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省博物馆里的那些馆藏国宝文物
userphoto

2023.01.23 重庆

关注

还没来得及去湖南省博?

那就先跟小编刷一波

湖南省博物馆的

馆藏国宝呗~

1

大 禾 人 面 纹 方 鼎

商代晚期

●1958年—1959年左右在湖南省宁乡县,一位农民在挖地时发现了这件人面方鼎, 但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不久后将其卖给了收废品的人。幸运的是,这件器物的残片被湖南省博物馆派驻到废铜仓库挑选文物的师傅发现了,后经追踪,找到了10多块残片。

该鼎最让人惊奇的地方在于,其器物的四周各装饰了一个又大又醒目的半浮雕人面。其实,器物上表现的对象,是有头、有身、有角、有爪的半人半兽的“超人”,躯干因器物平面表现的局限而隐去。

2
素 纱 禅 衣

西汉早期

●1972年马王堆一号墓出土,在一号墓椁室西边箱出土的一件竹箱内随葬了轪侯夫人辛追生前所喜爱的时装,其中2件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素纱禅衣特别引人注目。其衣料为轻薄的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其重量仅为49克。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古时候,阿拉伯商队有幸来到中国访问友人,只见友人穿着两层厚的衣服还能看到胸口的痣,商人便感叹到中国的丝衣实在了不起,友人哈哈大笑说到:不是两层,是五层。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衣服,我们在马王堆汉墓里发现了。

3

 商 代 象 纹 铜 铙(náo)

商代打击乐器

●1959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老粮仓师古寨山顶。颜色土褐,外形酷似两片合起来的瓦块。使用时器柄向下,而发声的铙体则向上,演奏时敲击口部,敲击起来声音洪亮。

体型硕大

它看似厚实笨重,制作却精细讲究。器物上部两侧分别立着一只卷鼻小象,而左、中、右三边还装饰着6只虎、6条鱼和11个乳钉。

铙这件乐器声音洪亮,人们利用声音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军队乐器,指挥军阵,号令部队。二是用于祭祀和宴乐时配合其他乐器节奏打节拍。

4

朱地彩绘棺

西汉早期

●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在黑漆素棺、黑地素棺之内,是套棺的第三层。通体内外髹朱漆。外表的朱漆地上,又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明亮的色调,彩绘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图像。每个面的纹饰都不相同,内容非常丰富,是我国漆器工艺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展厅内的四重套棺

汉代作为漆器的鼎盛期,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和力度。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

5

T  型 帛 (bó) 画

西汉早期

●1972年4月25日晚,发掘人员在马王堆一号墓第四层内棺盖上,发现了一副T形彩绘帛画,帛画色彩绚丽,内容丰富。帛画共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三种场景。

天界部分,画在上端最宽阔的地方。右上角为一轮红日,左上角有一弯新月。日月之间端坐着一个披发人首蛇身天帝,天上有一道天门,有守卫的门吏。另有神龙、神鸟和异兽相衬,显得天界威严与神圣。

画面的下窄部分,上为人间下为地下,人间以玉璧为界划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墓主人的升天,下层是对墓主人的祭祀。上层是墓主人的升天图像,墓主人拄拐,面向西方,前有小吏迎接,后又侍从护卫。

人间之下有一巨人赤身裸体,可能是地神,双手举起一白色的平台。象征着大地,平台之下,即古人统称的水府(黄泉)。

T形帛画是一种招魂幡,让游魂识别幡上自己的形象而归来,招回的魂,得以升天,魄能入土为安,完成了后人的心愿。

6

商 代 豕(shǐ) 形 猪 尊

商代酒器

1981年湘潭九华船形山(盖新房,平整地基时挖出)出土,猪尊作野公猪形状,有盖,盖上捉手残缺,根据残存情况复原成凤鸟形。双眼直视,獠牙外露,两耳竖立,四肢粗壮,尾下垂。肘部前后各有一圆形管孔,经过尊腹,直通到另一肘。

商代猪尊仅此一件,引起人们的注意的是猪的造型,有文章进行了探讨,目前有辟邪,沟通人与神之间的媒介和娱神等说法,以祈求神灵降幅。

7

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帛画

●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画面正中绘头戴高冠、身穿博袍、腰佩长剑的男子,当为墓主人形象。他侧身立于龙身,头顶一华盖;龙昂首卷尾,弓身成舟,舟尾立鹤。舟旁有一鲤鱼随行。

人物衣着的飘带、华盖的垂穗都表示了风动的方向,可见龙舟的迎风前进的态势。画面简洁而具有神秘意味,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幅“引导灵魂升天”图。

这幅帛画的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传神,面部线条则流畅舒展,恰到好处的表现了长袍的质感和飘逸,被称为中国早期肖像画的杰出代表

8
兰亭序

唐代摹本

1952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以当时的人民币50万(相当于现在的50元人民币)收购,这卷原托名为诸遂良所书的《兰亭序》,正文质地为绢本,黄褐色,亦称“黄绢本”。

卷首引言有明代著名的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题书“墨宝”二字。卷中有明代书画鉴赏家项元汴藏印甚多,卷尾有数十位明清书画家的题跋。

因年代久远,绢本陈旧泛褐,使之与当时的艺术效果有了距离,但主要的笔意、字形尤其是笔与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都表现出了映带关系和顾盼姿态。还有点肥瘦、牵丝的联系,都明白地使人看到书写时行笔的轻重、徐疾。

尽管它不是诸遂良的摹本,但作为唐初的书法作品,能流传到现在,实属不易。正因为它与其他《兰亭序》摹本的存在,使我们现在的人感受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唐代早期的书法风尚。

《兰亭序》真迹被唐太宗所得,藏入宫中,唐太宗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赦令虞世南、诸遂良等摹《兰亭序》。传闻,唐太宗驾崩后,《兰亭序》真迹成了这位帝王的陪葬品。

9
黑地彩绘棺

西汉早期

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该棺内髹朱漆,外黑漆为地,用朱、白、黑、黄、绿等颜色,绘出流动奔放的云气,云气间有一百多个形态各异的动物和神怪穿插其间,组成了五十七幅内容不同的画面,这是汉代云虚纹漆画的典型作品。

假如人们在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黑地彩绘漆棺前徘徊时,就会惊奇地看到这件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的漆器艺术品,依然闪耀着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并沿着起伏萦迴的流云,去探访这缤纷的神仙世界。

10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时期

●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画构图简洁而意境深远。画面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绘一龙一凤,凤引颈昂首、展翅向上,作奋爪迈进之态;龙头生双角、身躯蜿蜒,呈腾跃飞升之势;

中层绘一高髻细腰、广袖长裙、合掌侧身而立的贵族女子,当为墓主人的形象;

下层绘一弯月状物或以为是引魂升天的独木舟。绘画以白描为主,间以单色平涂,其线条流畅舒展,形象勾勒兼备,尤其是龙和凤一张一弛的鲜明对比,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人们将“人物御龙帛画”与此画一起称为先秦绘画艺术的双壁。

11
黄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

西汉早期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其衣身上的印花敷彩是用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在轻薄的方孔组织的高级丝织品上,进行印染加工而成的。

公元前一世纪,在遥远的埃及有一位非常美艳的女王,他喜欢穿着一种地中海尚属罕见的轻软透明的西顿罗纱,凯撒大帝在她的影响之下也开始使用昂贵的丝绸,当时的丝绸价格曾经达到12两黄金一磅,但仍然阻挡不了贵族们对于丝绸的渴求。由于进口丝绸流失的大量的黄金,哲学家们把丝绸当成是腐败的象征,而丝绸的产地就是丝国——也就是中国。

12

皿 方 罍(léi)

商代晚期

●1919年出土于湖南省桃源县,器盖铸有“皿而全作父已尊彝“八字铭文,呈庑殿顶形;器身全器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

四面边角及各面中心共装饰八条突起的长条钩戟形扉棱。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其造型、装饰风格来源于商代宫殿和宗庙建筑。

该皿方罍器型硕大,雄浑庄重,雕刻精美,富丽堂皇,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被誉为“外形与内涵”兼具的“神品”,堪称“方罍之王”,是中华灿烂文明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绝佳见证。

皿方罍1919年出土于湖南桃源的小山村中,后器身被文物商人购得流失海外,自此身、该分离近一个世纪。2014年6月,皿方罍器身终于回归中国湖南,现为湖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吼啦!

刷完国宝,

是不是更按捺不住要去省博的

了,

走起,走起!

                                                图文来源:湖南省博物馆官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大博物馆之湖南博物馆
64件中国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11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下)
马王堆传奇
马王堆挖出千年藕片汤,开盖瞬间消失不见,幸亏摄影人员手快
传世名画 百家佳作 :汉墓帛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