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温来袭,如果穿越回古代,你会怎么避暑?
userphoto

2023.06.16 北京

关注

古代没有汽车尾气,没有温室效应,夏季到底有多热?气象学家竺可桢曾考证过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认为中国曾经历“四寒四暖”的变化,大约仰韶文化晚期、先秦至西汉时期、隋唐、宋末元初均是历史上的温暖期,那时的夏天比现代还要酷热,所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 宋代《槐荫消夏图》。

今人尚有空调、冰箱、电扇,古人齐齐阙如。当猛热袭来,难道古人只能束手以待?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祖先将礼仪的庄重、科技的智慧、环保的理念统统注入暑夏,打造出真正绿色的清凉生活

比如,“冰冰”有礼。

有一种官位叫“盛气凌人”

1978年发现的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里,最著名的有一对冰鉴缶。冰鉴缶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方鉴,鉴内有一方尊缶,专家推测,缶可盛酒,两层的间隔之中,冬季可放炭,夏日可放冰。这样一来,古人就能喝到夏凉冬暖的酒,着实智慧。由此,曾侯乙的冰鉴缶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冰箱”

无独有偶,20世纪70年代末,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宫殿遗址里,也发现了20多口井,其中的3口底部相连,井底还残存植物秸秆之类的腐殖质。考古人员推断,这很可能是传说中的“凌阴”。“凌阴”,大约相当于冰窖。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诗歌唱咏的,是周人追述先祖开创王业的故事,其中的凿冰、纳冰入凌阴之中,都是冬日必需的活动。

▲ 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冰鉴缶。从图的线描结构图可以看到,冰鉴缶分为两层,外部为鉴,里层为盛酒的缶,两层之中可盛冰,这样曾侯乙便可在夏日享用“冰酒”了。摄影/杨兴斌

西周崇尚礼仪,在周礼天官之列,有一个特别的官位——凌人凌人之下,设有下士、府、史、胥等90多个下属。这个规模庞大的机构管理什么?冰。

据《周礼》《左传》等记载,冰是古人最尊贵的物品之一。凌人的工作从每年的冬至开始。冬至,古人要祭祀天地人鬼,以禳除各种灾荒和瘟疫,迎接新节气的到来。诸礼中,采冰是一件大事。正逢至寒时节,“水泽腹坚”,冰厚而实,干净晶莹。因为取下的冰要运送到深山背阴处的冰室之中。为了抵消一路上的消耗,所采的冰量很大,相当于夏天使用量的三倍左右。

横屏观看

▲ 采冰是一件大事。

藏冰是个神圣的仪式。冰运至冰窖,凌人会郑重地封住窖口,奉上黑色的牲畜、黍、羔羊和韭物。这是献给司寒的礼物。司寒乃北方风雪之神,属于黑色,古人相信,唯有如此,才能让辛苦采集的冰得到庇佑。

等到来年仲春的某个傍晚,冰窖将被启封。这时候,全国地位最高的周王登场。他先是拿起桃木做的弓向冰室内射出一支棘做的箭——桃木避邪,棘有刺,可以驱除冰窖中的鬼邪之气。之后,周王恭敬地取出一些冰块,双手奉献给寝庙中的祖先神主。仪式完成,他便可以惬意地享受冰的清凉了。至于其他“食肉之禄”的命夫命妇们,则要一直眼巴巴地盼望到夏天,才能等到那个荣幸而庄重的仪式——颁冰

▲ 夏日的冰,可真是宝贝啊。

冰,乃稀罕难得之物,代表着周王特殊的恩赏。仪式之上,朝廷按照级别高低,把不同分量的冰分给王族和臣僚,每个分得的人莫不感到巨大的荣耀……这套仪式也成为后代争相效仿的对象,就像白居易在《谢冰状》中所说:“伏以颁冰之仪,朝廷盛典,以其非常之物,来表特异之恩。”

关乎礼仪的一系列要事,并非周王的心血来潮。它们有个美名,曰:“冰政”。在古人看来,冰政乃国之要事,万不可疏忽。鲁国的大夫申丰曾说,“今藏川池之冰,弃而不用,风不越而杀,雷不发而藏,雹之为灾,谁能御之?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祖先的眼中,冰异常贵重,以致每逢宗庙祭祀,冰都是首位的上荐贡品,与一列,称作“荐冰”。日常使用,冰也必等到重要场合方才露面,比如有邦国来宾,或者布满珍馐美味的宴席,等等。


冰镇风一开,富贵奢侈自然来
祭祀只是把冰摆在案上,涉及宴会饮食,冰又是怎样一番情景?

中国古代有六种饮料,据《周礼》的记载,按照由低到高的等级,分别是水、浆、醴、凉、医、酏。其中的凉,大约为寒粥或者桃梅水,很可能是夏日备受宠爱的饮品。至于冰镇的饮品,最早的记载大概源于屈原的“挫糟冰饮,酌清凉兮”。对此,汉代王逸的解释是,“捉去其糟,但取清醇,居之冰上,然后饮之”。

冰镇酸梅汤,夏日必备。

冰镇之风一开,宫廷贵族的夏日生活立时增色。春秋末期,“冰镇美酒”已出现在诸侯们的宴席之上;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也将朱李之果实沉于寒冰之中,饱尝沁凉的美味。

最夸张的要数隋唐时期,不仅皇帝在夏天要喝“冰屑麻节饮”等,贵族和王孙公子、宰相府第也都渴望着冰的“恩宠”。

《开元天宝遗事》中说,杨国忠子弟每到伏天,便使匠人凿冰为山,放在宴席之间,即便喝醉酒的客人也不免感到阵阵寒意,甚至有人专门夹着丝棉袄前来赴宴。

▲ 唐朝时的冰饮“酥山”,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冰淇淋。

不仅如此,杨家还取来坚冰进行加工,“镂刻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置雕盘中”,送与王公大人。杨国忠不但享足了夏日的冰凉,还顺手开创了冰雕先河

宫廷贵族的大量使用,大大催生了冰的商业价值。宋代传奇小说《炀帝迷楼记》的情节不免虚构,却反映出冰的稀有与抢手。书中言,隋炀帝因纵欲过度,身体燥热。太医建议,须于其坐前放置冰盘,“日夕朝望之”,才能解除烦躁。于是,“诸院美人各市冰为盘,以望行幸”。一时间,美人催生得京师冰价一路高歌猛进,凡藏冰之家,皆有千金的获利。

▲ 影视剧中的隋炀帝形象。

唐代的冰价,丝毫不输于隋代。有记载,唐都长安的冰,甚至与金璧同等价格。《唐摭言》引用过一个故事:炎炎烈日,有一个蒯地的生意人在街头卖冰,天气炎热,他自以为生意抢手,便坐地起价,冰价上涨了几倍,结果原本想光顾的客人都愤然离去。不一会儿,冰都化了,蒯人徒有后悔,只能流着泪空手离开。这个缺乏信誉的商人,却侧面反映出唐代冰售的兴旺

直到宋代,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可见售冰一直是利润可观的生意。有人推断,或许因为冰过于供不应求,所以宋代出现大量的民营冰窖。如帝王贵族一般,市民终于可以享受到快意凉爽的夏日了。

唐宋时候,民营的冰窖逐渐兴盛,出现了贮冰售冰的专业户。图为明代《食物本草》插画。

宋代是个冷食大爆发的年代,人们把果汁、药茶、牛奶、冰块混合在一起调制,诞生了北宋汴京的“冰糖冰雪冷元子”、南宋临安的“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口味各异的冰品,那种口感“似腻还又爽,才凝又欲飘”,叫人有夏日升仙之感。这简直是有史以来中国人过得最美味的冰凉之夏

不过,有个小插曲:《本草纲目》中记载,宋徽宗食冰太过,脾疾发作,太医屡次治疗无效,直到服用了冰煎大理中丸,方才痊愈。由此,这位风雅皇帝也成了历史记载中第一个因冰而闹肚子的帝王



20万块冰,哪个部门分到最多

冰一直威风到了清代。不仅百姓在夏日赖其躲过酷暑,宫廷也始终保持着自周代“冰政”沿袭下来的“颁冰”之礼。

每年暑伏日起到立秋日止,大清皇帝都会向在京的官员颁冰。不过,各衙署的官员领到的可不是一块块的巨冰,而是“冰票”。冰票由工部按照官员的级别颁发,得到的官员凭票领冰,乃是皇上的“仁政”之一。乾隆曾据此得意洋洋地做了一首“颁冰”诗:“金锁开丹阅,形砰级晓班。政施依月令,恩沐拜天颜。职是凌人掌,时当仲夏顺。清冷泉洒沫,朗照玉堆山。”

北京恭俭胡同的皇家冰窖:抱冰堂。

如今,北京北海公园旁边的一条胡同里,藏着一座老冰窖。冰窖半建于地下,窖底低于地面3米左右。冰窖占地458平方米,窖墙以特制窖砖垒砌而成,足足有1.4米厚。

站在偌大的冰窖之内,虽无寒冰,也只觉寒气阵阵,不由想起小说《天龙八部》中那座奇寒的西夏皇宫冰窖。冰窖建于清朝末年,正是仿照着皇家雪池冰窖所建,曾经专供皇宫防暑降温之用。

北京北海附近,中国最古老的雪池冰窖。摄影/尹亚飞

清代的冰窖非常普及,当时北京城内冰窖甚多,分为官窖、府窖与民窖。乾隆时的《钦定大清会典》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仅紫禁城内、景山西门外、德胜门外、正阳门外的几处官窖,就藏冰20.57万块,每块有官定尺寸——一尺五寸见方。有学者做过推算,5000块冰的体积,相当于现代一幢五层四单元的居民楼如此推来,北京城之冰窖规模真的令人震惊。

如此多的冰,各个官衙又能分得多少?光绪年间的《钦定工部则例》有过记载,得冰最多的是刑部,每日20块;其次是掌管冰票的工部,每日17块;其余大部分衙门如大理寺、翰林院等每日只有1块冰,着实是凉热立判。

《甄嬛传》中华妃分到的“冰”。

大臣官员领来的冰,一部分被放在“冰桶”之中。这种冰桶的形状多半为方形造型,下面是一个二尺五六寸宽、二尺多长,高约八九寸的木档底座,像春凳一样四只方脚平稳地摆在地上。

每个大木箱上有上中下三道铜箍,在中间的铜箍下方,每面有两个雕成贯圈花纹的孔,以散发冰凉气。冰桶内部以厚厚的锡蜡皮包过,非但不长锈,而且可以隔热。桶内的隔板屉子是活络的,冰块就放在里面。

古时的冰多为皇权贵族所享用,图为乾隆时期的珐琅彩冰桶。

一般来说,整块的冰大约从上午化到晚间,才得化完。冰桶大都摆放在厅堂的八仙桌前,室中顿时清凉消暑,也就不觉得热了。这样的冰桶好似微型空调,据说怕热的慈禧就是靠着它度过酷暑的

冰只是抗击炎炎夏日的一种办法,还有扇子、建筑,等等。避暑看似简单,却含纳了古人的礼仪秩序、科技智慧以及修身养性等内容。或许,文化从来无小事



来源:《中华遗产》2013年07期《清凉的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至:古代“冰箱”是人们在夏日里与自然斗法的结果
惊丨万万没想到!古人不怕热!
我国古代的冰库规模巨大、冷饮种类繁多
盘点古人消暑十大利器之二--冰鉴
炎炎夏日里,古人的12个“消暑”小妙招
智慧!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炎炎夏日,古人避暑技术经历了哪些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