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情歌闻名的康定,有着怎样溜溜的故事?
userphoto

2023.10.16 北京

关注

一首《康定情歌》,让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康定为世人所熟知。

然而,地处川藏之间的康定,其实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而不是一个儿女情长的浪漫之地。

最优秀的人来自康定?

提到康定,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健康安定”的美好祝福,但实际上,康定的“康”,源自藏族传统文化中的康区,在藏语中是边地的意思。藏人习惯于将广大西藏划分为卫藏、安多、康区三部分,清代的《安多政教史》就有“卫藏法区、安多马区、康人区”的描述,藏谚则将这一描述生动概括为:“最好的宗教来自卫藏,最好的马来自安多,最优秀的人来自康。”

地处康区东部边缘的康定,属高山峡谷地形,悬崖峭壁、深谷幽幽。城区的东北部是郭达山,东南为跑马山,城西绵延着子耳坡山,属折多山余脉。
折多河发源于折多山,自西南穿城而过,在城东郭达山麓与雅拉河汇合,折向东南,最终流入大渡河。简而言之,康定处在一个三山环抱二水汇流之地。正因如此,古代藏族先民才将这里称为打折多,也就是打河(雅拉河)和折河(折多河)汇合处之意。

早先的打折多只是一块默默无闻的草场,每逢夏季,藏民便在这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宋朝以前几乎无人居住,真正令其进入历史视野的是川藏间的茶马互市。康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气候干燥,当地居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 地图上勾勒出的线路,为茶马古道川藏线与滇藏线。康定为古代由蜀入藏的必经之地,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制图/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西藏不产茶,因而全赖川茶供应,所以早在唐宋时期,川藏之间的茶马互市就开始了。主要的茶马贸易线以雅安、天全、荥经、名山、邛崃等茶叶产地为起点,经康定,往康区、西藏和青海等地,称“南路边茶”,而打折多就是南路边茶进藏的第一站。来往的商人和马帮在此搭帐休息,至元明始有少数人定居下来。

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打折多作为贸易线上重要的中转站,各行各业皆因茶而兴。逐渐兴旺起来的打折多,开始被朝廷关注,廷在这里设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土司

到了明代初期,汉文文献中开始出现“打煎炉”的名称,《明实录》中即有记载,“故元四川分省左丞瓦喇蒙遣理问高惟善等,自西番打煎炉、长河西来朝,上故元所授银印”——高惟善代表前朝四川省左丞瓦喇蒙,从打煎炉、长河西出发,向新皇帝贡上了元廷所授的银官印,数年后高惟善给朝廷的报告也曾提到“打煎炉原易马处”。这里的“打煎炉”,就是对藏语地名打折多的对音转写。
那么,“打煎炉”是什么时候变成“打箭炉”的呢?清康熙十九年(1680)刑部奏疏中有“打箭炉地方”的记载,说明至迟到康熙十九年已改“煎”为“箭”
 康定城东有一组栩栩如生的茶马古道雕塑群。旧时人们就是这样,沿着折多河河谷地带,进入西藏。摄影/邱邦俊

虽然《明史》里已经有打箭炉的记载,但这部二十四史中的收官之作,要到乾隆四年(1739)张廷玉最后定稿,进呈刊刻才算完成。因此,明代是否已经出现了“打箭炉”这个地名,着实是要打个问号的。

「箭从何处来

“打箭炉”与“打煎炉”,虽一字之差,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打煎炉”为打折多的对音转写,那么“打箭炉”呢?

清光绪《打箭厅志》记载,此地“相传汉武侯南征遣将郭达,安炉造箭之地”。这就是说,打箭炉的起源被认为与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有关,孔明“五月渡泸”南征孟获时,曾派遣部将郭达在此安炉造箭

▲  照片中的背夫,随身携带一根T形拐杖,当地人称作“打杵子”,休息时可以顶在茶包下。供图/FOTOE

当然,这一说法与史实相悖,诸葛亮出兵路线,乃是取道宜宾渡大渡河南下,不可能会选择这样一个既不在行军线上,又不是南征后方的荒野空谷安炉打箭。但是传来传去,最后却连康熙皇帝都相信了这一说法,他在《圣祖仁皇帝御制泸定桥碑记》里写道:“打箭炉未详所始,蜀人传,汉诸葛武乡侯亮铸军器于此,故名。元设长河西宣慰等司,明因之。凡藏番入贡及市茶者,皆取道焉。”既然九五之尊御笔认同了诸葛亮“安炉打箭”的说法,此后清代的《雅州府志》《打箭炉志略》以及《打箭厅志》也就相沿成习,越传越盛了。

在当地的康巴藏民口中,还流传着打箭炉来由的另一传说:三国之前,成都是藏人居住地。诸葛亮来到成都,与藏王商议借“一箭之地”,藏王思忖一箭射及之地并无多少,便一口答应下来。谁料诸葛亮却密遣部将郭达,连夜将箭带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到了射箭之日,这边一箭射出去,事先安排好的人就在林中拾箭毁掉。诚实的藏王带着藏民一路寻找,到了今天的雅安仍寻不到这支箭,只好拖着牦牛尾巴翻越二郎山,最后到了打箭炉,才在东郊山顶将箭寻获,于是汉藏双方,遂以打箭炉分界。

▲ 穿城而过的折多河与雅拉河在郭达山麓汇聚,再向东奔流汇入大渡河。康定老城区沿河呈带状分布,夜幕降临,灯光将湍急的折多河映衬得宛如飘动的光带。摄影/姜曦

自康熙年间以来,作为康藏高原的东门户与川藏交通联系的主要枢纽,打箭炉很快成为汉藏杂处、百货完备的小都会,集康区经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中心于一地。雍正七年(1729)设打箭炉厅(此为中央设置的地方行政单位,长官为同知),次年清廷在此修筑城墙,人们开始简称打箭炉为“炉城”。

后来藏王得知上当,遂出兵追杀郭达。郭达无路可走,逃上东郊山,藏王下令放火烧山,郭死于火中,当地人便称这座山为郭达山,而那支箭至今仍插在山上……这个传说看似与“郭达造箭”说不同,但从“诸葛亮”“郭达”“箭”等元素看,却又与前者相互交织在一起。

▲ 跑马山下,郭达将军的塑像弯弓向天。摄影/姜曦

与打箭炉名字经历了由藏语地名谐音雅化,进而典故化的过程一样,打箭炉城内的一些小地名,也带上了多元杂糅的色彩。“公主桥”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传说这座桥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而历史上的文成公主进藏是取道青藏路,并未路过此地。

实际上,“公主桥”倒是应该从藏语音译为“贡曲桥”,它是一座坐落在“贡曲岗”下,横跨“贡曲河”,连接打箭炉城区和南郊的石拱桥。在清代的早期史籍里,这座桥还被音译为“贡诸桥”或是“工竹桥”。只是到了晚近时期,“贡诸桥”才变成了与汉语发音近似的“公主桥”,又附会出文成公主入藏的美丽传说。

康区终于安定

从“打折多”到“打煎炉”再到“打箭炉”,地名的演变轨迹十分清晰。相比之下,从“打箭炉”演变为现今的“康定”,就显得有些突兀了,这与晚清时期康藏地区疾风骤雨般的政局不无关系。

清代的康区,名义上归于四川省辖下,实际上既不同于四川的行省制,也不同于西藏的政教合一制,而是众多土司统治之下的土司制。清代在康区设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长官使等官职,共计有一百多名土司。多数土司是清王朝屡次平叛或用兵西藏过程中逐步建立的,彼此之间没有统属关系,西藏地方无权管辖,相对四川当局也有很大的独立性

▲  电视剧《尘埃落定》改编自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描写了藏族土司制走向覆灭的过程。

由于边地各土司所属之土地、人民政事,均归各土司直接管辖,根本不容清廷设在打箭炉的同知——地区长官置喙,川边地区逐渐处在统而不治的状态。有清一代,朝廷也常为康区土司叛乱所困,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瞻对(今新龙县)土司,清政府就前后大规模用兵多达八次。
到了晚清时期,川边地区又爆发了震惊朝野的巴塘事件。巴塘民众因对新任驻藏帮办大臣凤全的筹边措施(开垦康人心目中的“神山”)不满而发起骚乱,先后袭杀了凤全及其随从五十多人,并杀害法国传教士二人,杀害及殴伤教民多人,烧毁巴塘、盐井、亚海贡三处天主教堂。
横屏观看
鉴于英军刚于1903-1904年入侵西藏,英国人外交辞令中的“该处距缅界不甚遥远”一句,引起清廷的高度警惕。于是,当时还是四川省内一位三品道员的赵尔丰,受命出征平叛。他在打箭炉储足三个月的军粮后,即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由打箭炉出关向巴塘进军,从此开始了他经营川边七年的戎马生涯。

堂堂大清朝廷命官竟被地方势力肆意杀害,这在西藏史无前例。局势本已相当紧张,又牵涉到洋人的性命,遂给了他国介入的口实。就连本来与此事无甚关系的英国驻华公使,也照会清廷,要求“竭力襄助,以免滋蔓”。

赵尔丰为了这趟战事,专门募集了五营新军,称“边军”。边军兵员都是蜀中各地丁壮,又装备了“九子洋枪”,战斗力很强,平叛战事因而呈摧枯拉朽之势。不出一月,即攻克巴塘,半年之内便“歼灭巨寇,底定全边”。清廷趁势提出,对整个康区实行改土归流,仿宁夏、青海之例,设置川滇边务大臣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清廷正式任命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位同封疆大吏。这位川滇边务大臣于次年七月上《巴里塘改土归流请设道府州县折》,全面废除土司制度,宣布“无论汉人、蛮人,皆为大皇上百姓”,重绘了康区政治地图。其中,原本就在清廷掌控下的打箭炉厅,升格康定府”,除原打箭炉厅地之外,又兼辖一厅(理化厅)两县(稻成县、河口县)。
康定之名,由此而始,沿用至今。“康”即指康区,“定”者意为该区平定安定。新地名和众多边疆地名一样,带有浓厚的开疆拓土祈求安宁的含义。至此,藏语地名打折多完成了它的雅化与汉化历程。
今天的康定,作为川藏南线的必经地,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跑马山下,郭达将军的雕像弯弓向天,在他身后,美丽的雅拉河和折多河在此汇流,相拥东去,仍旧低喃着这座小城的古老名字。

图文来源:

《中华遗产》2018年10期,撰文/郭晔旻
编辑:F.L.J.

CHINESE HERITAG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川藏线骑行。十三,折多山
一路向西,溜溜的康定城
康定溜溜的水
跑马溜溜的山下,西康第一城“打箭炉”,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我的西藏十八天(16)印象康定城
康定行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