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皇帝的权力为何丧失地如此之快?皇帝只能靠廷杖与怠政来抗争

历史上君权旁落的几个主要原因无外乎外戚的干政,武将的跋扈,宦官的拥废和以及一直矛盾不断的相权问题,有明一代,这些问题基本不存在,朱元璋更是直接废了丞相独揽大权,看似君权空前的提高。

明朝内阁权力空前强大

但翻看明朝的历史,自明成祖后,君权就开始孱弱起来,到了明英宗时期,文官势力强大到足以干预皇帝的决策了,这才开国不到百年了,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明朝的文官以及其代表的内阁势力已经空前强大,甚至让皇帝沦为了吉祥物,不得不说明朝的君权衰败的过于太快了。

当然作为明朝制度的建立者,朱元璋一开始的顶层设计就有问题,明朝建立后,文官占据重要的六部九卿职位,宗室子弟和武将勋贵们只有统兵权,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更没有调兵权和行政权,这是朱元璋防止宗室和武将勋贵叛乱做出的一种防范,将调兵权和行政权交给文官们。

朱元璋的集权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废了丞相之位后虽然独揽大权,但政务太多实在忙不过来,于是设立四辅官,帮助自己处理政务,他们并没有议政权、行政权,这也是内阁的雏形,四辅官平常只负责起草诏书御令,虽然也可以建议,但至于听不听又是一回事了。

朱棣靖难成功后,本来有机会改革朱元璋的设计,但他却为了自己名正言顺,自然不敢随意修改这些制度,反而放纵文官的做大。

首先,朱棣还大搞削藩,也让皇权自断一臂,其次就是让文官参赞军务,用文官牵制武将,开启了明朝文官凌驾于武将的传统,最后就是内阁官员全部任用文官,让他们垄断了参政权与诏书起草权

到了永乐晚期,内阁已经开始坐大,甚至敢反对朱棣的北伐以及废除大诰,此时的朱棣也没有办法,只能抓一批人,至于杀他是不敢的,可以说朱棣最大的错误就是将内阁起草诏书的权力没有剥离出来,为日后的内阁侵权埋下了伏笔,而朱棣一死,内阁正式成为决策机构,开始架空皇帝。

扶持太监读书,设立西厂说白了还是想要集权

当然此时的内阁远不如明朝后期的内阁,甚至还不如之前的中书省,之前中书省存在的时候,六部的奏折先交给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交给皇帝

而现在六部的奏本先交给皇帝,由皇帝处理,如果皇帝嫌麻烦可以交给内阁让其附上意见,相当于节省的皇帝的精力,相当于六部先给皇帝,皇帝转交内阁,内阁返还给皇帝,此时的内阁只能算皇帝的辅佐机构。

内阁权力的强化

到了明英宗时期,由于明英宗年幼,三杨辅政,六部的决策几乎都是六部自己议定,这就是“部议”。

而官民建言奏章之重大者,先经过礼部商议,后让六部尚书、都察御史、六科给事中聚议,这被称为“延议”。

至于官员的任免升迁,文官归吏部,武官归兵部,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及在外督、抚员缺则交给“廷推”。

重大案件的判决有“三司会审”,难以结案的有“廷鞫”。

这些结果全部由内阁票拟批答,票拟最后的审批是司礼监的批红,至于皇帝诏令敕谕的颁布则需要六科给事中审核签署,不同意可以封驳。

三杨辅政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皇帝的工作只是对章奏和阁票象征性的略览,实际的权力已经远远比如明朝之前的朝代了,到了这里,内阁实际上已经是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的机构了。

皇帝连军权都没了

很多人都认为明朝打压武将集团,让武将没有出头之日,其实明朝并非一开始就打压武将集团的,事实上明初武将的地位明显高于文官,武将不仅可以依靠战功承袭子孙,还可以举荐地方供职的文官以及弹劾不称职的都御史。

但明初也从未实施对武将的具体成定制的考核措施,导致武将集团常有渎职腐败的现象,甚至还爆发欺压士卒导致卫所军户逃亡的事例。

鉴于武将们越来越渎职,明宪宗开始下令在军队中推行军政考选制度,一开始是考选的权力由镇守总兵官、巡抚和巡按御史掌握

到了弘治时期,巡按御史对于考选的职权不断扩大,甚至还有了对总兵官人选地提名权,至此,武将的仕途完全被负责考选的文官所掌握,也让武将的地位被文官压制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武将想要出人头地,不得不巴结依附考选的文官

当然这只是文官压制武将的开始,对于皇帝来说,最可怕的是失去兵权,明代宗时期,于谦为首的兵部进一步推行了文臣统军的政策,在内阁的有力支持下,文官开始掌控京城与全国各地的兵权

五军都督府管辖地

本来明军的人事权都是由五军都督府掌握的,于谦则以兵部尚书提督京营的身份任命新组建的十团营众武将,至此五军都督府权力开始被架空,上直卫也大多归了兵部管理,皇帝直属二十多卫兵力被夺。

此时的皇帝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依靠文官来管理军队了,之后众巡抚也用这个模式将边军的人事权转移到了兵部,军队的人事权被文臣们彻底把控,也意味着武将再无出头之日,也意味着皇帝开始失去了兵权。

到了明孝宗时期,刘大夏等文臣改革五军都督府,将五军都督府人事权全部交给了文官,就连卫所土地和军户户籍管理的权力也给了文官,相当于彻底废了五军都督府,至此卫所土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了。

自从五军都督府被废后,兵部却长期因诸事冗杂且疲于应付各类钱粮不足之事而无暇议定戎政方略,地方防御开始糜烂起来,也让兵部面临急事的时候毫无防备。

张居正的改革,内阁空前强化

万历刚即位不能亲政,张居正主导内阁趁机改革,将六部以及地方送上来的奏章分成一式两份,皇帝一份内阁一份,改变原先先交皇帝再交内阁的顺序,到了后面转交给皇帝的奏章已经是内阁阅完之后再转交皇帝的,内阁地位力压六部,六部实际成为内阁的下属

张居正说自己摄政并不是开玩笑的

张居正说自己摄政并不是开玩笑的,所有的奏章都是自己先看过然后再交给皇帝,甚至一些奏章扣下来不交给皇帝,且张居正借着内阁有起草诏书,敕命的权利直接也内阁的名义给六部和地方下命令,也让内阁彻底有了行政权。

不仅如此,张居正还推行考成法,将朝廷监察大权也收归内阁,强大的的监察权使六部处处受制于内阁,如有不从,内阁便可督促六科对六部进行弹劾,彻底改变了明朝的政治格局,也让内阁获得了明朝最高的权力,全面控制了明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政令的实施情况

此时的内阁已经和明初中书省一样的权力,除了国家大事需要皇帝的诏令之外,平常的公文行政命令,都是内阁直接下发了,不需要司礼监用印,张居正相当于恢复了明初撤掉的相权制度。

日后皇帝下发的诏书没有内阁起草用印,下面的大臣是不认可的,将其视为白板圣旨,而且如果没有经过内阁的同意,皇帝自己任命的官员其他官员也是不认可的,所以万历之后的皇帝只能借助内阁来治理国家,没有内阁的同意,皇帝说了不算。

这也是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也没什么问题的原因,只要有内阁在,国家一切大小事务都可以由内阁处理,官员的任命也是内阁选出几个人,让皇帝自己选,气的万历直接摆烂,内阁推选的皇帝不想用,皇帝选的内阁不同意,互相扯皮,也让万历后期高层官员严重缺少。

万历三十年不上朝就是文官抗争

到了崇祯时期更是如此,内阁同意崇祯意见,所有的人事任命以及其他行政命令,才能下达下去,如果不同意,崇祯也没办法,只能换内阁首辅和官员,直到换上和自己意见一致的人才停止,这也是崇祯一朝内阁首辅换的比谁都快的原因。

自从内阁权力强化后,皇帝彻底没了军权,也没了财权,才财权拿不稳军权,没有军权自己就没有权力,也因此一些不甘心大权旁落的皇帝开始扶持宦官,利用宦官和文官的斗争自己夺回权力。

因为笔杆子掌握在文官手上加上大家对宦官天然仇恨的心理,大部分宦官都是昙花一现,无法彻底撼动文官集团,哪怕试图从文官手上获取权力的皇帝也会不明不白的死掉,比如落水的正德帝和天启帝,以及多次差点被烧死的嘉靖帝等等,可以说明朝的文官势力是历朝历代最为强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宦官专权的形成过程,源于票拟制度,发展于皇权与外廷之争
明清权臣无数,为什么无法威胁皇权
为什么明朝太监权力那么大?
【说历史】历代政治得失之明代篇(上)
为什么朱元璋、朱棣可以一言九鼎,而后期皇帝却处处受文官制约?
盘点:从秦汉到明清,中国皇权相权的变化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