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仓讹库——禄米仓胡同

禄米仓胡同位于东城区,东起小牌坊胡同,西至朝阳门南小街,南有二支巷通小雅宝胡同,北与武学胡同、东八宝胡同、禄米仓东巷、禄米仓西巷相通。

清朝时期,朝阳门里有十一座粮仓,禄米仓、南新仓、旧太仓、富新仓、兴平仓、海运仓、北新仓、兴平仓、储济仓、本新仓、丰益仓。这些仓库里的粮食,专为文武百官的俸米和八旗子弟的皇粮所备。

这十一座粮仓里的粮食,都是从南方经漕运而来的。经京杭大运河运达北京后,在东便门或通州装车,通过朝阳门进城,储存在城里的各个仓库。城里离朝阳门最近的一个仓库就是禄米仓。禄米仓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经建起来了,著名的清官海瑞就曾做过禄米仓的仓场监督。禄米仓所在的这个胡同,也就被称为了禄米仓胡同。

清朝有个政策,就是旗人不得工作,只许当兵、当差。由于旗人当兵是代代世袭的,不论天灾人祸都能按时得收益,所以旗兵的月饷被称为“铁秆庄稼”。当时,京城街头有无赖团伙,眼红旗人的“铁秆庄稼”,专做“吃仓讹库”的勾当。所谓的吃仓讹库,就是想招儿讹到皇仓这里,也要吃铁秆庄稼。奇怪的是,这种无赖行为到了皇帝这里,竟然也被宽容了。

若是有哪个英雄好汉要讹库,先要发“英雄帖”,上面写着哪年哪月哪天哪位“好汉”要在哪个仓库前向皇上讨“终身”,请各路英雄豪杰赏光。

到了那天,该英雄必须得认真打扮一番,绸子大褂是必需的,手里也要转两个核桃,或者是架个鸟笼子,在一大帮弟兄的簇拥下来到皇仓的大门口。

他们先在门口咋呼一番,把交通给堵上,运粮车出入不得。这时库里的小吏如经制、攒典就出来,开导一番。该英雄则把大褂一脱,鸟笼子或者核桃一扔——如果是扔鸟笼子,则先要把鸟放了,以示自己破釜沉舟之心,然后请一个大安,说:“请大人把监督大人请出来成全小人。”

所谓的监督大人就是皇仓的最高长官,清朝时满、汉各设一人,统领仓旗、经制、攒典、铺军、花户、皂隶等属吏杂役来管理仓库。

这时监督就把官服穿戴整齐,来到仓门口。该英雄见监督来了,二话不说,把裤子一脱,往大路上一躺,喊一声:“请监督大人放车。”监督一挥手,被堵住的运粮车就从这个英雄的腿上轧过去。英雄如果能一声不吭,这第一关就算过了。

那时的运粮车,车轱辘跟现在的不一样,并不是橡胶制作的,而是用铆钉把铁圈固定到木轱辘上,轧过人腿,骨断肉糜,疼痛难忍,若是能一声不吭,确实也算条汉子。

若这位英雄过了第一关之后,监督转身回仓,仓旗、经制等会留下来处理后续事宜。

这时,库里会派车赶去上驷院绰班处,请绰班来给这个好汉接骨。“绰班”是满语“接骨”的意思。这绰班处的绰班,专门负责正骨、按摩等骨科治疗。绰班的骨科不是中原的传承,而是满族、蒙古族的手段,因此不归太医院管,而是属于上驷院。

朝阳门是运粮车必经之路

绰班从上驷院到皇仓,总得有一两个时辰。在这个等待医治的过程中,若是这位英雄依旧一声不吭,那这第二关也算是过了。

接着医生来了,给好汉正骨打夹板。若是能在医治的过程中不叫疼,那这第三关算是过了,这皇粮也就可以吃了。

至于吃哪种粮,全看压他腿的粮车上运的是什么大米。若车上载的是皇上吃的御米,那这辈子可就有口福了;若车上载的是给旗人的老黄米,那也还可以(那时老米比新米贵);若车上是新米,那英雄只能自认倒霉。然后皇仓官员会按照车上载着的大米品种,颁给这位英雄终身有效的米券。若是过了百天,落下了残疾,那官方还要“优抚”,再颁给他一张终身有效的米券。

但是,在大车压腿、等大夫、接骨打夹板这三关中,这位英雄但凡有丝毫没忍住痛,喊出声了,就算失败了,围观者一哄而散,库丁则把这个假英雄往路边一扔,死活不顾。就算有要好的哥们儿兄弟想要救助,也得等他先爬一段距离,把自己像癞皮狗一般的模样展示给众人,把所有的面子都落掉,才能去扶。从此之后,这人要么深居简出,断了在街面上厮混的念头;要么背井离乡,到他乡去闯荡一番。

禄米仓仓廒

想要跟皇上讨一个“终身”,自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没有那股豁出去的狠劲儿,还真做不到。清朝早期、中期还好点儿,街上的破落户没那么多,吃仓讹库的事情还少点儿。到了清朝后期,国家破败,民不聊生,这事儿就屡见不鲜了。

其实,这种行为在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时候,是街头混混的惯用伎俩。比如说那时的混混们去店铺“打秋风”,去了也不闹,也不砸,拿把短刀插自己腿上,血流如注,却谈笑风生,掌柜的也就会拿钱打发他。也有的是拿铁钳子从炉子里夹块火红的炭,放自个儿腿上,空气里传来烤肉的味道,却面不改色,掌柜的也会认栽。最厉害的是天津卫的一个混混,为了在赌场抽成,拿一口大锅,装满油,烧红后自己跳进去,人自然是没了,但也给自己的俩儿子留下了饭辙。

其实,能有正经工作赚钱,能养活家里老小,没有人会做这种既无赖又残忍的勾当。

明朝武学

开办武学的正统皇帝

禄米仓胡同北边有一条武学胡同,盖因明朝时此地设有武学,故而得名。武学,中国古代的军事学校,始于宋朝。宋仁宗时办了武学,却招不到学生,范仲淹就建议取消,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军事人才学校只开了九十天就关门了。到了明朝,正统皇帝又开办京卫武学,选都督以下子弟中才器颇优、家道相称以及幼官(承袭武职的、年龄约十五到二十五岁的武官)一百四十余人入学。但开办以后,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富贵之家,有些还袭有爵位,自然不肯努力学习,多数人连课也不来上。待正统皇帝因为被瓦剌俘虏而退位后,便更没有人上了,到学的只有十余人,于是就停办了。正统皇帝经过“夺门之变”成为天顺皇帝后,又恢复武学,为防止有人不肯学习,特地规定每月朔日由总兵或是兵部尚书对学生进行考查。嘉靖年间,因武学地点偏僻,又改建在西城大兴隆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胡同/禄米仓胡同
穿行禄米仓胡同--友舍
消失的5条胡同,连照片也没留下
忆京城——朝阳门下的胡同
在北京,这几条胡同千万不要错过
北京禄米仓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