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哥白尼革命”的真相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二版序言中,康德指出:“迄今为止,人们假定,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必须遵照对象;但是,关于对象先天地通过概念来澄清某种东西以扩展我们的知识的一切尝试,在这一预设下都归于失败了。因此,人们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我们假定对象必须遵照我们的认识,我们在形而上学中的任务是否会有更好的进展。这种假定已经与对象的一种在对象被给予我们之前就应当有所断定的先天知识所要求的可能性有更大的一致性。这里的情况与哥白尼最初的思想是相同的。哥白尼在假定整个星群都围绕观察者旋转,对天体运动的解释就无法顺利进行之后,试一试让观察者旋转而星体静止,是否可以更为成功。如今在形而上学中,就对象的直观而言,人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作出尝试。如果直观必须遵照对象的性状,那么,我就看不出人们怎样才能先天地对对象有所知晓;但如果对象(作为感官的客体)必须遵照我们的直观能力的性状,那么,我就可以清楚地想象这种可能性。”
    康德的上述论断常被人们称作哲学思维上的“哥白尼革命”。其实,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对于康德哲学的思维方式与哥白尼的思维方式之间的真实关系,康德本人及其研究者都从未作出过认真而深入的反思。在我们看来,康德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哥白尼的思维方式之间的类比只在以下一点上是有效的,即二者都颠倒了流行的思维方式。按照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主张的“地心说”,地球是静止的,太阳围绕地球而旋转;哥白尼倡导的“日心说”则主张太阳是静止的,地球围绕太阳而旋转。同样地,在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中,对象始终是中心,主体围绕对象而旋转;康德倡导的先验哲学则主张主体始终是中心,对象是被主体所设定并围绕主体而旋转的。仅仅是在对传统思维方式的颠倒上,康德与哥白尼引发的革命是一致的,一旦超出单纯形式的范围,二者的思维方式不但不一致,而且在实质上完全对立。
    在天文学史的语境中,“地心说”肯定的是观察者的中心地位和静止状态。由于观察者置身于地球之上,视自己和地球为整个宇宙的中心,而把太阳视作围绕地球旋转的行星。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晚上又向西方下坠,似乎也印证了太阳围绕地球旋转的假设。我们不妨把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称之为“观察者中心论”。正如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批评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时所言:“在一个发疯的时刻,有感觉的钢琴曾以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钢琴,宇宙的全部和谐都发生在它身上。”哥白尼的“日心说”要推翻的正是这种“观察者中心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哥白尼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对象中心论”,因为他取消了地球和地球上观察者的中心地位和静止状态,主张让观察的对象——太阳静止下来并成为宇宙的中心,而让地球作为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这种“对象中心论”,究其实质,就是“反观察者中心论”。
    以此视角去考察哲学史就会发现,传统的哲学思维倒是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都主张“对象中心论”或“反观察者(主体)中心论”,即主张对象处于中心地位和静止状态,观察者(主体)是围绕对象而旋转的。与此相反,康德的思维方式实质上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所主张的“地心说”的思维方式一致,都主张“观察者(主体)中心论”,即主张观察者处于中心地位和静止状态,而对象是围绕观察者(主体)旋转的。
    于是,我们发现,康德的思维方式与哥白尼的思维方式只在形式上类似,即它们都颠倒了各自语境中的传统思维方式,但就其内容和实质来看,二者是正相反对的。所以,假如我们要从内容上、实质上对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关系作出比较的话,就不应该把康德在思维方式上的革命理解为“哥白尼革命”,而应该理解为“反哥白尼革命”。这样的结论恐怕是康德和他的许多研究者都始料未及的,但事实正是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康德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哥白尼式的革命-fade to black-搜狐博客!!!
“哥白尼式变革”原理的内容
感性、知性、理性:浅谈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康德的哲学思想
为什么我在这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