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对不起啊,这孩子就是太内向了,也不叫人,真没礼貌。”

      “你性格这么内向不行的,交不到朋友,将来怎么办?”

      “你看看别人,跟谁关系都那么好,你整天宅在家里怎么行,要多出去跟人接触,不然会闷出病来的。”

      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以上的表达你一定不会陌生。

      有些孩子会直接坚定地说:“我性格这么内向,没人会喜欢,也交不到朋友。”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很可能会是:“他(她)就是性格太内向了,要是开朗外向一点,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性格内向,是一个被一直误解,甚至污名化的性格特点。

      然而,性格内向真的那么不好吗?

关于内向的那些误解

1、内向=社交障碍

      在刻板的印象中,内向几乎就约等于社交障碍。

      不与人沟通,不善言辞,难打交道,性格古怪,社交障碍的所有特点,似乎都能安在内向性格的人身上,并且看起来理所当然。

      实际上,内向性格只是社交需求更低而已。

      外向者认为社交活动是一种享受和放松,而内向者认为社交是必要地生存技能,很难享受其中。

      什么是社交障碍?是要看社交问题是否影响正常生活。很显然,很多内向的人,正常生活并未受影响。

     也有人会坚信,内向的人话少,难跟人沟通。

      社交质量不仅取决于说多少话,更取决于你听到多少对方的心声。

      当然,我们都更愿意告诉别人一些什么,好显得自己远见卓识。这样的时候,能耐心、安静倾听的对象,就显得弥足珍贵。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来都不是数量取胜。“朋友遍天下,知心无几人”,才是最令人沮丧的场景,是最深重的孤单。

       内向者更懂得减少在无意义社交上耗费的时间,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社交,留出更多独处,自我思考的时间。

      外向者具有强烈的行动意识并且更看重人脉的广泛性;内向者具有深度的自省精神且更喜欢人脉的深度性,内向者讨厌酒肉朋友、泛泛之交。

      哪一种更好?其实是各有优劣。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看起来好的,不一定真的好。

2、内向=自卑

      内向不会带来自卑,不接纳自己的内向才会带来自卑。

       印象中性格内向的人是不是经常低着头,不说话,眼神也是怯怯的,简直是把“自卑”两个字写在身上。

       那不是内向性格本身带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认为自己内向,各方面都不好,而带来的自卑。

      因为内向,不配拥有朋友;

      因为内向,不会有人喜欢自己;

      因为内向,很难在这个社会当中生存。

      外界和他们自身,不断贴着这些标签,他们自己也渐渐相信,内化这些观点,接受自己不幸人生的命运。

      内向顶多只是社交上弱一点而已,却换来全盘的自我否定。

      据调查显示,成功者中内向者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外向者,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其实是性格内向的人。

      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巴菲特、村上春树都是内向性格的人。

      史玉柱从一个蓬头垢面的IT民工到颠覆整个营销界——甚至于改变了中国营销史的一代奇才,靠的便是他内向性格中的敏感性。

      接纳自己的内向,才能发掘自己性格中的优势,从而摆脱自卑。

3、内向=胆小

       如果将胆子大小的评判标准定义为:社交的积极和开放程度,那么,内向的人看起来确实比较胆小而退缩。

      但是,胆小的反面其实是勇敢,是一种内心的力量。

      八面玲珑,与上下左右的人都能打好关系,并不是勇敢的表现,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革命年代的汉奸应该是最勇敢的。

      他们从不回避与任何人打交道,相反,他们左右逢源,什么人能给他们利益,他们便自然地往前凑。

      内向的人只是对社交有更多的顾虑和和患得患失。

      他们与人聊天交流时,仿佛在雷区跳舞,在钢丝漫步,他们心怀忐忑,小心翼翼,一边担心聊天的话题即将用尽,一边揣摩着别人话语里潜在的含义。

      外向者不会在意这些,他们只用自然地表达,与人打交道对于他们是天赋一般,侃侃而谈,潇洒耀眼。他们的社交不用思考,直接顺其自然地行动。

      而内向者在社交中会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我感受和他人认同上。想得越多,顾虑就越多,在社交中也就显得迟缓、犹豫。

      他们却可以在很多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承担责任,独当一面。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虽然害怕,还是义无反顾。

      不要小看那个不善言辞,话不多的孩子内在的力量,大多数时候你会忘记他们的存在,但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当仁不让。

       勇敢不是说出来的,是行动出来的。

 究竟什么是内向?

      内向是一种社交习惯,判断内向还是外向不是要看话多话少,是否健谈,更确切的是他们的能量来源。

      当你遇到问题或者累了,尝试恢复精力时,如果倾向于一个人待着,从独处中获取能量,这就是典型的内向型。

      如果倾向于找其他人获取能量,在社交中恢复精力,这就是外向型。如果二者都不那么明显,就是中立性格。

       你可以理解为,内向与外向是每个人天生的性格特质的一部分,跟人的性格分男女一样自然。

      只是,在我们的理解中,习惯于将内外向确定为后天的决定影响。

      内向似乎变成了一个背锅侠,什么问题都可以甩锅给它:

       人际交往不好,因为内向;

       胆小,因为内向;

       敏感、脆弱,因为内向。

      内向指代的不再是一个评估性格特质的中性的表达,而是一个明显带有贬义的评价,是一个让人想迅速撕掉的标签:

      你才内向,你们全家都内向。

      我们实在是需要还内向一个公道,给内向一次正名的机会。

强迫内向变外向?

      2020年11月出过一个新闻,铁路金华站派出所民警在进站口执勤时发现了这个看上去八九岁的男孩。

       民警询问男孩,男孩说爸爸把他带到火车站就走了。民警和孩子等了一会儿,始终没有家长找过来。

      一开始,民警蜀黍也认为是孩子与家长一起出行后走失了,就将男孩带到报警台,用车站广播帮男孩寻找家长。

      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男孩叫小旭,9岁了,与家人一起居住在兰溪。民警蜀黍问他为什么爸爸走了,小旭闭口不言。

      一小时后,小旭的妈妈和姐姐一起从兰溪赶到了金华火车站。

      哭笑不得的妈妈告诉民警:小旭性格内向,平时不爱与人交流,在学校也不合群。

      爸爸想用这个法子迫使儿子与他人交流,锻炼一下儿子。

      若是没有警察叔叔横插一脚,计划的效果大约会有两个方向:一是孩子被“好心的”叔叔、阿姨拐走;

      要么孩子从此留下心理阴影,不敢去火车站,甚至时时刻刻都需要留意父母的去向才安心。

      当然,会使用如此极端的方法的家长,毕竟是少数,但是对于内向性格的不接纳,以及担忧,弥漫在每个内向性格孩子的家庭中。

      我们甚至焦虑地相信:内向就是心理不健康。

      看着自来熟,开朗热情的孩子便羡慕,望着自家内敛、安静的孩子便犯愁,想尽各种办法教育孩子:“要跟***学习,开朗一点,大方一点,多出去交朋友。”

      做梦都希望孩子变得外向一些,跟谁都能搞好关系。

     若是说外向的孩子也会有抑郁症呢?相信吗?他们看起来朋友遍天下,内心却仍然孤独、不安;外表永远挂着笑,内心却无比压抑、痛苦。

      不断强化孩子“内向不好”的标签,只会更加促成孩子的自卑和退缩。毕竟,在孩子的认知里,这些原本就是跟内向相伴而行的。

       内向是一个中性词,并不跟任何的心理问题挂钩。

      没有人能保证,一个外向的孩子,人生就一定一帆风顺。

内向者也有春天

       当今社会,我们明显更喜欢、更推崇外向性格的人。这就像一套统一的、单向的人生优质模板。

      符合模板的,才配拥有快乐、美好的人生。

      认为活泼开朗外向,就是心理健康的唯一标志。加之标签化的认知和理解,几乎就差把内向的人都当成心理变态的人,避而远之了。

      更可怕的,是内向性格当事人对自己性格的否定。

      对自己性格特征的不接纳,促使内向性格的人不断寻找方法去改变自己的性格特征社会,心中极度不安,相信自己如果不改变,注定无法适应这个社会。

      每个人,都天然地希望得到世界的接纳。

      强迫一个内在社交并不强的人,去变成八面玲珑的“社交之星”,是一种内在的扭曲。

      内向不是一种原罪,更不是快乐人生的阻碍。

      一个内向的人,可能不喜欢社交,但一样可以在必要的场合很健谈;

      一个内向的人,可能不喜欢社交,但一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自信地一展风采;

      一个内向的人,可能不喜欢社交,但一样可以拥有少数知心朋友,快乐地度过这一生。

      社交障碍需要调整,自卑需要调整,胆小需要调整,内向却是应该被尊重的。

      它就是每个人的性格特质,没什么特别的。

儿童青少年心理分析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性格内向?恭喜你,这是好事,让科学来告诉你答案
当了解“内向型人格”的专属优势,你还会为不爱说话的娃焦虑吗?
芬兰“社恐漫画”引起“精芬”: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为什么70%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内向?
我是一个心理能量指向内部的人
内向非缺陷:如何安静发挥影响力,获得不输外向型的幸福成就自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