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企业应当如何应对


相比中国同行,在应对气候危机问题上,美国科技巨头要先行一步。苹果、谷歌、Facebook、微软等企业纷纷制定气候目标并付诸行动(图3)。

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减碳行动尚在起步阶段。绿色和平于今年初发布的《绿色云端2020》榜单对部分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进行排名,企业普遍在可再生能源、能源信息透明度等维度表现不足,绝大部分企业未制定相应的碳目标与可再生能源规划。

碳约束时代即将来临。通常,企业可通过技术革新来提高企业产品、设备的效率,从而降低碳排放。同时,鉴于互联网科技企业碳排放大部分来自于其数据中心电力消费,伴随中国电力系统改革进入“深水区”,光伏、风电平价上网时代已在风口,企业可通过批量采购可再生能源,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园区内自建分布式项目来减少因外购非再生电力所产生的碳排放。

在2020年11月初生态环境部出台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到,中国碳市场正在逐步引入抵消机制,控排企业可用通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机制(ccer)抵消5%的碳核查排放量。其中,CCER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碳汇、甲烷利用等领域。企业可通过将清洁能源发电量折算成自愿减排量,以满足碳市场约束。

在中国,未来碳市场发展如何更好与可再生能源交易市场联动,与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衔接,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减排市场的影响力,依旧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科技、数据中心企业加入可再生能源采购,通过清洁能源应对碳市场约束。此外,碳市场作为长效机制,科技企业应做好长期应对碳市场约束的准备,将碳排放管理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优化企业碳资产管理,长期探索低碳转型发展路径。

同时,为更大效率地发挥碳排放交易的市场职能,就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状况,我们建议中国碳市场建设可借鉴欧美碳市场经验,以30/60碳目标为减碳原则,明确中长期碳排量分配总额,帮助地方分解碳排额,科技企业设立减排目标。同时,建立完善的MRV(监测、报送、核查)体系,以优化被管控企业管理流程。

对于走在时代前沿的互联网科技行业而言,在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上,也应该走在时代前列。通过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将企业碳排放管理纳入未来发展战略,向社会充分展示其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一朵真正的“云”。

(作者为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区研究员;编辑:马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访绿色和平:互联网科技公司,最好通过100%可再生能源实现直接减碳
互联网企业是否应该为数据中心“碳中和”买单?
零碳更经济,发展可持续
互联网企业的碳中和战略
碳中和成绩单出炉,互联网科技企业竞逐可再生能源交易
D碳社区资讯:科技互联网企业的碳中和突围与生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