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20,古人的浪漫你不懂
userphoto

2022.12.08 北京

关注
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期刊

古人的生活节奏慢,感情的发展也慢。男女遥寄情思,以身相许,点滴的情愫,便流泻在彩色信笺上。写情但觉香笺短,遥以信笺诉衷肠,纸墨文字见证了彼此的感情,可谓真挚又浓烈的信物。



扶墙花影玉人来

《西厢记》里,崔莺莺、张生的爱情让人感慨羡慕;而加深他们感情,定下爱的誓约的,正是互相传递的信笺。就像这页信笺上的情诗,传递了莺莺对张生的一片情愫。 

▲图为明代徽州版画《西厢记》。莺莺正在阅读张生的情信。供图/微图

五代十国时战乱频仍,赳赳武夫钱镠南征北战,打出了一个吴越国。钱镠身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戴氏,总要在春日回到娘家,看望并侍奉双亲。这一年,戴氏已经归乡数日,春色如许,江山如画,钱镠对戴氏甚是想念,于是提笔写了一封书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信,不仅打动了发妻,也打动了世人。

纸张普及前,古人多用毛笔蘸墨,在竹制的简牍上写字。林沄先生在《中国的典籍与文化》中对简牍做了解释:“简是狭长的薄片,可以编连成册。牍是宽厚的板,宜单独使用。”牍的长度为一尺左右,故称“尺牍”。而“简札”、“尺牍”后世不再单指书写材料,成为了书信的代称。

▲图为出土的一卷秦简。简牍体积庞大,携带不便,写情信的话还要长话短说。供图/微图

除了简牍,古人书写还用到丝帛。相较于简牍,绢帛材质珍贵、便于携带。绢帛就成为才子佳人们的定情信物,展开一尺素绢,见到一片诚心。
▲图为现存最早的战国“楚缯书”完整摹本,记录楚地流传的神话和风俗。帛书轻便小巧,便于传书。


浣花笺纸桃花梦


魏晋南北朝时期,帛纸间杂使用。纸相比于素缣丝帛更廉价,得到了文人雅士的追捧。

不过,南北朝时多用黄纸,既无华美色泽,也少花纹装饰。作为传情信物,没有纹饰怎么能行呢?如果一封情信好似美人摇曳生姿,笺纸绝对为最好的饰品。

《说文·竹部》云:“笺,表识书也”。“笺”的来源也与竹简有关,本是短小的竹木简牍,在读书时写下对文字的理解注释,再将其系在竹简上。后来指代精美的小幅纸张。文人墨客若用纸笺写书信,便成为“信笺”;若用笺纸题诗,则又称为“诗笺”。

从普通纸张到精美信笺,离不开唐代才女薛涛的推动。

薛涛,字洪度,唐代四大才女之一。本为良家女,父亲去世后,无奈入乐籍,在风月场中弹唱娱客,因其才华横溢,被节度使韦皋召至帅府侍宴赋诗。韦皋去世后,脱离乐籍,芳名远播,与文人墨客交往。

薛涛后来退隐成都浣花溪旁,喜欢制作小诗。便以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精美小彩笺,十张为一札,长宽适度,一张笺纸正好可赋诗一首,诗雅、字工、笺美,情趣盎然。此后,“薛涛笺”便成为文人墨客追捧的对象,他们不吝文辞来赞颂薛涛笺。

遗憾的是,薛涛制花笺写诗,最终也只是欢喜了别人。

▲薛涛笺上相思字图为薛涛笺。

世传薛涛隐居在成都浣花溪畔,舀取浣花溪水、采摘溪边小花,薛涛笺由此横空出世。

薛涛结束了与元稹的恋情后,郁郁寡欢,终身未嫁

霞笺为媒一世缘


历史上还有著名的“十色笺”,主流看法称,此笺唐代已出现,由北宋时期的谢景初改进,颜色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浅绿、深绿、铜绿、浅云十种颜色。“十色笺”与“薛涛笺”同样出自四川,足见蜀地纸业之繁华。

笺纸样式琳琅满目,数目繁多,即使普通款式,也有纹饰,单印有八条红线,称为“红八行”。 

▲图为乾隆年间的梅花玉版笺,以泥金绘制碎冰纹、梅花纹于上,做工十分精良。

自薛涛制笺以来,后世文人制笺的风气十分兴盛,涌现好些艺术精品。精美的笺纸,也要用精致的方盒来盛装。

明代戏剧《霞笺记》,便讲述了以霞笺为媒,诉一世情缘的爱情故事。

▲图为清宫藏黑漆描金团龙纹斗方盒,专门用来装乾隆皇帝的御用方形红色书写绢。摄影/动脉影

以诗笺定情,曾经以为都是古人的风雅之事,不料现代人也一样迷醉其中,当然,那人也得是特别的人。

严肃内敛的鲁迅,在国人眼里就是一个反封建斗士。

恋爱中的鲁迅,特别浪漫多情。《两地书》收录了鲁迅与许广平二人多封通信。他二人是师生恋,在信中,鲁迅经常称许广平为“广平兄”,信里的其他昵称也颇为有趣,比如“小刺猬”“乖姑”,而自称“小白象”,活泼又俏皮。1929年的一封信这样写道:“我寄你的信,总喜欢送到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绿色铁筒内,我总疑心那里是要慢一点的”。

从二人之间的相互昵称和对彼此心意的体贴理解中,可以感受到鲁迅与许广平之间的感情深厚,而承载这一份甜蜜与相思的,也正是具有一定隐含意蕴的笺纸。

传统的信笺上书写现代思想的感情,饶有古典式的温柔,又有现代人的炙热大胆。书信,以纸墨文字的形式,见证了彼此感情的建立,可谓真挚又浓烈的信物。



千百年来,书信,以纸墨文字的形式见证了彼此的感情,成为最重要的信物。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花笺上的文才情思,已逐渐被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现代通讯方式所取代,旧日的绚烂,在时代的面前黯然神伤,徐徐褪去。

汉字,也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千人千字,汉字在每个时代的不同形态都代表了该时代的审美观以及深层次的价值观。文字穿插进时光的丝缕缝隙,记录的瞬间,即是永恒。无法抓住的时间,在文字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一个汉字,一段故事;
一个汉字,一部文化史。

不停留于浅表面层,更重要的是留住深层的情感·故事·温度,以承载生命的重量。 

扫描图中二维码购买

《中华遗产》2022年增刊《汉字中国》

感受人间烟火,体会汉字情缘,在每一个人生重要节点,都能发现文字的足迹。最容易被忽略的汉字,恰恰记录着每个人最重要的事情。

汉字一代代千变万化,不变的是东方神韵,不变的是人间烟火。

—— end ——
主要资料来源:《中华遗产》2017年0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笺纸收藏:纸短情长
花笺-精致华美的信笺
欲题心事向彩笺| 风雅中国
谁解笺中味
中国古人为什么竖着从右向左写字?
花笺——古代书信最富特色的载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