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追,我逃”的亲子关系,怎么破局?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焦虑型父母和回避型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分析,收到了大家的热烈反馈,纷纷表示,写的就是自己家孩子的情况。

在此,真诚地感谢大家的关注。

错过的朋友们,可以戳蓝字阅读:

#当焦虑型父母,遇到回避型孩子#

当然,大家更关心的,还是面对此类亲子关系,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现状?

我尝试做了一些整理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1

为何称之为局?

提到“局”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词:困局、迷局、残局……

你追我逃的亲子关系,亲子双方,同样深陷这个困局当中,双方都纠结、痛苦,但又不知道怎么才能打破这个局,获得解脱。

孩子不明白:父母为什么总是什么事都盯着自己,稍不顺意又动不动就发脾气,自己明明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在房间里待一会,怎么就不行呢?

父母不明白:我就是想关心自己的孩子,想跟自己的孩子关系亲近一些,希望能多给他些建议,有什么错呢?

怎么就莫名其妙地将孩子越推越远呢?

双方都无法理解,都觉得对方奇怪、不可理喻。

事实却是,如果都只是站在自身的角度看问题,把问题归结在对方身上,期望对方改变,只会继续受困其中。

这个局,破不了。

因为看我的文章的读者,大部分都是家长,所以我们提供的参考方法,也会着重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并非是说问题都在家长身上。(为了避免误会,事先做一个说明)。

要破局,总要有人先做出改变。

2

焦虑型依恋,前世今生

大部分是来源于早期,自己跟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

也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跟自己的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是不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还是大部分时候缺席?

是情绪稳定,还是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

你能确定父母对你的爱,还是很多时候持怀疑态度,经常患得患失?

在儿童眼里,父母这样的回应是不稳定、不可预期的,这时儿童会感到困惑和不安,陷入莫名的焦虑之中。

为了缓解焦虑,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想法设法去黏住大人,费尽心思去吸引家长的关注,以此来安慰自己:父母在眼前,他们还是在意自己的。

这种依恋模式,会影响到我们成年之后,被直接迁移到我们跟伴侣、孩子相处的过程中。

形成了焦虑型的依恋模式。

很遗憾的是,我们生活的年代,大部分是多子女家庭,能分到的父母的关注有限;同时,父母因为生存的压力,忙于工作,很难及时回应孩子的需要;教育方式也相对简单、粗暴。

此种状况下,作为孩子的我们,很难形成安全的依恋模式。

3

理解自己的焦虑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篇幅来阐述,焦虑型依恋的来源呢?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把焦虑、愤怒的原因,完全归因到孩子身上,就必然会继续绞尽脑汁去“强迫”孩子沟通,而孩子感受到强迫,会不舒服,进而逃离。

孩子的逃离,会进一步加重我们的焦虑和不安,于是更加迫切地要跟孩子黏在一起。

你看,又陷入困局了。

换句话说,我们要首先理解,自己对于“回避沟通”很敏感,就像一个花粉过敏的人,一碰到花粉,就喷嚏打个不停。

而敏感的原因,可能在于:孩子的“冷漠”,触发了我们早年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由此,陷入情绪失控状态。

实际上,愤怒背后,是不被在意的委屈,以及被抛弃的恐惧。

理解自身情绪,而不是将愤怒全部宣泄在孩子身上,是第一步。

4

恰当地表达情绪

愤怒,是一种最具攻击性的情绪,感受到攻击的时候,我们惯常的反应是什么?

要么立即战斗,硬碰硬,马上骂回去,怼回去。

要么就是竖起盾牌,形成一个保护屏障,来获得自保。

而回避型的孩子,大部分会选择:拿出盾牌,也就是关门,自保。

因此,愤怒的情绪表达方式,必然是无效的,甚至会适得其反,把孩子越推越远。

当你感受到愤怒不已,完全不受控制的时候,最好是马上换个环境:下楼走走,在自己的房间里待一待。

总之,切忌马上去找孩子。

要知道,你骂孩子一顿,可能他会几天跟你冷战,回避你,内心也会更加抗拒跟你沟通。

得不偿失。

冷静之后再说话,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个人是建议真实地跟孩子表达,他的一些举动,带给你的不安和焦虑:

例如,他完全不说话,你可能会很不安,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他生气了。

又如,他自己关门进房间,你会很焦虑,不知道他在里面做什么,会不会做伤害自己的事情。

再有,你得不到孩子回应的时候,会很无助,很焦虑,担心他会远离自己

双方可以进一步商量一个折中的方案。

例如,关门之前先告诉父母,我只是想自己冷静一下。

又或者,不管同不同意父母的想法,都给个回应。

5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人性如此。拥有的时候总是嫌烦,觉得这不好那不好。

我常会跟来咨询的孩子说一句话:“我也是自己出身社会之后,才明白,除了父母,没有其他人会对你那么好。”

当然,深在父母照顾中的青少年,却肯定体会不到。

他们更在意的是父母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过问,让自己很烦,很压抑,剥夺了自己的自由……总之,就是各种不满意。

他们没有试过真正离开父母,在社会上生活。

父母们呢?总是希望为孩子多做一些,多付出一些,照顾得更周到一些,会让他们更感恩,跟自己关系更亲近。

实际上,这个想法,并不符合人性。

人都是更在意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会在失去的时候,更知道珍惜。

换句话说,时不时地,当个甩手掌柜,罢罢工,才能体现出你的价值

孩子的事情,不要总是跑在前面,帮他们解决得妥妥贴贴,慢一点,等一等。

让孩子也急一急,让他们真正体会一下父母完全不干涉,会有多么不方便。

6

谨记“等”字诀

上面一个方法,在展开说一下,就是要充分修炼“等”字诀。

等着孩子来找你,帮他处理问题,这个时候再出手。

双方冷战的时候,不要总是忍不住,第一时间跑去跟他道歉、和好,喊他吃饭,说好话。

等一等,让他主动。

孩子关着的房门,也不要着急的强行闯入,确保他安全之后,就让他自己待一待,饿了,累了,自然就会自己开门了。

让孩子也体会一下等待的焦虑,他才能真正体会家长被拒之门外的焦虑。

你永远跑在孩子前面,他一点也不慌张:反正,你一定会先来妥协。

让孩子也学着主动一下,你也试下孩子“以静制动”的绝招

7

营造“三角关系”

学数学的时候,我们会学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关系,特别是家庭关系中,同样如此。

两个人的关系,很容易陷入一种纠缠、患得患失的状态。

特别是当双方都过于看重对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喜怒哀乐,都投放在一个人身上时,对方很容易因为不堪重负而退缩。

在亲子关系中,引入夫妻关系,也是破局之法。

如果你跟另一半真的完全无法沟通,对方也不能给你提供任何的支持和理解,那么,也要尽量在社会当中去寻求自己的价值归属。

将所有认可,所有安全感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投入一些时间在其他的事情,其他的人身上,不至于因为过度卷入,让双方都喘不过气来。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每周更新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心理困惑,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你长期被孩子的问题困扰时,走出困局只需要这四步
你是一个爱唠叨的父母吗?那你知道唠叨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吗?
想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的情绪也需要保健
孩子记恨父母之前的打骂式教育,父母如何处理?|| 渡过
亲子关系是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关系?错!这才是……
我和这位“阅人无数”的前教育局局长聊了聊, “学霸”的父母都长这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