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人郎

在老北京的庙会上经常会看见有人摆摊出售一些用面捏制的小人儿,在北京城里,人们管这种小玩意儿叫面人,也叫面塑。

面人是用面团做成的小人塑像,再用各色颜料涂上不同颜色的服饰,造型栩栩如生,且表情丰富、形态各异。面人也因此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雕塑”。

面人的真正起源已经不可考,但从出土的文物考证,唐朝就已经有面制的人俑了,宋朝东京汴梁的街头就已经有小贩售卖面人了。面人的历史不可谓不久。

民国时期,在北京捏面人的有三大流派,一派是从山东来的走街串巷推车卖面人的小贩,捏的面人人称“大面人”。另外两派是面人汤与面人郎。面人汤是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捏的面人有国画风采,较为写意;而面人郎的面人则精巧细腻,像工笔画。

第一代面人郎叫郎绍安,1909年生于北京西城大喜鹊胡同,满族镶红旗钮祜禄氏。十多岁的时候开始跟随赵阔明学艺。

赵阔明也是北京人,他的面塑技艺是在他流浪到天津时跟着天津的一位韩姓面塑师父学就的,只可惜,他才刚刚学习了七个月,师父便得了重病撒手人寰,自此,赵阔明便只能自己钻研。

1924年,赵阔明从天津返回北京,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庙会集市摆摊捏面人。当时,北京城的面塑艺人在做面塑时不太讲究比例,造型也是最简单的几种,且大多还是扁的。

赵阔明借鉴年画,再对面粉的硬度进行改进,使所做的面人呈圆形,如此,不仅比例更为准确,形象也更加生动了。他还引进了面人汤的面塑技法,使面人脱离了小棍,成为可以站立在案头的艺术品,从此改变了面人的地位,让面人不只是充当孩子们的玩偶,也正式成为一种手工艺术品。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郎绍安认识了赵阔明,并拜他为师,学习捏面人技艺。

捏面人的小贩

一日,只有十多岁的郎绍安闲来无事,独自来到白塔寺的庙会上闲逛。他看见街道边上有一大群人围着一个手艺摊看热闹,也就凑过去,走近了,才看清里面的人是在捏面人,而这人捏的面人与常见的北京面人大有不同。

常见的北京面人都是一根小木棍上挑着一个扁扁的人形面塑,而这位艺人手中的面人,则可以直立站在桌面上,且色泽鲜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看得入神的郎绍安便情不自禁地挤进了最里面,站在面塑艺人的案几前,聚精会神地看起来。

只见那位艺人的手中揉着一团一团彩色的面团,手指十

分灵动,捏什么像什么,那些个自他手中捏制出来的小公鸡、老寿星都像是活的一样。他就这样看得入了迷,一整天都全神贯注地盯着艺人的手和那双手中的彩色面团,寸步不离。这个捏面人的艺人正是被称为“面人大王”的赵阔明。

天色暗下来时,赵阔明开始收拾摊子,准备回家。郎绍安还意犹未尽,情不自禁地跟在赵阔明的身后。一直跟到赵阔明家,才发现这位面塑艺人竟是自家邻居。

从此,郎绍安每天都会早起跟在赵阔明的身后,待赵阔明摆摊捏面人时,便一声不吭地立在摊前看着赵阔明捏面人。时间久了,有熟人见他总是如此跟着赵阔明,便打趣道:“你这么上心地跟着面人王,是不是想拜他为师,把他的手艺学到手啊?”

对于郎绍安的“跟屁虫”行为,赵阔明早有察觉,只是他的心思全在琢磨面人手艺上,而郎绍安虽然天天跟着他,却并没有惹麻烦,他也懒得搭理。如今经旁人这么一提,他倒是如梦初醒,将投注在面人上的视线收回,抬头看向面前的孩子。

郎绍安看着赵阔明手中的那个面人马上就成型了,却忽然停下来了,不解地望向赵阔明,见那人也正看着自己,耳边又有人起哄起来:“拜师吧,拜师吧,学到手了,就不用天天守着他了!”

看热闹的人是在说热闹话,而郎绍安却严肃起来,跪倒在赵阔明的手艺摊前。

看客们只是打趣,没想到这孩子当真跪了。

“去去去,拜师是要行拜师礼的!”赵阔明笑笑,低头继续捏他手中的面人,好像郎绍安的跪拜是在凑热闹。

郎绍安一直跪到天黑赵阔明收摊。这一次他跟不上赵阔明回家的步子了——跪了一天,腿也麻了,甭说是跟着赵阔明,便是从地上站起身来都十分困难了。

赵阔明挑着担子没走几步,便听见身后扑通一声。回身一看,见郎绍安正艰难地往起爬,试图起身追上自己。

见状,赵阔明放下担子,走回来将郎绍安扶起来,问道:“你真想要学我这手艺?”

面人——《西游记》师徒四人

郎绍安认真地点点头,赵阔明等他站稳了,才放开手,“那明日与你家里人打好招呼了再来找我。”说完,赵阔明便挑起担子回了家。

第二天,赵阔明刻意晚点出摊,在家中等着郎绍安。

让他没想到的是,郎绍安竟然将他的父母亲都带了过来。

如果还是在清朝,身为钮祜禄氏的郎家父母自不可能让自家孩子去学捏面人这个下九流的行当,但现在已经是民国了,他们没有了俸禄,衣食无着,能有这么个机会学习一门手艺,喜不自胜。郎绍安在父母的见证下,正式行了跪拜之礼,尊赵阔明一声师父,从此,郎绍安便跟着赵阔明到处摆摊卖艺。

面塑这种手艺,师父指点固然重要,但更多的要靠自己琢磨研究。郎绍安从未接受过美术教育,他的艺术灵感完全来自他的生活经验和历练。

郎绍安学习面塑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他对面塑打心眼儿里喜欢。

从跟着赵阔明学艺开始,郎绍安便走街串巷地观察生活,体味民风民俗。听说书、逛庙会时他会照着香烟盒上的戏文洋画捏,慢慢地又觉得洋画太过单调,便饿着肚子买票看戏,从戏文中汲取创作素材。他还特别留意观察飞禽走兽和花鸟鱼虫,参详国画和年画,甚至是小人书中的人物形象,为了积累创作素材,更是走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和名胜古迹。

之后,郎绍安出徒了,开始自己摆摊。再之后,他拖家带口,开始了全国各地的游艺生涯。到过天津、青岛、烟台、威海、上海,去过东北、西北。吃过不少苦,受了不少欺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郎绍安的地位也提高了,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在全国各地流浪,而能在北京专心钻研技艺。郎绍安把自己的绝活儿传给了女儿郎志丽。2008年,面人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面人赵去上海

民国时期捏面人的艺人

赵阔明是北京人,年轻时做过堂倌、小贩、轿夫、车夫等苦力行当,会打拳、会唱戏。后来在天津谋生的时候学会了捏面人,遂以此为生。20世纪30年代赵阔明与郎绍安一起来到上海卖艺,在永安天韵楼游乐场香烟摊上寄售面人。这些作品得到上海一位艺人潘树华的赏识,将赵阔明邀到家中,交流技艺,并收赵阔明为徒。赵吸收了潘的特长,技艺大进,被人称为“面人大王”。后来潘树华索性将女儿嫁给赵阔明。于是赵阔明就定居上海,而郎绍安后来回了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5后”北大学霸继承百年家业,一不小心成网红
95后北大研究生,和面爆红抖音:做出天下女人最爱的礼物,还吸引老外上门拜师……
【非遗时光】小面人大魅力
指尖上的艺术——捏面人的手艺
95后北大学霸学捏面人20年,口红、漫威、AJ球鞋你能想到的他都会
面塑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民间手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