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惊蛰雷神敲春鼓,雷神到底长啥样儿?
userphoto

2024.03.04 北京

关注

供图 / 一只培根酱

春雷响,惊蛰到,春耕农忙。

惊蛰时节,温暖的气候催促着万物急迫生长。春耕期从此开始,放眼望去田野里都是农人忙碌的身影。

惊蛰这天,雷神挥椎叩击连鼓,顿时春雷大作,惊醒地上万物,人们听到雷声就知道春天已经到来。

纵观历史,人们对待雷的态度,从心存敬畏,到为我所用,完成了利物济人的转变。

谁是雷神

传说在远古时代,南海之帝是倏,北海之帝是忽,中央之帝是浑沌。倏和忽常在浑沌的地盘上开派对,浑沌待他二人很好。时间久了,倏和忽琢磨着怎么回报浑沌,他们说:“世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呼吸,唯独混沌没有,不如我们给他凿出七窍吧!”于是,他们每天为浑沌凿一窍,凿到第七天,浑沌死了。
倏忽无意中恩将仇报,把浑沌凿死了,意味着什么?
原来,在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开、宇宙模糊的状态,就是混沌。倏和忽则对应着雷电。倏忽凿混沌的神话,并非一出悲剧,而是象征着雷神辟开宇宙。自此,混沌崩裂、宇宙开疆。类似于倏忽凿混沌的神话,有许多个版本,流传在世界各地。“凿开”这一行为至关重要,而雷神正是这一行动的执行者。
▲ 出自敦煌壁画的雷神形象,腾空飞跃,手脚并用,敲击出隆隆雷声。 摄影/孙志军
雷,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常与闪电为伴。先民无法理解它为何产生,却又被电闪雷鸣的场面震撼,由此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并逐渐将它神化。于是历史上,雷神形象复杂多变,不同时代、地区的雷神形象都不一样。
中国的雷神崇拜起源甚早。河南舞阳贾湖村新石器时代墓穴遗址中,出土的龟甲及柄形石饰上的契刻符号(贾湖刻符),距今已有8000余年。有专家对石饰上的刻符进行了释读,认为是“雷天门闭”四字,意译为“天雷门莫开”。
由此可知,“雷天门闭”极有可能是中国雷神崇拜最早的文字记录

贾湖刻符

之后,在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也出现了雷神的踪迹。古文字学家于省吾认为:“雷字从申者,申即电之初文。电者,雷之形。其从点者,像雨滴形。”甲骨文中,雷字作,为象形字,中间枝丫状的分叉是闪电,两旁的圆圈只是增饰,没有实际含义。另外,甲骨文中的“雷”“申”本为一字。东汉《说文解字》中写道:“申,神也。”可见,“雷”等于“申”,均代表神。这就说明,殷商时代,雷神崇拜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雷,之所以被尊为神,除了出于恐惧心理,更与原始社会农业生产有关。许慎在《说文解字·雨部》里解释道:“雷,阴阳薄动,雷雨生万物者也。”“霆,雷余声也,铃铃所以挺出万物。”雷电本身具有二元性质,它提供水与火。雷声隆隆,多半预示着雨水将临。因此,人们相信雷神主宰雨水,而降雨对农作物至关重要。
▲ 甲骨文中,雷字有多种写法,但几乎都由闪电形符号与圆圈(或点)构成。古人认为闪电是雷的形状,而圆圈与点,只是增饰,无实际含义。
翻开史书,也能找到雷神催生万物的证据。
先秦儒家典籍《尚书·洪范》中记载:“雷于天地为长子,以其首长,万物与其出入也。雷出地百八十三日而复入,入则万物入。入地而百八十三复出,出则万物亦出。”细心的古人观察到,雷与万物生长关系密切。惊蛰过后,春雷萌动,大地回春。春分到秋分之间,多有雷雨,为万物生长的好时节。而秋分过后,雷声逐渐稀少,一切又归于沉寂。

以上种种,都被视作雷电的神秘力量。人们有感于此,于是,雷神从诸多自然崇拜中脱颖而出,成为地位尊贵之神。

▲  汉·雷公车(拓片) 南阳市汉画馆藏。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上,雷神形象多变。总的来说,分为人形与兽形两种。人形雷神汉代就已出现。据《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始开图》记载:“黄帝名轩辕……以雷精起。”《史记·五帝本纪》则说:“(黄帝)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

可知,古人曾将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视为主宰风雨雷电的雷神
到了唐代,雷神助手出现了,包括电母、风伯、雨师在内的诸神,加入到雷神系统中。雷神从单一神,一下扩展成一套雷神班子,这也是后来道教“雷部诸神”的原型。

▲ 汉画像石中的雷公,乘于雷车之上,车上树一面建鼓,雷公持锤作击鼓状。雷公身后有一神跽地,正张口吐风,为风伯。供图/FOTOE

还有一类雷神,保留了动物形态,即雷兽。

最早的雷兽是龙。《山海经》中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龙被奉为雷神,多半受到图腾崇拜的影响。而雷神鼓腹的形象,则是人们由雷鸣声联想而来。

此后,经典的雷兽形象是猪
猪怎会和雷扯上关系?人们熟知的猪,憨态可掬,似乎与雷厉风行一点也沾不上边。其实不然。
▲ 《山海经》中的夔,声如震雷,又名雷兽。
猪,曾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水神。古代典籍中,保留了大量猪兼职水神、雨神、雷神的记载。从生物学角度看,猪的汗腺不发达,比其它动物更怕热。炎炎夏日,常能看见猪在池塘或河里游泳,以解酷暑。夏季暴雨前,天气闷热,猪总会想办法找到水源,给自己降降温。古人注意到猪的这一特性,便将它归为水畜,后来又升级为水神。

唐代《投荒杂录》中记载,广东雷州地区多雷暴天气,当地雷神信仰盛行。书中说:“尝有雷民,因大雷电,空中有物,豕首鳞身,状甚异。民挥刀以斩。其物蹼地,血流道中,而震雷益厉。……雷民图雷以祀者,皆豕首鳞身也。”可见,雷州当地的雷神,就是以猪为原型。

猪被推上神坛,还与一位外来的菩萨有关。

▲ 日本栃木县轮王寺大猷院的雷神,呈现出典型的“猪面獠牙”特点。

佛教密宗经典中有一位摩利支天菩萨,他本是印度民间神,后为密教吸收,有护身、得财、降雨、免兵厄等功德。摩利支天特立独行,据佛经记载,他出行时,常骑一头金猪,有时则是驾猪车,拉车者为七只金猪。

摩利支天降伏诸恶魔时,显现出狰狞的忿怒相——獠牙利齿、舌如闪电,作大吼状。獠牙,正是野猪的特征。在印度神话中,野猪有创世之功。大神毗湿奴就曾化身野猪,从宇宙之海中创造了世界。此外,据佛经记载,摩利支天菩萨还有降龙降雨的本事。

由此可见,印度的摩利支天菩萨,在形象和职能方面,与作为中国水神的猪,有不少相似之处。随着佛教东传,中国的水神与印度水神合体,猪也泛化为具有布雨功能的雷神。

 明嘉靖《萨祖灵官雷将众》。画中有两位雷神,一位背生肉翅、手持雷锤、雷锥,另一位脚踩火轮的,是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他同时也属于道教雷部。 供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不过,在大部分人心中,雷神不是猪。
清人黄斐默在《集说诠真》中,有一段关于民间雷公的描写:“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颌长而锐,足如鹰,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持槌,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连鼓五个,左足盘蹑一鼓。”这种形象,更接近于人们心中的雷神。它鸟嘴人身,有一对肉翅,面目怪异,身旁环一圈连鼓。通常手持雷神专属兵器——雷锤与尖锥,击打时电闪雷鸣,震动人间,令恶人胆寒心惊。
那么,这个鸟形雷神,从何而来?
在世界各地的古老神话中,雷神常以鸟的形象出现。不仅在中国,美洲、非洲也都有雷鸟传说。当地人认为,雷神长着尖尖的鸟喙、锋利的爪和一对翅膀,而它拍动翅膀的声音,就是雷声。由于雷来自天空,人类很自然地将它与翱翔于天际的鸟联系在一起。此外,雷电神出鬼没、来去自如,它呼啸着一闪而逝的样子,与鸟类如出一辙。或许,正是这些关联,让人们幻想中的雷神,有了鸟的样子。

 鸟形雷神,出自1915年出版的《中日神话发展史》一书,画中雷神背生肉翅,尖喙利爪,手拿一对雷斧、雷钻,是明清时期的经典雷神形象。供图/TPG

鸟形雷神,五代时已有端倪。杜光庭所撰的《录异记》中,雷神的身子足有两丈长,是一只头上有角、背有肉翅的黑猪。尽管这种形象,也有其他动物的影子,但“肉翅”却是鸟类的明显特征。
鸟形雷神的大范围普及,始于明代,尤其得益于《封神演义》的流行。这时,雷神的形象更加丰满,除了外观上更像鸟类,人们还凭借着想象力,为它装备上锤、斧、鼓之类的雷霆兵器。此后,这个版本的雷神,成为后世雷神的“标准像”
在《封神演义》中,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写雷部诸神将。此后,雷震子和辛环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雷公。

明清时期的雷公雕像

小说中说,雷震子出生在一个雷雨天,他先是被周文王收为义子,随后又被仙道云中子收在门下,带入终南山修炼,下山后加入姜子牙阵营。辛环,是闻太师门人。这二位同带雷属性的“飞人”,在闻太师西征途中曾有过一场激战。书中写道:
雷震子离了终南,把二翅一夹,有风雷之声。飞至西岐山,远远望见闻太师兵败而来。……且说闻太师正挫锋锐,慌忙疾走,猛然抬头,见空中飞有一人,面如蓝靛,发似朱砂,獠牙生于上下,好凶恶之像。闻太师叫:“辛环!你看前面飞来一人,甚是凶恶,你可仔细小心!”说犹未了,雷震子大呼曰:“吾来了!”举棍就打。辛环锤钻迎面交还。空中四翅翻腾,锤棍交加响亮。雷震子乃仙传棍法;辛环生就英雄。怎见得,有赞为证:四翅在空中,风雷响亮冲:这一个杀气三千丈;那一个灵光透九重;这一个肉身成正道;那一个凡体受神封;这一个棍起生烈焰;那一个锤钻逞英雄。平地征云起,空中火焰凶。金棍光辉分上下,锤钻精通最有功。
▲  电影《封神》中的雷震子形象
二人大战了数十回合,最终辛环不敌,抽身仓皇逃走。
那“面如蓝靛,发似朱砂,獠牙生于上下”的雷震子,其实并非生来就是这凶恶像。他是在服食了两枚仙杏后,才生出风雷二翅,相貌也随之变得狰狞。雷震子最终肉身成圣,因此未能封神,与雷神无缘。再看看辛环,书中说他是“二翅空中响,头戴虎头冠,面如红枣色,顶上宝光寒,锤钻定天下,獠牙嘴上安,一怒无遮挡,飞来势若鸾”,妥妥的一副雷公嘴脸。辛环最终丧命于雷震子棍下,进了封神台,在封神榜中,被列入雷部,成为闻太师麾下的雷部众神之一。他才是民间手拿锤钻的正牌雷公。

代表上天惩罚你

雷有生气,也有杀气。

先民敏锐地观察到,雷能催发万物,也能引发山林大火;能带来雨水,也能酿成山洪,冲毁庄稼。更可怕的是,雷还会击中人体,导致死亡。总之,万物生灭、天气变化,莫不与雷有关。

当人们经历过种种与雷相关的大场面后,深信雷代表着天意,而雷神作为雷的施行者,顺理成章地成为代天宣教、替天行刑的不二人选。凡有违背人伦法理,犯下重罪者,都将遭受五雷轰顶而毙亡。

雷霆天罚观念的形成,始于东汉。王充在《论衡·雷虚》中说:

《史记·殷本纪》:“武乙无道,暴雷震死。并谓雷罚过也。”

▲ 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的《朝元图》中,绘有雷部兵马,画中雷公手持连鼓,电母为女性形象,雨师作儒生装扮,与元代流行的雷部诸神形象基本吻合。

武乙是商王,据史籍记载,他昏庸残暴。遭雷击而亡,本是一起意外事件,后人却将它与天刑之说相附会。可见,人们对雷电的敬畏心理,此时已转化为天雷示警的观念。但凡遭遇雷击或雷火所焚,人们都认为是触犯天条导致,天雷示警、击杀罪人,为的是杀一儆百。

那么,遭雷击天谴的罪责,都有哪些?

我们不妨看看南宋洪迈的《夷坚志》,其中收录了不少惊心动魄的雷击故事。

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位叫桀横的牧童,他时常骑着一头水牛,优哉游哉地在田地里行走,水牛践踏田地又啃食秧苗。当地人三番五次警告牧童,都没有用,只得求助于上天。某日,牧童又骑着水牛四处吃禾苗。忽然,天空劈下一道雷火,当即将牧童与牛烧死了。人们看见,空中降下七八位穿青衣的高大仙人,一位提着牧童,一位提起水牛,腾空而去。

除了浪费粮食、糟蹋庄稼,不孝也被视作天理难容。因不孝遭雷击的故事,同样见于《夷坚志》。

鄱阳孝诚乡有乡民王三十,他的父母年事已高,提早准备好两口香木棺材,以备身后之用。谁料,丧尽天良的王三十,趁父母不注意,将香木棺偷换作杉木棺。之后,又把杉木棺变卖,换成极易腐烂变形的松木棺。父母下葬后不久,王三十就遭雷击身亡,尸体直矗矗立在父母坟旁。乡人见到这惊悚的一幕,赶紧告诉了王三十的儿子,王三十的儿子哭着赶来,将父亲的尸首缓缓放倒在地,打算买口棺材,就地安葬。谁料一道雷电劈来,将他震到了五里之外,等他再赶回墓地,只见王三十的尸首又立了起来。

 清末刊印的《谨遵圣谕辟邪全图》,是近代反洋教运动时的特殊刊物。画中雷公正击杀代表洋教及其教徒的猪与羊。供图/FOTOE

古人将行孝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而违反孝道者,自然天理不容。可以想见,随着历史的演进,雷电最初带给人们的那份震撼,逐渐转变为一种世俗规劝,雷神从气象神,逐渐演化成为捍卫人间正义、惩恶扬善的神祇。

清人袁枚在《子不语》中,就记录了这样一则雷神惩戒世人的故事。

乾隆年间,河库道司马公与两名家仆,乘船外出。途中,家仆与篙工遭雷击身亡。司马氏赶忙前往官府报案,但因人是遭天雷所击,无凶手可缉拿,官府也无能无力。事后,袁枚和友人路过案发地,发现一座雷神庙。友人心有不忿,指着雷神像大骂:“有何恶而犯天诛?”一旁的袁枚却很冷静道:“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幽明一理,何必对神饶舌耶。”在袁枚看来,人世间的善与恶,凡人未必知晓透彻,而上天自有裁断。要相信雷神是公正的,世人遭天诛,必有缘由。这就是民间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这种神判观念,在今日看来,或是过于荒谬,但在当时却有维护社会安定,劝人向善的积极作用。

役使风雷

武侠片中,常能见到一招叫“掌心雷”酷炫的法术:主人公运集内力,伸臂送掌,只见掌心飞出一道白光,伴随着砰訇巨响,对方被炸得人仰马翻。这么厉害的招式,可不是编剧凭空幻想出来的。

要知道,在明清神魔小说中,掌心雷就已经炙手可热比如《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姜子牙从师父元始天尊处得了坐骑四不相和打神鞭、杏黄旗两样法宝,正心满意足地下山要返回西岐。谁料,半路闯出一只异兽龙须虎,这龙须虎受人蒙骗,以为吃上姜子牙一块肉,就能长生不老。于是,姜子牙施计,让龙须虎去拔那杏黄旗,却怎么也拔不起来。姜子牙趁机使出法术,“手望空中一撒”,只见“雷火交加,一声响,吓的那东西(龙须虎)要放手,不意把手长在旗上了”。姜子牙见状,又一剑刺去,这才将龙须虎拿下。

 影视剧中,道士运用雷法对付僵尸。 

姜子牙使的法术正是“掌心雷”,即于掌心发出的雷霆,发雷时呼轰有声,功效等同于天雷,是鬼魅邪物的克星。它本是一门道家法术,属于五雷正法体系。

五雷正法,也称五雷法、雷法。民间的雷神信仰,是以雷神为崇拜对象。而道教的雷法,则是在雷神信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雷与雷神作为驱役对象,利用它祈雨止涝、伏魔降妖。
大约在北宋时,雷法兴起,之后迅速走红,成为道教中最热门的法术。
 令牌是道教法师行雷法时,不可或缺的法器。图中的木质令牌,一面刻有雷部邓天君像,另一面刻道教讳字。摄影/林垚

雷法火到什么程度?

明代大名鼎鼎的道士皇帝嘉靖在位时,帝师陶仲文就以雷法得宠,而嘉靖本人自封道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长长的封号中,“总掌五雷大真人”几字格外醒目,可见皇帝对五雷法的推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雷法不仅迷住了皇帝,在民间也特别吃得开。翻开明清通俗小说,雷法比比皆是。

雷法的最常见用途是祈雨。《西游记》第四十五回,唐僧率领的取经团队路过车迟国,与三位妖道斗法,PK赛的第一场就是祈雨。虎力大仙登坛祈雨时用的正是雷法,他说道:“这一上坛,只看我的令牌为号。一声令牌响风来,二声响云起,三声响雷闪齐鸣,四声响雨至,五声响云散雨收。”几个步骤下来,将风、云、雷电、雨,安排得明明白白。不多时,风婆婆、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邓天君、雷公、电母、四海龙王齐齐在天空闪现,只见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着要降雨,孙悟空一个跟斗翻到空中,拦下了众神仙。一番询问,邓天君说出了真相。原来,虎力大仙通过作法,向玉帝下了文书,玉帝便又下旨到雷府,命雷部的邓天君带领雷公、电母前来布雨。

 86版《西游记》,虎力大仙用五雷法求雨。

虎力大仙登坛求雨,是典型的命令型求雨。《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并非玄门中人,却将道教求雨科仪写得明白无误,可见雷法在民间的影响广泛,深入人心。

《水浒传》中雷法也格外引人注目。入云龙公孙胜是紫虚观罗真人的徒弟,下山前,罗真人将“五雷天心正法”(属于雷法的一个分支)传授给他,以助日后辅助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公孙胜到高唐州后,与知府高廉斗法,以雷法破了对方的妖术。高廉欲要驾云逃走,被公孙胜从云中打落,最终被雷法击毙。从此,雷法大出风头,帮助公孙胜和梁山义军临阵破敌,扫除邪法,被视为《水浒传》中最高明的道法。

▲  民国《中国民间信仰研究》一书中的雷祖,属于闻仲版雷祖。供图/FOTOE

从最具威势的自然现象,到人间正义的守护神。千百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认知的深化,雷神形象也在不断地变化融合。与此同时,人和雷神的关系,发生了逆转。在人与神的天平上,雷神不断降低,人逐步升高。人类从最初的绝对劣势,发展到敢于与天对话,乃至役使雷霆。这份企图控制造化、主宰天地的胆略与雄心,谁说不是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呢。



图文来源:《中华遗产》 2020年08期

撰文: 张掖  编辑:F.L.J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中华遗产》2024年03期
 
《国家宝藏回家之路》 

(点击购买)

福建人,挺神的2024-03-02
中 国 玩 龟 简 史2024-03-01
他是黑白两道祖师爷,也是中国人心中永不塌房的精神偶像2024-02-28
上元夜:一次集体狂欢的大型嘉年华2024-02-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威震野
《夜航船》解析—卷一·天文部·雷电虹霓(十三)—雷神名
你知道“风雨雷电”四神都是谁吗?
能看到形,听到声的一个字。甲骨文台历说字——雷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雷神经典故事
雷神电母信仰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