者否认。脉有虚像,故予补脾肾。上方无何特殊,不知为什么前医久治不效。

27

上腹胀满疼痛2年一诊大好

闫ZH,男,20岁,威县时庄村人,2010年1月27日初诊。

经常上腹胀满、疼痛2年不愈。患者体高瘦,面色微黄,脉滑而弱,舌淡苔白。还可以劳动,其余无大不适。处理如下:

党参15黄芪20当归10白芍10川芎10陈皮12桂枝15香附6茯苓10半夏8生甘草4生姜30大枣6枚掰。常规水煎日一付。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

西咪替丁片0.2g日次

3月1日:昨夜一夜大雪,早7时半患者的父亲冒雪来取药,称患者病情大好。他送ZH上班顺便取药。

按:此案的病情和处理均无特殊,无论怀疑患者所患是消化性溃疡还是慢性胃炎,上方都有效。自中医看来,患者就是脾胃虚寒,且以胃寒为主。又,患者比较劳累,也是病因之一。试看大雪天他还带病去上班就知道他的工作紧张且劳累。

28

严重头痛、呕吐

村民某女,35岁,20071218日请出诊。

她的丈夫来请时说,患者有头痛老病根儿。结婚之前就有过一次严重头痛、头晕、呕吐。结婚十多年来每年发作1~3次。以前每发作,患者不吃不喝,睡上一天即好,此次不见好转。去病家见患者高枕、静卧、不能睁眼,否则头晕、恶心、呕吐。体瘦,脉象大致正常,舌淡嫩苔少。处理如下:

党参10黄芪15白术5苍术5陈皮20茯苓10半夏8五味子10川芎10柴胡5当归5白芍15生甘草5生姜30。水煎日一付。

逍遥丸、香砂养胃丸各6克日2次

:见到患者后我记起她好生气,而且每生气即严重纳差。服逍遥丸和香砂养胃丸疗效颇好——近几年有4、5次。此次也不能排除生气。但是她有脾胃虚寒是肯定的。此类患者,不论患了外感还是内伤,都会首先影响消化道且主要表现为纳差食少。

按西医理解,此证首先考虑梅尼尔氏综合征。不过,该患者的眩晕很可能不是内耳性的,而是小脑缺血所致。之所以导致脑缺血,是脾胃虚寒的基础上又气逆、气乱。

所谓气乱,就是神经调节功能紊乱——自然会引起全身紊乱。一般说来,服上方应该迅速好转。不过我告诉了患者的丈夫,若4小时后不见大好,最好输液如下:

10%葡萄糖1000ml+刺五加注射液80ml+维生素C2g+氯化钾1.5g。

按说,患者1天多没有进食,最好同时输液。刺五加的药理接近人参。输葡萄糖就是补充水谷之精气。只是天气很冷,患者的家里更冷,输液很不方便。

次日,患者的婆婆来看病,说患者已经大好。

她提供的患者的其他情况尤其值得注意:患者每次发作,都头痛难忍且恶心呕吐严重。因为疼痛,常常要别人或自己用力拔头发。一般三天才慢慢恢复。又,她虽然体弱,但过日子很要强。这次她病重,主要是她近来每天进城给大商店擦玻璃——一天可挣25元。像她这样的体质和性格,严寒的冬天早出晚归,必然过劳。

注意!常人过劳或过饥,也会头晕。常言说:饿得头发昏。其实,过劳也常见头昏。这都是大脑缺血或血内缺乏营养之故。该患者不过是小脑缺血更严重而已。

又,患者的婆婆说:患者服下汤药首煎后,过了半小时呕吐一部分,此后再未呕吐。昨晚已经进食,今晨起床自觉无大不适。

29

典型脾虚

李GF,女,40岁,威县张藿寨村人,2009年5月26日初诊。

上腹胀满不适经常发作约10年,近来复发且加重。目前上腹胀满之外,还有不欲食、食少、乏力、头痛等。服西药数日无效。体型中等,面色青黄。二便可。脉象滑弱,舌淡,苔略白而稍厚密。处理如下:

陈皮12茯苓12半夏8香附8枳实5川芎8桂枝15当归8白芍10乌药6党参10生三仙各10生甘草4生姜25。常规水煎日一付。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逍遥丸6克日2次。

5月29日再诊:自觉大好,诸证悉退。守上方6日巩固。

7月6日三诊:因过劳及强食旧病复发。脉证略如前。仍守前方。

10月10日五诊:旧病复发,10天前就诊适值我赴京出席香山会议,在乡医院输液7日无效。昨天打听到我回籍,今天即来就诊。脉证略如前。仍守前方。

我本来打算给她取药3、5日,她却主动要求取10日。

原来,她家最近要盖新房,不但要尽快痊愈,还要在新房建设中坚持不犯病。

近来当地正值棉花采收季节,农村妇女非常忙,这是她犯病的主要原因。准备盖新房更使她身心交瘁。

除上方外,她还要求给她几天的安定片。看来,她又有了心气虚。

按:以下设问设答说明有关问题。

问:此案就是典型的脾气虚吗?其它脏腑完全不虚吗?

答:在发现患者有睡眠不佳之前,就是典型的脾虚。同时有睡眠不佳,就是心脾两虚。不过,还是以脾虚为主。试看她多次就诊,此前没有诉说睡眠不好,故心气虚很轻。

问:根据什么诊断此案是虚证呢?

答:患者的各种不适(即症状)都是虚象。再结合望诊所得和脉象、舌象,更是虚证无疑。

问:那么,此案是气虚呢,还是血虚呢?

答:一般没有脾血虚之说(在逻辑上是有的),即脾虚就是脾气虚。心虚也说心血不足,也常说心气虚。实际上这两种情况可用一个方子治疗。比如,安神补心丸可以和养血安神丸互相代替。换言之,补心气和养心血用药基本相同。

问:那么,气虚和血虚是截然两途吗?

答:显然不是。实际上,血虚属于气虚。追溯到最早中医经典《内经》去,就不难发现血属于气。血在《内经》中的标准术语是“营气”。《灵枢·营卫生会》说:“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问:典型的脾虚,健脾即可,比如最好给健脾丸,为什么案中成药使用的不是健脾丸呢?特别是,煎剂中还使用了较多的理气药如陈皮、枳实、乌药、香附等,莫非不担心破气吗?

答:是的。按说可以或者说最好使用健脾法。不过,该患者上腹胀满为主,就应该考虑到她还有气郁。尽管这种气郁是气虚的结果之一,却要适当理气。故以上理气药都用量较小。另须知,陈皮也有健脾作用。本案煎剂的前三味就是二陈汤。此方是最初是治痰饮的(也治脾胃不和),燥湿去痰,也是健脾。

30

体弱失眠

赵某,男,42岁,威县李寨村人,2007年9月14日就诊。

大便每天2~3次月余,较稀,早起大便尤稀。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无脓血。早起多有肠鸣。此外无大不适。曾服西药多次偶有暂效,要求服中药治疗。饮食、睡眠、体力可。体瘦、神可。脉象略见弦滑,舌淡胖,苔不厚。血压140/90mmHg。处理如下:

党参12黄芪15桂枝20白术6苍术6五味子10生山药20附子10陈皮12半夏8茯苓10白芍15川芎6三仙各10生姜30生甘草4。常规水煎日一付。

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

按:此证不复杂,更不危重。上方亦无何特殊。照用苓桂术甘散或附子理中丸即可有效。在我看来,还是上方更周到。相信效果很好。问题是,这么轻浅的病,患者为什么要求服中药?

又,患者是一个老实人,长年给抹灰工打下手。经济条件不算好,主动要求服中药就更费解。问他是否服过中药。他说:12年前,失眠、头痛等在他处久治不愈,就诊一次即好,故愿意再服中药。

于是,查出12年前的诊疗记录如下:

1995年2月21日初诊:经常失眠、心悸、头痛、头晕、乏力、食少,服西药正天丸、谷维素等无效。一年前曾经休克2次。体型消瘦,面色萎黄,脉弱,舌黯红。血压140/100mmHg。处理如下:

党参20麦冬15五味子20山萸肉15枸杞子20茯苓20白术12生山药20陈皮12半夏12黄芪15远志12枣仁15丹参15川朴6三仙各15生甘草5。常规水煎日一付。

人参归脾丸9克日2次

2月22日再诊:再无头痛、头晕,仍乏力,血压134/90mmHg。守前方。

按:当时的记录就是这么简单,此后12年中没有就诊。若非此次就诊提及——服药4日大好且未复发,此案不会作为验案介绍。

现在看来,12年前的病是比较严重的心脾两虚,自西医看是高血压伴神经衰弱。一般说来,类似情况服西药效果不好。上方中,补益气血和安神药量都比较大,且同时给与人参归脾丸。服药后不但心脾两虚症状迅速好转,血压也接近正常。故不要认为高血压不宜补益。患者的高血压也是心脾两虚的表现之一,故血压高而脉弱。他说,12年来还是不时有血压高,冬天舒张压常在100mmHg以上。夏天不常服降压西药。近数月就没有服。

目前的病是不严重的脾虚和高血压。病因都是长年劳累和紧张。当然,他的禀赋较弱,也是重要原因。治则自然是补气健脾。

31

脑缺血眩晕

李SW,男,41岁,威县吴王母村人,2008112日初诊。

近半年来常头晕、头嗡嗡响,严重时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如饮酒大醉。近2月来约每周严重发作一次。发作与劳累有关。曾经多方检查化验——包括头颅CT,无明显异常。中西药物基本上一直使用,日渐加重。不发作时饮食可,但睡眠不佳,自觉脑子乱。二便可。双耳听力可。体消瘦,神倦,面色青黄。脉大略数,舌淡甚苔白。血压12080mmHg

处理如下:

党参15黄芪20陈皮20茯苓10半夏8苍术6五味子10桂枝20附子8当归10白芍15川芎10生姜30甘草5。水煎日一付。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逍遥丸6克日2

上方的治则是:补气温中、理气升阳。可以断定疗效很好。西医治此证,疗效不好。

5月4日再诊:上次一诊即愈,近日复发。昨天尤剧。脉大。舌淡胖苔白。

5月9日三诊:病大减。

按:眩晕分耳源性和小脑性。该患者的眩晕显然不是耳源性的。自中医看,此证属虚无疑。他的眩晕不是肝阳上亢,而是清阳不升——即脑缺血的结果。病因是劳累过度。他的体质不很强壮,却是一个架子工,长年努力在高空作业。加之每天工作时间很长,难免虚损。他的舌淡甚,也是气血大虚且清阳不升的征兆。

32

慢性胃炎

吴XC,女,45岁,威县沙河辛村人,2007108日初诊。

做胃镜诊为慢性胃炎2年,始自2年前父母于短期内先后病逝。常感乏力、饱胀、脊背沉重、视物不清、口干、口臭、大便不畅、失眠多梦。曾经长期服西药好转,最近加重。体型中等,精神、面色可。脉沉弱,舌略胖嫩。血压9060mmHg。处理如下:

柴胡6当归10白芍15白术6苍术6茯苓10生甘草5香附6川芎8党参10黄芪15桂枝20陈皮15半夏8生姜25三仙各10。常规水煎日一付。

人参健脾丸12克日2次, 香砂养胃丸6克日2

11月30日再诊:服上方曾经大好,因农事繁忙暂停治疗。近日复感右肩沉重、口干,希望继续治疗以便除根。患者此前还有:稍见冷风就咳嗽吐痰,每咳嗽就好尿裤子。更有甚者,咳嗽稍重不但小便失禁,还常常想大便——却解不出。又,每不慎食冷物,不久就想大便。此证自8年前生第二胎之后至今经常发作。曾问医生,说妇女都这样,加之上次主要想先治好胃,没有说此证。一般情况同前,脉滑略数有神,舌象接近正常。煎剂上方加五味子8附子8熟地15,成药改服补中益气丸、金匱肾气丸各9克日3次。

:患者的所谓慢性胃炎,有明显的情志因素。症状也不是完全集中于消化道——脾胃,故首次处理以舒肝解郁、补气健脾、安心神。总之,不要见西医诊为慢性胃炎,就一心治胃。

没想到患者叙述的病史不完整,可见问诊的重要性。她看上去情况还不错——望诊扫描形、神、色均无大异常,不会想到她还会有那样长时期的脾肾虚。说此案是肝郁并心脾肺肾气虚,显然有理有据。

用药方面,首次的煎剂可以组成四君、逍遥、二陈、桂枝、补中益气、参苓白术、理中数方。读者须知,它们的大方向基本一致。看似特殊的二陈、逍遥也可健脾补中。

或问:如此说来,此案不是可以使用十全大补吗?

答:是的。照用十全大补也大体不错。患者以脾肾虚为主,只要顾全健脾、补肾,效果就会满意,不是说用药一味不可增删。至于份量,多一克、少一克更不是大问题。

再问:到底什么方子最好?

:最好综合人参健脾、金匱肾气、逍遥散三方。

,患者虽然多脏腑正气不足,却没有出现过、至今也没有危急情况。这是由于:患者的生活条件不错,故能多方治疗。加之患者还在壮年,一时不会出现危急情况。坚持按二诊服药并注意调摄,很有可能完全康复。

33

三叉神经痛

按:这是一位网友发到中国中医药论坛赵洪钧专栏中的帖子。副标题是:从气虚头痛头晕案得到的启发。这里略有文字改动。

JF,男,76岁,半个月前左耳周围疼痛,在它处求诊,诊为三叉神经痛。三年前曾患过此病,在邻村针灸而愈。此次发病用针灸、吃止痛药无效。耳部周围疼痛,多于吃饭和洗脸时发作,虽不很剧烈,却也很难受。又终日头晕,每天服眩晕停维持。血压150/70mmHg。脉微弦,舌淡红 ,苔黄。

记得以前治疗过三叉神经痛但是疗效不好,拜读赵老师的气虚头痛头晕一案颇受启发。患者年近八十,终日头晕已有几年,应属虚证无疑。于是处方如下:

党参12 黄芪15  川芎12  怀牛膝15  当归10  白芍15  五味子10  陈皮20  半夏10  茯苓10  三仙各10  甘草5  钩藤15  龙骨15  牡蛎15  水煎服。

原按:服上方五剂后疼痛大减,只有轻微疼痛。由于家庭条件所限,患者不愿再服中药。遇到这种问题也是无奈。老百姓得了病有好多都是先扛着,等扛不过去了才治疗。

34

尿潴留一诊即效

赵WZ,男,54岁,威县白伏村人,2010325日初诊。

每冬天尿频数年,自去年加重且有少腹酸痛憋胀。7天前夜间,突然尿频、尿急、尿血。已经服西药7天,不再尿血,仍尿频——不足一小时一脬且量少并尿意不尽。自青少年时代就有胃病,经常食少并上腹不适。近2年上腹不适好转,仍然食欲不佳。母亲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多次发生幽门梗阻。体形消瘦,面色黧黑,神情倦怠。尺脉弱,舌瘦。处理如下:

党参15黄芪20当归8川芎10五味子12怀牛膝15山萸肉8生山药20熟地20茯苓10丹皮8金樱子10生甘草5陈皮10桂枝12柴胡5厚朴3。水煎日一付。

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各9克日3

3月30日再诊:尿频及少腹酸痛均大好。寸关脉可,尺脉弱。处理如前。

按:有老胃病数十年,脉有虚像,肯定是正夺之体。尿频、排尿不畅、少腹酸痛憋胀(必有尿潴留),则是肾气虚所致。对此西医一般诊为前列腺增生肥大。实则不准确。盖排尿不畅不仅是肥大的前列腺阻塞尿道所致,而是全身衰退在下尿路动力状态方面的表现。总之,此病首先主虚。脾肾双补有良好的疗效。

35

支气管哮喘

邱SJ,女,36岁,威县罗安陵村人,2008年7月7日初诊。

咳嗽、气短、吐痰、发烧,久治不愈近4个月,近日加重。病始于在蘑菇棚里劳动——在里面待半小时左右就胸闷、咳嗽并轻度呼吸困难。开始在当地肌内注射有效,但次日即反复。又曾经两次输液共8天,完全无效。

6月26日西医处方大体是:输液给喘定、青霉素、清开灵、病毒唑等,同时口服复方岩白菜素和鸡胆川贝液。

7月1日的西医处方是:异丙嗪片12.5mg日3次、氨茶碱0.1g日3次、丙酸培氯米松气雾剂、舒喘气雾剂(喘重时喷吸)。此前还曾服中药19付,毫无效果。5月1日做心电图示S-T段压低。5月3日照胸片正常。6月26日,做胸部CT无异常发现。多次验血、尿,仅血沉为60~80mm/h,其余无异常。近日体温在37.5℃左右。食欲可,二便正常。月经大体正常。目前心慌气短,头晕眼涩,不能劳动,极其乏力,多困。体瘦(自称发病后明显消瘦)、神倦。脉短而弱,舌红苔剥。血压110/80mmHg。听双肺满布哮鸣音。处理如下:

陈皮20g、茯苓15g、半夏10g、五味子10g、麻黄6g、细辛3g、桂枝20g、干姜6g、生石膏粉10g、白芍15g、附子8g、熟地2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剂。

百喘朋1片日3次,地塞米松片0.75mg日3次,香砂养胃丸6 g日3次,金匮肾气丸9g日3次。

患者问:何时可好?我说:3日内不大好,不必再来。

7月9日再诊:果然大好。嘱隔日减去西药1次。其余如前。

按:患者的初始病因很清楚,临床表现也很典型,故诊断没有疑问。用皮质激素和平喘西药治此病可以速效,这就是为什么最初肌内注射有效。但是,单用西药常见反复发作者。中医治此证初起最好的方子是小青龙汤。也可以用小青龙和二陈汤合剂。病史较久,须同时补肾。当然,喘重时,也有单用中药疗效不满意的,故最好中西医结合治疗。病大好后,西药(特别是皮质激素)要逐渐减量。

又,这样的病人毫无必要做CT,患者的CT却是邢台某医院给她做的。

7月18日三诊:病情虽然大好,但至今没有全好。前天自觉舒适,于是洗衣服并打扫卫生。昨晚至今晨发热37.8C左右,在本村肌肉注射一次热退。今天就诊时精神较好。她补充的病史很值得注意。原来,先是春节前后她的母亲患癌瘤病逝,她伺候了一个多月颇感劳瘁。又,发病四个月来,曾经连续20多天几乎完全不进食。她的体重下降了20多斤,必然很虚弱。这一情况前两次就诊时没有问清。今天她自己骑电车就诊,脉象略数。舌暗苔剥。双肺听诊大体正常。处理如下:

陈皮20g、茯苓15g、半夏10g、五味子10g、山萸肉10g、麻黄6g、细辛3g、桂枝20g、干姜6g、白芍15g、党参12g、黄芪15g、当归10g、川芎8g、熟地20g、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剂。

补中益气丸9g日3次,金匮肾气丸9g日3次,百喘朋1片日1~2次,地塞米松片0.75mg日1~2次。

嘱其再发热时不用西药。

又,初诊前患者每天脱发很多,她去就诊的中医却说是使用的洗发膏不好,看来那位中医经验太少。患者的脱发,显然是迅速严重营养不良的过。近日已经基本上不再脱发。

总之,较长的病史很难一次了解清楚。该患者以哮喘为主要表现,不详细了解病史就会把问题看得很简单。患者20多天几乎不能进食,显然是药物的副作用所致。可惜,不知道当时到底用过什么药。

又,患者的几乎无舌苔(初诊时就有严重苔剥),必然脾胃大虚。今天的方子是平喘的同时脾肺肾同补。给她的西药让她自己掌握——一般每天一次,没有明显呼吸困难,即可停用。

又,如上所述,我的治疗效果不算很好,但患者还是很满意。她一再说:您真是神医!大概是她的儿子就诊疗效更好。另外还有她的一位同村人,也是久病就诊一次即大好。

其实,我的治法很平常,就是在平喘的同时照顾到脾肾大虚。故初诊时就该用参、芪、当归。

按:以下是近作《赵洪钧临床带教答问》关于哮喘的问答。从中不难看出,虽然哮喘不单单是虚实问题,还是不能忽视扶正。

问:中医诊治哮喘也要念念不忘辨四证吗?

答:是的。甚至更简单。张景岳说:“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曰实喘,二曰虚喘。”此说可见于今高等中医教材内科学。

:如此说来,治哮喘不是掌握好攻补二法即可吗?

:不是。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哮喘的核心病理,是支气管因炎症反应导致狭窄而通气受阻,治此证的核心药物应能扩张支气管。中药中最重要的支气管扩张药有麻黄、细辛、桂枝、白芍等。凡支气管哮喘用中药,必须使用它们,而它们不是典型的补益药,也不是攻下药。中医治哮喘疗效最好的方子是小青龙汤,此方既不能归入补益方,也不能归入攻下方。

问:那么,可以中西医结合地讲一下呼吸困难的诊治要点吗?

答:可以。呼吸困难主要有肺源性的和心源性的。张锡纯先生所说的外感痰喘,基本上是肺原性的。中医治疗以小青龙汤为主。心源性的呼吸困难是心力衰竭所致。中医治疗以补肾纳气为主。也有肺脏和心脏同时功能受损的,这就是最常见的肺心病。这时就要同时使用小青龙和补肾纳气法。

简言之,尽管前人有实喘、虚喘之说,虚喘却远远较实喘多见。盖喘家十九是慢性病(或急性发作),即十九有虚(约半数虚重),治喘的同时必须照顾正夺。喘不重时,常常可以完全以补为治。

36

肝郁气虚案

孙SY,女,23岁,威县东郭庄村人,20081017日初诊。

低热不退、全身乏力10余日,在县城就诊服生脉饮等不效。面黄、体瘦,饮食、睡眠、二便可。结婚8个月,月经大体正常。末次月经22天前。脉滑略数,舌可。处理如下:

柴胡6当归18白芍15党参12黄芪15川芎8五味子10香附6桂枝20苍术6白术6熟地15生姜15生甘草4。水煎日一剂。

逍遥丸6克日2次、补中益气丸9克日2

10月22日再诊:无明显改善。自诉多汗。神情忧郁。守上方。

10月27日三诊:自觉大好,面色红润,精神好。脉舌象大体正常。守前方。

2009年14日,患者的丈夫来看早泄,说患者一直很好。过去她常感冒,近2月多没有感冒。2日前似有小感冒,没有服药就好了。

按:病初没有恶寒、头痛,也没有咳嗽、流涕等,一般说来不是外感。患者的气虚可能是体质性的。给她开的煎剂即逍遥散和补中益气汤合剂加减。给她照用逍遥散原方亦可——此方既可解郁,也可补气。但可能不如同时用补中益气效佳。

37

母子同补

WW,男,2岁,威县姜七里村人,201066日初诊。

明显发育、营养不良。面黄体瘦,头发稀疏并有成片无头发,还几乎不会走路。其母一般情况尚可。母子脉舌像大体正常。处理如下:

党参12黄芪20当归10白芍15川芎10熟地15补骨脂10怀牛膝15五味子8女贞子10陈皮12桂枝12生姜25大枣7枚生甘草5。水煎母子同服日一剂。母亲服80%,儿子服20%

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各9克日2~3次,母子同服比例如煎剂。

力勃隆片(母)4片日三次,(子)争取1片日2次。

2010627日再诊:患儿明显好转,走路已经相当快。其母称患儿近来不再好啼哭,即很乖、很好管,进食较前多。特别是她的奶水较前明显多。又,她此前便秘,数日一行,服上方后,大便通畅,日一次。守前方。

按:我治类似情况——还在吃奶的孩子营养不良,都是如上处理:母子一方同时服药补益。记忆中无疗效不佳者。

38

大便失禁

赵某,男,72岁,威县白伏村人,2005911日就诊。

自称近5日来,大便不干不稀,无腹痛和里急后重,但来不及上厕所——即要拉到裤子里。此外无大不适。14年前,曾患脑血栓,基本无后遗症,亦未复发。查脉象、舌象、血压大致正常。于是疏方。这时患者提醒我说,当年春天曾经就诊治此病,一诊即愈。我已经忘记,于是找出旧方,与新方几乎一味不差。患者还说,此方似乎少服一剂也不行,上次就是服完五剂才好的。

处方如下:

党参10g、黄芪15g、五味子15g、桂枝20g、白芍10g、川芎10g、白术10g、生山药15g、附子7 g、干姜5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甘草5g、三仙各10g。常规水煎日一付。

补中益气丸9g3

患者又补充说,近年小便频且不畅。这种大小便异常总是脏器衰败的缘故,以脾、肾气虚为主。遵此意组方遣药即效,不必拘于上方的具体药物。成药中加用桂附肾气丸(略同金匮肾气丸)更好。又,首次服药好转不应该立即停服。凡此类高年虚弱,最好间断服用类似补益之剂——成药即可。(以上已见于《医学中西结合录·老年病》)

2010429日再诊:旧病复发5——多次大便拉到裤子里,在他处服西药无效。5年过去了,患者还算明白,但更加老态龙钟。他双手颤抖,走路蹒跚,耳聋严重,更使他看起来有些呆。处理如下:

煎剂上方加生山药20炒白术6山萸肉10怀牛膝15。成药加金匮肾气丸9克日2次。

按:《医学中西结合录》中已经提及:“这种大小便异常总是脏器衰败的缘故,以脾、肾气虚为主。遵此意组方遣药即效,不必拘于上方的具体药物。……凡此类高年虚弱,最好间断服用类似补益之剂——成药即可。”

然而,后两次发作间隔5年,说明上次治疗有效,不能说年老体弱必然有此证。

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呢?

打个比喻,就像老汽车也可以多年凑合着开动一样,多数老年人带着几样病和多脏腑不断衰败,也可以“正常”存活。自然,这些老机器都不能和当年一样参加正常的拉力赛了!谁敢于不遵循自然法则,就会很快成为开不动、散了架乃至永远熄了火的车!

他还可以骑自行车,尽管只能在平路上稳稳当当地骑,却说明他还有较好的共济运动调节机能,体力也不是很差。偶尔还玩玩骨牌,说明他的思维能力尚可。

他的急性脑血管病至今已经19年,虽然中间几次想复发,都迅速得以制止,故那种可恶的疾病也可以在恰当的预防和治疗中维持20年不复发。

当然,预防和治疗的第一原则是:小心翼翼地、周到地维护正气。试看,他毕竟老迈了。头发快脱光了。眼眉很长又很白。说话反应迟钝。呆呆地坐在小凳子上。站起来时相当困难。走路时要叉开腿,而且比较慢,总像是小心翼翼。 这就是老年正夺!

39

高年心衰

按:该案最好诊为多器官高年衰退,因为目前患者的主诉是心慌气短,就先诊为高年心衰吧!不过,稍微细心的读者会立即发现,书本上没有“高年心衰”这个病名,但是,我还是觉得她的病不单单是心脏的问题。比如不能说心衰完全是冠心病所致,因为从来没有人给他做出冠心病的诊断。她也没有出现过心绞痛。说她是高心病心衰,更不贴切,因为他从来没有高血压。至于风心病、先心病等和她更没有关系。总之,导致她心衰的原因不是哪一个局部问题。自然,如果有机会做一下病理解剖,她的冠状动脉肯定有了问题。但我认为那也是衰老的结果。她的心肌也必然有了退行性病变,她的肺脏、肝脏、肾脏、大脑、生殖器官乃至消化道等全身一切组织和器官都已经衰老,也毫无疑问。尽管一眼望去她可能还不足80岁。但弱智者也不会认为她像个50岁左右的人。总之,她的外表已经告诉人们,她很衰老了。如果和80年前的她对看,现在的老态龙钟和当年的稚嫩而且生机勃勃,肯定是判若两人了。且看下述简单病案记录:

ZL,女,86岁,威县西候贯村人,2010-9-10初诊。

心慌气短,稍劳即加重34年。近3个月来又加头晕逐渐加重。已经在多处多次就诊,服用中西药物完全无效。静坐时头晕不重,稍一摇头即感头晕加重并有头颈内嗡响。此外还有平卧困难——平卧不久即感气短,因此常常睡眠不佳。又有上腹胀满、乏力等。双足踝部有轻度指压水肿,下午尤重。患者体型较胖,面色晦暗,满脸皱纹,行动迟缓,但神志清楚,说话有条理。据其子女说,此前她一直坚持不要别人照顾,即还在独立生活。近来独立生活有点困难。食欲和食量可,大小便基本正常——夜尿较频。耳聋较重。脉象沉滑,舌淡。血压130/85mHg。处理如下:

人参10党参12黄芪20当归10白芍12川芎12熟地20五味子8山萸肉8怀牛膝20生山药20陈皮12茯苓12桂枝15生甘草5生姜30大枣6枚(掰)。水煎日一剂。

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各9克日2次地戈辛片0.125mg2

按:患者还没有再诊,但可以断言疗效比较满意。

或问:上方只用中药煎剂和中成药,不用西药地戈辛不行吗?

:我相信只用中药效果也比较好,但可能不如同时使用地戈辛更好。反之,若只用地戈辛,不用中药,很难效果满意。即便加大地戈辛剂量,按常规达到饱和,对如此高年患者一般也不会疗效满意,却很容易出现毒副作用。

再问:既然是高年多器官衰退,治疗就应该多器官补益,是这样的吗?

答:我想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这样治疗无效,不可能再有有效的疗法。

40

李士材治气虚极

李士材治宋敬夫令嫒。中气素虚,食少神倦。至春初,忽然喘急,闷绝不知人,手足俱冷。咸谓立毙矣!李曰:气虚极而金不清肃,不能下行,非大剂温补,决无生理。遂以人参一两、干姜三钱、熟附子三钱、白术五钱,一服即苏。后服人参七斤余,姜、附各二斤,遂全愈不复发。(《古今医案按···卷五···喘》)

:李士材是著名的温补学派医家。此案尤其典型。他的辨证就是“气虚极”(金不清肃,不能下行,并非必要的说理)故用大剂温补。但是,“后服人参七斤余,姜、附各二斤”,亦属罕见。

41

李士材治气虚极

李士材治吴门周复庵。年近五旬,荒于酒色,忽然头痛发热。医以羌活汤散之,汗出不止,昏晕不苏。李灸关元十壮而醒,四君子加姜、桂,日服三剂,至三日少康。分晰家产,劳而且怒,复发厥。李用好参一两,熟附二钱,煨姜十片煎服,稍醒,但一转侧即厥,一日之间,计厥七次。服参三两,至明日,以羊肉羹糯米粥与之,尚厥二三次,至五日而厥定。李曰:今虽痊,但元气虚极,非三载调摄,不能康也。两月之间,服参四斤。三年之内,进剂六百帖,丸药七十余斤,方得步履如初。(古今医案按···卷三···厥)

:年近五旬,荒于酒色,忽然头痛发热,是正夺在先而后感风寒。医以羌活汤散之,汗出不止,昏晕不苏,是严重气虚,故用四君加姜桂有效。再劳而且怒,正气再夺,故复发厥。一夺、再夺、三夺之后,元气虚极。是以两月之间,服参四斤。三年之内,进剂六百帖,丸药七十余斤方大安。大事补益,三年不变,李氏不愧心有定见。

42

汪石山治气虚

一儿六岁,阴囊胀大如盏。茎皮光肿如泡。一医为之渗湿行气,不效。汪(石山)诊视,脉皆濡缓。曰:脉缓无力者,气虚也!经云: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气虚不足,无能运化而使之出矣!宜升阳补气可也。遂以补中益气汤,去当归、柴胡,加茯苓、牛膝,二帖囊皱肿消。三帖全愈。(古今医案按··卷·疝)

:汪氏也继承了李东垣的思想。“阴囊胀大如盏,茎皮光肿如泡”一般会认为水湿为患。石山据脉濡缓断为“气虚不足”,用补中益气加减获速效。

43

薛立斋治脾虚中风

薛立斋治一人。年六十余,素善饮酒。两臂作痛,服祛风治痿之药,更加麻木发热,体软痰涌,腿膝拘痛,口噤语涩,头目晕重,口角流涎,身如虫行,痒起白屑。立斋曰。臂麻体软,脾无用也。痰涎自出,脾不能摄也。口斜语涩,脾气伤也。头目晕重,脾气不能升也。痒起白屑,脾气不能荣也。遂用补中益气汤加神曲、半夏、茯苓。三十余剂。诸症悉退。 又用参术膏而愈。(古今医案按···卷一···中风)

:案中云:脾不能摄、脾气伤、脾气不能升、脾气不能荣,总之是脾气虚,故用补中益气加味治愈。

44

薛立斋治肾亏中风

秀才刘允功,形体魁伟,不慎酒色,因劳怒头晕仆地。痰涎上涌,手足麻痹,口干引饮。六脉洪数而虚。薛以为肾经亏损,不能纳气归源而头晕;不能摄水归源而为痰;阳气虚热而麻痹;虚火上炎而作渴。用补中益气合六味丸,治之而愈。其后或劳役,或入房,其病即作,用前药随愈。(古今医案按·卷一·中风)

按:肾经亏损而用“补中益气合六味丸”,必同时有脾阳虚。总之是正气亏损,故此后“或劳役,或入房,其病即作,用前药随愈”。

45

薛立斋补中益气治中风

宪幕顾斐斋左半身并手不遂,汗出神昏,痰涎上涌。王竹西用参芪大补之剂,汗止而神思渐清,颇能步履。后不守禁,左腿自膝至足肿胀甚大,重坠如石,痛不能忍。其痰甚多。肝脾肾脉洪大而数,重按则软涩。立斋朝用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知母、麦冬、五味。煎送地黄丸;晚用地黄丸料加知、柏。数剂诸证悉退。但自弛禁,不能全愈耳。(古今医案按·卷一·中风)

:古人把中风的原因之一说成是痰。汗出神昏,痰涎上涌,其痰甚多,多数人会先用二陈甚至豁痰法。王竹西用参芪大补之剂效佳,可知卒中十九是本虚,只是病初有时有食积、痰淤等暂时的邪气盛,需急则治标。过此以往,特别是中风后遗症,无不以补益为主。

46

高斗魁治疟疾危证

新安程结先子病疟。每日至辰时大寒,午时大热。热即厥。两目直视,不能出声。颏脱,涎水从口角涌出不止,日流数升,至丑时始汗解。饮食不进,昏冒几绝。予往视之,皆诛伐太过所致也。投以补脾之药,不即效。延他医调治,用柴胡防风南星半夏等药,病势转剧。其家复延予治之。值医者在,予请曰:此何证也,而用前药?曰:子不识乎?此肝疟也。肝疟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予笑曰:据子述经言,当得通脉四逆矣!何用前药?予诚不识此何病,但知虚甚耳。请先救人后治病,何如?曰:子用何药?予曰:大剂参附,庶可挽回。医力争参附不便。予漫应曰:谨奉教。医始洋洋色喜而别。是夜用人参一两,黄芪二两,炮姜三钱。比晓,熟地桂附并进。次日辰时,病不复发矣。此缘劳役过度,寒热往来。医认为疟,且时当秋令,一味发散寒凉,重虚其虚。展转相因,肝脾大败。非峻补气血,何由得生!夫病由人生,人将死矣,而乃妄牵经义,强合病人。及至处方,又乖成法。自误误人,至死不觉,悲夫!(四明医案

按:但知虚甚,先救人,后治病(先扶正,后去邪之意)是重要原则。无论此系何病,但有肝脾大败,即非峻补气血不可。不过,此病确实是疟疾。须知,疟疾日久或素体虚者患疟,必须补益。所谓,正气复,邪自去也。

47

高斗魁论热病禁食之弊

石门吴弁玉,发热多汗便秘,数日不止。医曰:此停食伤寒也,不宜与食,待热退始可以稀粥汤饮之。病势转甚,延予视之。予问曰:肚中饥否?曰:饥。索其日所用药,则芩连枳壳花粉厚朴之属。予笑曰:子但吃饭,病即除矣,无庸此等药也。病者喜甚,曰:吾本无食,医言有食,故耐此数日饿耳。然便秘云何?予曰:致新即推陈矣。胃中久无谷气,故前物积而不下。且子之发热多汗,一味虚症。遂用参术调补而痊。

:进食水为第一补法,不能进食水则无不迅速大虚。此案已经饥饿数日,故曰:子但吃饭,病即除矣。然则,终于还是使用参术调补而痊。

48

程杏轩治半产血晕危证

汪心涤兄夫人,体孱多病,怀孕三月,腹痛见血,势欲小产,延余至时,胎已下矣。血来如崩,昏晕汗淋,面白如纸,身冷脉伏。予曰∶事急矣,非参附汤莫挽。佥谓用参恐阻恶露,予曰∶人将死矣,何远虑为。亟煎参附汤灌之。少苏,旋复晕去,随晕随灌,终夕渐定,续用参、术、草、归、地、枸杞大剂浓煎,与粥饮肉汁间服,旬日始安。再投归脾汤数十剂乃愈。后张效伊芳翁夫人,证同,亦照此法治验。乾隆甲寅秋,予室人叶孕三月,胎堕血晕,日进参十数两乃定。后仍半产数次,势皆危险,均赖补剂挽回。倘惑于浮议,并殆矣。(《程杏轩医案》)

:血来如崩,昏晕汗淋,面白如纸,身冷脉伏。大虚危候无疑,唯有峻补或能挽回。至于参附、参术何者为先,曰首重人参。盖人参为补药第一也,阴阳皆补也,气血双补也,五脏同补也。

49

程杏轩治高年虚闭

郑媪年逾古稀,证患便闭,腹痛肛胀,寝食俱废,已经两旬,诸治不应。延诊以下为嘱,切脉虚细而涩,谓曰∶此虚闭也,一补中益气汤足矣。何下为。服药两日,便仍不通,自言胀痛欲死,刻不可耐,必欲下之。予曰∶下法吾非不知,但年高病久,正气亏虚,下后恐其脱耳。媪曰:与其胀闭而死,莫若脱之为快。因忆心悟篇云:病有不可下,而又不可以不下,下之不得其法,多致误人。沉思良久,于前汤内加入制大黄三钱,仿古人寓攻于补之意。饮后肠鸣矢气,当晚便解,结粪数枚,略能安卧。次日少腹尚痛,知其燥矢未净,仍用前方大黄分两减半,再剂便行两次,先硬后溏,痛止食进而愈。夫补中益气汤,原无加大黄之法,此虽予之创见,然医贵变通,固不容胶柱鼓瑟也。(《程杏轩医案》)

按:寝食俱废,已经两旬,切脉虚细而涩,虚闭无疑。年高病久,正气亏虚,下后恐其脱。然病有不可下,而又不可以不下者,即如此案。终于“寓攻于补”而获效。自今日看来,此案可以同时使用灌肠法通便或者径以手取,则立即见效。

为此附我的几句议论如下:

怎么治大便不通呢? 不是医生的人也会说:就用通便或泻下药呗!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如果问:大便不通,是实证?虚证? 略通中医的人大概会立即选择:实证。 然而,未必尽然! 不知道治过多少次大便不通了,其中两次印象最深刻。

一次是我年轻时碰到一个18、9岁的小伙子大便不通。他不是很精明的人——有点憨,却身体强壮。然而,那时故乡的农民常常以高粱为主食,而高粱常常引起便秘。这个小伙子就是在家使劲拉了半晌拉不出来,才去了医院。我至今记得他哭丧着脸反复对我说:拉不动!拉不出来!快想想法儿吧!我只好戴上手套给他掏出来!

注意!也许给他灌肠或服用大承气汤等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大便已经到了肛门,憋在那儿已经半天,这时最快捷、方便的通便方法就是:用手掏出来!

这个小伙子的病显然是典型的实证——可以认为他完全没有正气夺——尽管拉屎拉了半天却拉不出来,也消耗正气。

另一个病人不是我亲自治疗的,而是一位作中医编辑的朋友告诉我的他的亲身经历。

这位编辑的母亲患较重的中风后遗症卧床多年。老太太80多岁了,总是大便困难。她的大便不干不稀,却总是不能自己排便。原因很简单,她已经无力排便。

做编辑的儿子给她试用过多种方法,如口服通便药、使用开塞露等等,均难奏效。灌肠不但麻烦,还容易弄得满床大便。还是戴上手套给她掏出来最便捷有效。就这样这位编辑朋友伺候老母已经3、4年(2006年告诉我的)。这样的病人显然不宜使用大承气汤之类。因为她的大便不通首先是虚证!不要以为用手掏大便不雅。

医生这样做是标准的职业行为——尽管病家一般会对你千恩万谢。假如是自己的高年父母患此证,能这样做就是难得的孝顺。

50

十全大补治中风

王肯堂《灵兰要览》曰:里中一老医,右手足废而不起床者二年矣。人皆传其必不起。过数月,遇诸途。讯之,曰:吾之病几危矣!始服顺气行痰之药了无应验。薄暮神志辄昏,度不可服。命家人煎进十全大补汤,即觉清明,遂服之。浃数日,能扶策而起。无何,则又能舍策而步矣!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吾治其虚,不理其邪,而邪自去。吾所以获全也!(古今医案按·卷一·中风)

按:这位无名老医所述经文,正是本节要旨: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吾治其虚,不理其邪,而邪自去。

至此,反复申述“一字心法”逾五万言。理论上无一字凿空臆说,且融汇中西医毫无牵强。加之,证以古今验案五十例,其中亲自诊治者三十余,无不具有充分说服力。自信一字真传颠扑不破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虚人感冒须用补
公布答案:总发热、爱出汗、没力气,补中益气汤拿下!恭喜六位
气,生命的能量!一张补气方,治好十年头痛,老辈中医人的手艺
多寐的中医治疗
气虚,则身痛!用补气的方子,改善顽固疼痛,这张医案有意思
刘克勤:冯五金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