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誉为「江南云冈」,南京这个石窟到底有什么来头?
userphoto

2023.03.17 北京

关注

南京古称金陵,战国时期楚威王在此设立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三国时期,孙权定都于此,那时南京已改名“建业”,而栖霞山还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但在之后几百年里,它却对南京的“风水地气”起了重要作用。

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与栖霞山结缘,其中清乾隆帝六下江南,六到栖霞山,五次驻跸栖霞行宫,赞誉栖霞山为“第一金陵明秀山”

南京栖霞山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

那么,“栖霞山”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南朝四百八十寺,其中必有栖霞寺


公元308年,西晋王朝已支离破碎,大权落于琅琊王司马睿手中。他从封地南下,渡过长江后,登上了栖霞山察看地形,俯瞰之下,发现脚下的建业城虎踞龙蟠,有王者霸气,当即决定就在此扎根。

10年后,皇帝被杀,司马睿被拥立为天子,建业顺理成章成了新国都,并改称“建康”西晋贵族纷纷迁居新都,建康城也日益繁盛起来,并成为整个中国南方的中心。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四朝,也都定都于此,南京才有了“六朝古都”这个称谓。

▲ 司马睿

司马睿建都前登临时,那时还不叫栖霞山,而叫“摄山”——山中盛产草药,能“滋养摄生”。“栖霞”之名是源自后来山中一座寺院。

南朝宋、齐时期,隐士明僧绍在摄山(栖霞山)隐居,两朝皇帝多次征他为官,都拒辞不受,有“征君”之意。明僧绍号“栖霞”,将山中宅院命名为“栖霞精舍”,死后,舍宅为寺,为栖霞寺的前身。

▲ 栖霞寺

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诗曰: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百八十寺”中,必然有栖霞寺。而今天的栖霞寺,最知名的地方,还是属那堪与敦煌飞天较长短的南朝石窟群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栖霞山石窟群

千佛岩:“江南云冈”石窟
20多年前,考古工作者对栖霞山无量殿周围进行考古发掘,意外找到一块残缺不全的碑刻,经过辨识,碑文的撰写者竟然是南朝著名文人江总
出身于梁代的他,在后来的陈国担任过宰相,并于隋文帝灭陈后随着陈后主一道被俘虏至长安。作为南朝最尊贵的官员之一,江总为栖霞山立碑撰文,细数了前代在这里营建佛窟、寺庙的施主名单:
齐文惠太子、豫章文献王、竟陵文宣、始安王等,慧心开发,信力明悟,各舍泉贝,共成福业。
别的人先略过不提,“竟陵文宣”正是齐朝“竟陵王”萧子良。历史上的萧子良身边,聚集了当时一批极为出众的文士,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人,号称“竟陵八友”。等于说,萧子良他们的小团体,是当世文风的领头人物
而“竟陵八友”中的萧衍,正是后来的梁朝开国之君梁武帝。如此,从江总负责撰文的这块石碑来看,栖霞山实是萧氏皇族倾力打造的佛国圣地。皇室的财富与权威,让这里成为建康城不容忽视的一片风景。

横屏观看

▲ 千佛岩

很明显,萧子良正是时尚的跟风者。而在梁朝建立后,栖霞山的工程再次登上了新的巅峰。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1500多年,但是栖霞山保存下的南朝佛窟依旧数以百计,尤以千佛岩一带最为壮观

千佛岩位于栖霞寺后方之岩壁上,据传,栖霞寺创始人之一的明僧绍曾梦见岩壁之上放光,于是立志中在此开窟造像。明僧绍逝世后,其子继承遗志开凿佛像

▲ 栖霞山千佛岩

为了“佛光再现”,齐朝皇族纷纷在此开凿石窟礼佛。这一凿就是几十年。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9-511),逐渐形成了至今依旧不容小觑的圣迹。

后,唐、宋、明等朝代相继开凿,共有佛龛200余个,佛像500余尊,号称千佛岩。

一些石窟内还绘有飞天壁画,与敦煌莫高窟中的类似,后人称之为“东飞天”

千佛岩较大同云冈石窟迟31年,但比洛阳龙门石窟早17年。精致的佛像,堪与云冈和龙门石窟媲美,但由于这里的石质属石英砂岩,易于风化,致使这里佛像的艺术价值有所折扣。

▲ 栖霞山的“飞天”


栖霞的诸佛,保护不了大厦将倾

天监十年(511)及十五年(516),梁武帝萧衍的弟弟——临川王萧宏,再出资扩建栖霞石窟:“周以鸟翅之房,覆以鱼鳞之瓦。”

这位临川王在历史上资质平平,却以爱钱如命标榜史册。《南史》记载,萧宏在府邸中建了许多仓库,有人怀疑他图谋不轨,在库中私藏兵器,将此密告梁武帝。

武帝知道后当然心情不好,他亲自前往萧宏家中,一间间房挨个搜查,不料却看到了比兵器更为震惊的东西

宏性爱钱,百万一聚,黄牓标之,千万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馀间。帝与佗卿屈指计,见钱三亿馀万,馀屋贮布绢、丝绵、漆、蜜、紵、蜡、朱沙、黄屑、杂货,但见满库,不知多少。

光是萧宏家藏的钱币,就占了30多间库房,粗略清点一下就超过了3亿枚,至于其他各种财物更是多到无法计数的程度。

本来疑心弟弟的梁武帝,见此情景反倒开心了起来,说道:“阿六,汝生活大可!”老六啊老六,你这赚钱的本事还真是一流。

如此沉迷敛财的萧宏,也逃不过佛法的魅力。栖霞山石窟在他的鼎力资助下,修缮一新。而类似的营造活动,一直持续到陈朝末年。除了皇室之外,相信也有大量都中百姓为此献上香火,祈愿在乱世之中得保平安。

▲ 栖霞山造像
佛教对于当时分裂的国家来说,是彼此之间展现文化实力的名片。南朝、北朝皇帝均自称是受命于天的“正统”,而指斥对方是蛮夷。
江南为了占有文化上的主动权,甚至别出心裁利用起佛教故事里关于莲花的种种传说,将这种佛教中的圣花与江南划上等号,以此突出自身是神圣国家的地位。
描绘“鱼戏莲叶间”的《江南可采莲》之所以名动四海,正是源自此时的南北竞争。南朝文人在旧书堆里把这首本身名不见经传的长诗翻了出来,甚至梁武帝还亲自带头仿写了一首:
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为君艳歌世所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弄,采莲曲

只不过,江南在文化上的先进性,无法弥补武力值上的差距。当梁朝因为内乱四分五裂后,江北、蜀中尽为北朝所夺,即便接下来的陈朝继续在建康立国,却只是回光返照罢了。

栖霞山的诸佛,保护不了大厦将倾的国家。而身为亡国之臣的江总,在长安的昆明池,留下了一首这样的作品:

灵沼萧条望,游人意绪多。终南云影落,渭北雨声过。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珠来照似月,织处写成河。此时临水叹,非复采莲歌。 

在栖霞山的南朝石窟中,最著名的为“三圣殿”,为明万历年间建造,主佛为无量寿佛,旁边为观音和大势至菩萨。

▲ 
栖霞山千佛岩出土佛头

关于无量寿佛,我们还要提一下以“灭佛”著名的“会昌天子”唐武宗李炎


按史书记载,李炎痴迷于道法,在道士赵归真的蛊惑之下,决心铲除全国范围内的佛教势力。当时唐朝境内四千多座寺院,还有四万多处僧人住所被集体拆毁,寺院奴婢多达15万人被编入朝廷户籍,称为“会昌法难”

栖霞山最为壮观的大佛,怎么可能逃过这一场由大唐天子主导的宗教战争呢?不过,唐武宗在推行灭佛一年后便驾崩了。即位的唐宣宗,既是武宗的叔叔,也是政敌。他下旨恢复佛寺。

▲ 栖霞山无量寿佛

 

兜兜转转,昔年在栖霞山祈愿的皇族,早就湮灭于世间了。只有依旧挺立的佛像,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寄托

编辑  | zq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栖霞寺千佛岩
栖霞寺
南京摄山栖霞寺
栖霞山——红叶
南京栖霞古寺秋游记(2)
【南京·栖霞山】红叶映古刹,秋日栖霞的独享风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