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38年林彪意外中枪受伤,毛主席去探病一语成谶:凡事不能做过头

1938年3月2日,西北,阎锡山的驻地内,一名传令兵冲进了阎锡山的指挥部,给他的长官带来了一条震惊的消息:

八路军115师师长,不久前刚刚在平型关痛击日寇的林彪,居然让自己手下的一名哨兵给打伤了。

获悉此事后的阎锡山心中不由大惊,自诩在三个鸡蛋(蒋介石、共产党、日本人)上跳舞,行制衡之事的他,担心自己苦心经营的平衡被打破,不免担心起自己的处境来。

于是,阎锡山亲自带领医官来到115师驻地为林彪会诊,经过一番诊疗后,林彪脱离了生命危险,随后被送回延安养伤。

林彪

大将受伤,主帅焉能不来探望?在林彪抵达八路军总医院后,毛泽东策马三十里路,专程来探望这位突遭横祸的猛将。

在了解他受伤的经过后,主席不免唏嘘不已,嘱咐林彪:凡事不能做过头,物极必反,小心乐极生悲。

那么,林彪做了什么事导致自己乐极生悲,落了个被友军打伤的下场,这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扬眉吐气的平型关大捷

1937年7月7日,日寇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同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林彪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

随后,中央军委宣布将西北红军部队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式加入到南京国民政府的作战序列之中,任命林彪为八路军第115师师长。

八路军战士

会议期间,115师在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率领下,已经开赴晋西北,参与保卫西北中枢的太原会战。

会议一结束,林彪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部队,率领所部第343旅到达平型关以东一带地区。

彼时,第二战区的国民党军队正在前线与日寇火拼,两军陷入僵持,中国军民亟需一场大捷来提振士气。而这个艰巨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位于正面战场侧翼的林彪肩上。

罗荣桓

抵达平型关后,林彪立刻带领参谋小组对平型关地形展开全方位的观察,作为我军出众的前线指战员,林彪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山谷地形易守难攻,用天险两字来形容亦不过分。

而在山谷谷底,有一条通往平型关的公路,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古今中外都是进行伏击战的绝佳地点。于是他马上命令部队在山谷一带扎营待机。

9月23日,115师副师长聂荣臻抵达部队驻地,听取林彪的作战计划后,当即表示同意,于是两人在指挥层面上达成共识,准备在这里打一场立威之战。

一天后,林彪收到了中央军委发来的相关情报和命令:华北日军兵分两路,其主力部队正猛攻保定。

另一路辎重部队将由平型关进入西北境内,命令林彪率领部队务必在平型关击溃所来之敌,为正面战场的友军提供更大的帮助。

聂荣臻

收到军委电令的林彪明白当下形势已然不乐观,事不宜迟,他马上命令部队冒着大雨进入平型关的伏击阵地,等待敌人钻入他们精心编织的口袋阵中。

25日拂晓,暴雨初歇,平型关山谷内一片寂静,战士们身披伪装,手持步枪,埋伏在山谷两侧。

不一会儿,公路的另一端传来了轰隆作响的马达声,只见一群身着黄呢军装,脚蹬大头军靴的侵略者,在汽车和各类摩托车的掩护下进入谷,紧随在他们身后的,是载满各种军用物资骡马和卡车。

由于前一天晚上刚刚下过暴雨,谷中道路泥泞不堪,车马士兵挤在一起,咒骂声,笑声不绝于耳。

按照常理而言,若要通过如此险要地势,应该事先派出警戒哨兵和侦察部队开路,然而这支日军部队进入中国以来,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反抗。

于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后,百年大摇大摆地进入到我军的伏击圈中。

上午7时整,日军全部进入平型关山谷之后,只听一声炮响,山谷两侧突然闪出一批批八路军战士。紧接着,机步枪子弹如雨点一般倾泻而下,谷内侵略者顿时成为瓮中之鳖。

八路军的突然袭击,一下子打乱了日军的阵型和部署,一时间他们惊慌失措,在狭小的山谷之中挤作一团,四处寻找掩体。

此时我军已占优势,但要如何将敌人歼灭是摆在林彪面前的一道难题。要知道如果继续打下去,以我军的弹药配给,无法长久支撑,一旦弹药消耗完毕,只能撤出阵地无功而返。

平型关大捷相关画作

于是林彪与聂荣臻迅速交换了一下意见,决定将谷中敌人切成几块,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然后逐一歼灭。

命令一经传达,随着司号员吹响手中的冲锋号响起,战士们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从山坡上鱼跃而下,与谷中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战,一时间谷中杀声震天。

但这支日军毕竟是来自日本本土的精锐,即便是初时遭受伏击阵脚大乱,但很快就恢复了阵型,甚至在指挥官的率领下已经有了反击的趋势。

只见他们聚成一团且战且退,朝山上移动,试图抢占制高点,在绝境中打出一条生路。

林彪见状,意识到一旦让敌人占据高点,那么伏击战将变成攻坚战,而敌人也借此能在高处钳制住我军,从而固守待援。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敌人占领高点,于是林彪命令担任主攻的第686团团长李天佑,让他率领队伍控制位于山头顶部的老爷庙,阻止敌人占领该处。

接到命令后,李天佑不敢怠慢,亲自率领一支队伍抢占该处,接连打退日寇组织的多次进攻,日军指挥官见状,心知大势已去,只能率领部队返回谷中,展开困兽之斗。

李天佑

战斗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侵略者的负隅顽抗最终宣告失败。当天下午1时许,平型关战役落下了帷幕。

对于中国军民和抗日大业而言,平型关大捷是一场里程碑的胜利,这一战我军共歼敌1000余人,摧毁汽车100多辆,缴获大量军用物资,粉碎了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而凭借平型关大捷,林彪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抗日名将,祝捷的电报和书信如雪片一般纷至沓来,上至国府大员,下至贩夫走卒,都想一睹这位抗日骁将的风采。

当部队来到五台县的时候,当地万人空巷,百姓聚集在城外,热烈欢迎凯旋的林彪和抗日将士,就连平日里深耕佛法的五台山僧人也奏响了庆祝凯旋的梵乐。

而在众人的鲜花掌声下,林彪的心性也发生了转变。

和其他成熟的八路军将领相比,林彪当时年岁不大,爱排场,平日里喜欢穿着日本指挥官的黄呢子大衣,腰间再挎着一把缴获的日本军刀,不可谓不潇洒。

然而就是这个爱摆阔的排场,却让林彪遭受了一场“飞来横祸”,不仅在鬼门关边上走了一遭,甚至后半生都深受折磨。

意外受伤与意外收获

1938年2月中旬,侵略者展开了第二波攻势,由第二十师团领衔的日军主力向晋西南方向发动进攻,先后侵占介休、孝义等地,试图拿下整个山西。

为了粉碎敌人的作战计划,林彪奉中央军委之命,率领所部人马进入灵石以西地区,阻止敌人部队西进,并着手进行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相关工作。

当月27日,日寇第109师突然出现在晋陕边境,严重威胁到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危急时刻下,毛主席致电林彪。

让他率领部队深入当地,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在敌占区展开运动作战,从而破坏敌人的渡河计划。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林彪率领部队进入到隰县以北的千家庄。该地地势完美,进可攻、退可守,且附近还驻扎着阎锡山的第19军,双方可以互相照应,是设立指挥部的绝佳地点。

3月2日,在制定完队伍的作战部署后,林彪率领师部直属队开赴前线,他骑着自己的爱马,独自一人走在队伍前面。

由于时间紧迫,林彪并没有及时通知阎锡山部队的外围哨卡,而这也为后来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当时,林彪的坐骑是一匹在平型关战役期间缴获的战马,通体雪白,身材高大,名唤千里雪,据传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引进西洋马种的杂交品种,据传能日行千里而不倦。

白马

就这样,一匹高头宝马,配上日军军官的黄呢子大衣和指挥刀,林彪自然而然成为队伍里最显眼的那个人。

很快,林彪就来到了阎锡山部队的防区,正在防区哨卡的士兵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和嘶鸣声,心中不由一紧,连忙向执勤班长汇报情况。

执勤班长获悉后,立马带领几名士兵向马蹄声的方向摸去。

初春的山西地区,晨雾弥漫,执勤班长等一行人在浓密的雾气中,通过观察隐隐约约看到一个骑着高头大马,身着黄呢子大衣的人影。

“妈的”,只听执勤班长啐了一声:“小日本这么嚣张,这就敢摸到咱们驻地了,看着模样估计是个大官,不是个将军就是个大佐。”

日军黄呢子大衣

随后,他从随行队伍里找出了一个神枪手,说道:“照着那个穿黄呢子大衣的人打”。

“砰”,一声清脆的枪声划过了寂静的山间,只见那个黄色人影应声而倒,国军士兵见状,连忙赶了过去,想看看这位人物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大官。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这人根本不是什么日本军官,是如假包换的友军指挥官林彪。

执勤班长见自己“痛击队友”,不由冷汗直冒,一面派人回驻地向上级汇报,一面派人通知千家庄内的八路军。

听到枪声后,林彪的警卫员连忙赶到现场,见师长躺在地上,不省人事,立马叫来了医务人员将师长抬回师部急救。

闻讯赶来的阎锡山也带着医疗官赶到了八路军驻地,医生们旋即对他展开抢救,在大家的努力下,林彪的情况终于有所好转,很快便从昏迷之中苏醒。

由于当时中国军队使用的步枪弹穿透力不强,因此没有造成贯穿伤,子弹留在了林彪体内,可以当时的军队医疗条件,根本没办法做这种高难度手术。

而听闻林彪受伤,毛泽东大为震惊,他先是派出有八路军神医之称的傅连暲赶往115师驻地。

随后又立马命人将林彪接回延安,送到设立在二十里堡的八路军总医院接受治疗。林彪安全抵达后,毛主席更是骑马数十里亲自前去探望他!

傅连暲

见到林彪之后,毛主席详细询问了其受伤的全过程,在得知此事的来龙去脉后,主席叹了一口气,劝他要吸取教训,不要再过于狂妄,此次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要是继续穿着日军军装招摇过市,不仅会招致友军和同志误会,同时也会对革命队伍造成不良影响,让他凡事不要做过了头。

对于林彪而言,当时主席这段意味深长在他听来更多的是规劝和告诫,但实际上在毛主席看来,林彪虽性格孤僻,但骨子里仍然有着不羁与放荡的因子。

而大将者如果不能做到真正的内敛,恐怕终究会自食其果!

然而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只是个偶发事件,说白了算林彪运气不好。

但毛主席一语成谶,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气盛的林彪又怎么能吸取教训呢?而他最终因为这种性格也确实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由于林彪的受伤,往日平静的二十里堡变得异常喧闹,无论是国府大员还是中共高层,都来探望这因伤养病的名将。

卫立煌

1938年4月,时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的卫立煌访问延安。返程途中,他突然想起来林彪正在二十里堡养伤,于是决定顺道去探望一下他,从这位名将那里取取抗日经。

抵达二十里堡后,卫立煌见到了林彪。在名义上,卫立煌算是林彪的上司,见到卫将军来访,林彪强撑着病体站了起来。

两人寒暄一阵后,卫立煌问林彪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林彪表示医院内无论是药品还是衣物都一应俱全,不需要卫长官拿什么东西出来。

但对于卫立煌而言,既然探望病人,总要送点东西表表心意,于是他开口问道:“那部队有什么困难需要我解决的?”

林彪一听卫立煌开了“金口”,顿时眼神一亮,紧紧盯着卫立煌的面孔说道:“既然俊如兄(卫立煌字俊如)这么客气,那我就直说吧,

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我们特别缺少弹药,一名战士甚至只能分到三颗子弹,肩膀上的子弹带都是拿麦秸秆填充撑场面用的。”

卫立煌听到后,不由尴尬地挠了挠头,毕竟他知道这是蒋介石的一贯风格,所有的嘉奖都是口惠而实不至!虽然允许八路军合法存在抗日,但背地里也防得紧,在辎重的供给上更是一毛不拔。

蒋介石

但蒋介石的一些过分之举也在国府内部引起了一些同情八路军人士的不满,卫立煌就是其中一位。于是在结束对林彪的探望并返回西安后,卫立煌立刻下达了军需补给令。

在这封补给令中,卫立煌向八路军下拨了100万发子弹、25万颗手榴弹以及180箱牛肉罐头。

可如此大手笔的物资调动,引起了时任后勤部副部长卢佐的不安。他认为这笔物资数目实在是过于庞大,即便现在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但实际情况大家也都清楚!

万一蒋介石临时变脸,到时候再给自己扣上一顶通共的帽子,那自己可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了。于是为了自保,他在物资的拨付上磨磨唧唧,迟迟没有实际行动

见到自己的命令迟迟没有落实,卫立煌非常不满。为此,他多次批评国民党官员不负责任的行为,并将责任全部揽到自己的肩头上。

卫立煌

而有了前敌总指挥的背书,物资调拨的事情变得顺利许多,一个月后,十辆载着物资的军车开进了二十里堡,林彪看到后,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红晕,不由感慨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自己的伤反而带来了一些意外收获嘛。”

但如果真的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或许他就会改变主意了!

结语

疗伤后期,在延安总医院,林彪接受了肺部手术,取出了留在自己体内的子弹。但环境恶劣的黄土高原不适合养病,在当了一年的抗大校长后,他前往苏联养病,成为斯大林的座上宾。

回国后,他在解放战争中,展现了自己出众的大兵团调度作战能力,凭借辽沈战役的出色表现,跻身中华名将的行列。

遗憾的是,当年因为张扬而意外受伤的他,并没有吸取教训,没有意识到自己性格的缺陷,用力过度,乐极生悲,最终酿成了大祸,让主席的话一语成谶,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的标准案例了。

参考文献

平型关大捷后的林彪 ——舒云

细说平型关——舒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型关大战前,林彪推测只有八成胜算,他犹豫着问聂帅:打不打?
38年林彪意外重伤,卫立煌急凑六百块探望,嫌丢面子另送一份大礼
红军改称八路军,首战歼敌平型关;毛主席: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
王扶之将军:回忆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林彪不听指令对日本打大仗,毛泽东怒掀茶杯:他还是想表现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